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热点 >掩书余味在胸中 正文

掩书余味在胸中

[热点] 时间:2024-03-29 14:46:1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168次

原标题:掩书余味在胸中

人们表达对美食的掩书余味热爱,常喜欢用诸如齿颊留香、胸中回味悠长这样的掩书余味字眼。留香也好,胸中回味也罢,掩书余味其实说的胸中就是余味。享受美食有三层境界:第一层是掩书余味悦目,其次便是胸中咀嚼,最后一层则是掩书余味余味。诚然,胸中悦目和咀嚼的掩书余味过程也很享受,但和余味比起来,胸中感官上还是掩书余味差了一大截子的。

读书亦如此。胸中有些书看上去很吸引人,掩书余味读着也挺痛快,但掩卷后却未必有味可回。就像一些歌曲,尽管也很好听,可听完也就听完了,并无余音绕耳,而这个“余音”才是最容易触碰你心底那个柔软角落的东西。所以,有的歌才能让人刻骨铭心,不知不觉地就会反复吟唱。喜爱的书之所以喜爱,也正是因为读后有余味,值得品咂余味乃至反复品咂,这也正是读书的乐趣所在。正如陆游所言:“欹枕旧游来眼底,掩书余味在胸中。”

这也颇似喝茶,茶虽已下肚,但韵味却在舌尖,弥久不散。温庭筠曾写过“疏香皓齿有馀味,更觉鹤心通杳冥”的妙句,可谓深得其味。这余味先是微苦,继而是涩,但最后一定是香。不同的茶有不同余味,不妨多尝试一些,既丰盈了味蕾,又回味无穷。读书亦然,杂一点未必不好,不同的书有不同的新知,正所谓“博览必有多识”。而且,随着年岁增长,你会渐渐发现,不同时段读同一本书,感受和回味亦有所不同。

记得儿时读《水浒传》,只觉得打打杀杀挺过瘾;中学时再读,又觉得军师吴学究足智多谋,堪称梁山好汉中第一聪慧之人;中年后再读,才明白可能最精明的那个人是宋江。他不爱钱,却又最会花钱;他不会武功,也不算勇猛,更没有什么辉煌的过往,却能令整个梁山泊的好汉都服他。《红楼梦》也是,年轻时读,总觉得刘姥姥傻乎乎的,还不会说话;可过了40岁再读,才恍然有悟,其实这刘姥姥一点也不傻,非但不傻,还有大智慧,是大智若愚,而且还有那么一点可爱。还有妙玉,之前总觉得她仙儿似的有点不食人间烟火;可人到中年,经历了一些世事之后再看她的一颦一笑和她用纤手瓮藏过的那一坛雪,又感觉那可能才是一个女人真正的精致和真正的雅。

如今想来,无论是年少时的那些浅觉,还是中年后的颇多感悟,这些无疑都是一种回味,而且皆已沉淀在记忆的河底,虽经岁月淘洗冲刷仍毫不褪色,每每念及都陶醉不已。

之于回味,我的一位作家老友更有其独到见解。他说:“读书最好是进入边缘状态,既能深入其中,钻之弥新;又能找回自己,冷眼旁观。而实现这一目标,回味乃是良方。”

这个边缘状态其实是一种境界。中年以后读书,我们往往会发出“初读不解书中意,读懂已是书中人”的感慨,而如何再从“书中人”回到自己,最好的桥梁便是回味。

如果说置身书海游弋是一种酣畅,那么“上岸”后的回味无疑就是一种享受了。(■刘世河)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