疫中吉林暖时刻丨记者张雅丽用奔跑的姿态记录城市抗疫的点滴

[娱乐] 时间:2024-04-16 18:08:3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197次

原标题:疫中吉林暖时刻丨记者张雅丽用奔跑的疫中疫姿态记录城市抗疫的点滴

2022年3月5日,长春市通报出现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3月11日起,吉林记长春市全市小区(村)、刻丨单位实行封闭式管理。张雅这一刻,丽用录城曾经热闹的奔跑城市按下了“慢行键”,一切虽然慢了下来,姿点滴但疫情防控工作开启了“加速键”。态记

疫情就是市抗命令,防控就是疫中疫责任。吉林广播电视台新闻宣传部门上下齐动员,吉林记调及各频道采编人员力量,刻丨发挥各栏目优势,张雅加大对疫情防控的丽用录城报道力度。

作为公共·新闻频道《第1报道》栏目组记者,奔跑张雅丽第一时间投入到抗击疫情的宣传报道中。她每天工作十余个小时,及时传递抗疫、防疫信息。

3月17日深夜,《第1报道》栏目收到一条求助信息,白城市民侯女士希望媒体可以帮助她和刚刚满月的婴儿回家。侯女士于2月16日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产下一名女婴,40岁高龄剖宫产,终于迎来一个新的生命,侯女士一家格外欣喜和在意,于是在发现孩子耳轮廓需要矫正后,选择留在长春进行矫正。侯女士的爱人是一名高三教师,由于工作需要,提前返回了白城,侯女士便独自一人带着孩子租住在医院附近的出租屋内。突如其来的疫情,阻断了侯女士的回家路,月嫂离职,生活物资短缺,外出就医不便,很多难题接踵而来,侯女士一人实在难以应付,于是向各方求助,希望可以回到白城。

3月18日一大早,记者张雅丽与侯女士取得联系,在得知她需要做核酸检测后,立即帮助联系医院,与核酸检测人员一起上门,为侯女士做了核酸检测。随后,张雅丽又带着侯女士和刚刚满月的宝宝找到医生助理,为宝宝调整耳轮廓,因为疫情原因,宝宝已经两周没有调整矫正器了,如再不调整,很可能会感染发炎。由于医生助理只能在车内调整,张雅丽选择下车等候,为医生留出足够的操作空间,就这样,她在冷风中等待了近一小时,再次回到车上时,浑身已经冻得直发抖。

帮侯女士做完这两件事后,大家都以为侯女士能够顺利回家了,没想到原本可以送侯女士回家的司机,因小区封控的原因,无法外出了。此时,张雅丽又帮助侯女士积极联系爱心司机。

最终,在晚上8点多,爱心司机、社区工作人员与张雅丽一起来到侯女士的住所,社区工作人员为侯女士开具了通行证,张雅丽和摄像记者还有爱心司机一起帮助侯女士打包物品、搬运行李。晚上10点多,历经12个小时的爱心接力,侯女士正式踏上了回家路。当张雅丽回到单位时,已是深夜11点了。在她和其他爱心人士的帮助下,侯女士顺利返家,这个事件报道后,让人们感受到了媒体的温度。

4月2日,四平市开始包保支援长春市宽城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张雅丽深入宽城区抗疫一线采访。从全员核酸采集、消毒消杀、志愿服务、保供等多面,全面报道宽城区抗疫情况。宽城区是长春疫情最为严重的区域,谁都知道,离病毒越近一步,危险就增加一分。但作为新闻工作者,张雅丽和她的同事们仍然选择“逆行”。

很多采访都面临着危险,但为了真实展现抗疫一线的情况,张雅丽坚持深入到一线,每天奔走在社区、医院等新闻现场。在采访报道《老兵朱建业 编外120》一则新闻时,张雅丽明知朱建业所在社区的危险情况,但依然跟拍朱建业近4个小时,和他一起接送需要透析的老人,和他一起买药送药。最终用大量新闻现场,展现了朱建业做志愿服务的过程,这则新闻也成为央视频当日优秀稿件。

这次抗疫中,张雅丽看到了各行各业为抗击疫情而坚守在一线的人们,虽然只能看到他们的眼睛,但是每一双眼睛里都饱含着坚毅和希望。采访对象的事迹每天都在感动着张雅丽,正是这一份份感动,化作了她努力工作的动力,激励她也要为吉林抗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疫情期间,连轴转是张雅丽的工作常态:跑完一线,就马上赶回单位写稿、制作,经常顾不上吃饭,有时半夜凌晨还在绞尽脑汁地写稿子,剪辑视频,只为赶在第一时间播发新闻。采访之余,张雅丽还参与制作吉林广播电视台抗疫专题节目《我是吉林人》,用手里的话筒,去发现、去记录、去讲述吉林人众志成城的抗疫事迹。

张雅丽和她的同事一起用奔跑的姿态、昂扬的斗志,记录这座城市抗疫的点点滴滴,书写了一个个抗疫一线的暖心故事。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于洋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