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一层楼 一键顶千吨 湖北“造楼机”:让高楼建设变了样

[百科] 时间:2024-04-25 16:17:1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82次

原标题:三天一层楼 一键顶千吨 湖北“造楼机”:让高楼建设变了样

武昌之滨,造楼机规划高度386米的天层超高层建筑武汉长江中心主楼建设正酣。千吨级的楼键庞然大物——“空中造楼机”的最新版去年在这里首次亮相,如今已“攀爬”至80米高空。顶千吨湖

“空中造楼机”全称为“超高层建筑智能建造一体化装备平台”,北让变样由在鄂央企中建三局首创,高楼技术全球领先。建设经过近二十年的造楼机发展,这一“造楼神器”“大国重器”目前正向构配件轻量化、天层标准化,楼键功能多元化、顶千吨湖智能化方向发展。北让变样

千吨平台“攀爬”自如

长期以来,高楼大楼建设的建设高度超过300米和500米是两大“门槛”。500米的造楼机高空,大楼横向晃动幅度可能超过一米。人员难到达、物资难运输、高空作业风险大等等多重因素困扰着超高层建筑建造始终。

如今,中建三局的“能工巧匠”们破解了这个难题,研制出了“空中造楼机”这套自带塔机微凸支点智能顶升模架系统。

“如同一个巨大的钢罩附着在建设中的大楼顶部。”中建三局长江中心项目总工程师李健强形象地比喻。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登上已升至80米高的长江中心大楼造楼机顶部,眼前是一个30米长、35米宽,900多平米的钢制平台,平台四周是一人高的钢制围网。没有登高望远的风景,取而代之的是如履平地的施工现场。

平台上,除了钢结构柱护栏外,分布着两部塔吊、2台混凝土布料机,还有大大小小的材料堆场,甚至还有临时厕所。

钢平台下方,也就是造楼机内部另有乾坤。空中造楼机垂直高度超过20米,一次性可覆盖4层半高度,内部自带各类施工设备设施。不同的施工班组工人在各结构层内自下而上施工。钢结构安装、钢筋绑扎、机电预留预埋、模板支设、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等几大环节分层施工、流水作业,接续完成,直到下一次顶升。

基于附着在建筑物墙壁上的多个液压顶升系统,整个“钢罩”能随着施工进度步步爬升,带着所需施工设备和耗材一起向上,最大顶升重量近两千吨,面对14级飓风中它也能岿然不动。

从北京第一高楼—中国尊到华中第一高楼—武汉绿地中心……近年来,国内约七成超高层建筑由中建三局承建,二十多栋超高层建筑留下过空中造楼机的身影,3天一层的安全与效率,让超高建筑的建建造方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空中工厂”优势凸显

眼下,在长江中心应用的是中建三局最新推出的一款轻量化空中造楼机。

相比此前的版本,新一代空中造楼机更加轻巧、标化、安全、经济而智能。中建三局智能建造装备公司副总经理王磊表示,“‘造楼机’目前已经开始产业化推广应用,产品开发团队将各系统部件进行了模块化、标准化、通用化再设计。”例如,钢平台系统采用市场上标准的贝雷架拼装而成,钢平台板及挂架走道板均采用标准钢跳板,施工模板采用更加轻质的铝模,主结构90%以上构件能在地面分单元拼装,再模块化吊装。新版造楼机还实现了建筑核心筒竖向和水平结构同步施工,全面改善了作业环境。

“别看是千吨庞然大物,顶升作业都是‘一键完成’。”王磊介绍,造楼机内包含了一个10平米左右的控制室。一部集成操作台上密布着红绿色按钮和屏幕。造楼机顶升时,安排一个人在控制室操作,6到7人分布在关键部位巡场观察即可。屏幕上,时刻显着液压系统的运行状态,一旦出现异常、偏差超出预定安全值,即可自动报警。

控制室另一台屏幕上展示着“中建三局武汉长江中心造楼机监测平台”。该监控系统就像造楼机的神经系统,连接着遍布造楼机各处5种类型的10台检测仪,涉及80个监测点。例如造楼机承重点受力情况,支撑系统的垂直度、钢平台的水平度及现场风速风向、温湿度等数据,24小时“站岗放哨”,让超级大楼的建造更加安全可靠。

“造楼机+”将遍地开花

工业化、智能化,已成建筑业的新方向。王磊介绍,去年,中建三局先后主编了空中造楼机相关的中建集团企业标准、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等,在智能装备推广和规范化、标准化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

据介绍,“空中造楼机”通过系列化开发与升级,目前已覆盖从千米级摩天大楼到普通住宅建造的全系列产品,而且还拓展了造塔机、造墩机等覆盖基础设施建造领域的新装备。

在宜昌市伍家岗长江大桥建造过程中,中建三局创新使用了首创的桥梁“造塔机”,首次将智能建造一体化平台技术从超高层建筑拓展到大型桥梁领域。“造塔机”能根据大桥主塔底粗顶细的结构灵活变身,误差在毫米级,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

而新推出的“住宅造楼机”今年将在武汉开展规模化应用,该设备自重200吨左右,仅有“空中造楼机”四分之一。它还创新集成了自动开合防护棚、喷雾降温等设备,为露天作业工人“遮风挡雨降温”。

“造楼机如同一艘空中航母,我们正在将它的综合空间利用进一步集约化,功能丰富化、选择菜单化。”王磊表示,目前正在将材料搬运助力机械臂、混凝土智能布料机器人、自动测量放线系统陆续集成到造楼机上开展试点应用,为建筑工业化及智能化探索一套可行性解决方案。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周三春 通讯员付晶晶 黄业发)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