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1位教师获得“全国2020年脱贫攻坚创新奖”背后的扶贫故事

[综合] 时间:2024-04-25 15:12:0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133次

原标题:吉林大学1位教师获得“全国2020年脱贫攻坚创新奖”背后的吉林奖背扶贫故事

2020年,吉林大学1人获全国2020年脱贫攻坚创新奖,大学得全校扶贫办获吉林省脱贫攻坚组织贡献奖、位教1人获吉林省创新奖、师获2人获吉林省特殊贡献奖。国年攻坚故事1个扶贫项目获评第五届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脱贫1个志愿者扶贫案例获评国务院扶贫办50佳志愿者扶贫案例……

打赢脱贫攻坚战,创新是扶贫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吉林奖背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大学得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标志。从2013年吉林大学接受吉林省通榆县定点扶贫工作以来,位教摸索出一套属于高校特有的师获扶贫之路。2020年教育部向吉林大学下发的国年攻坚故事6项任务指标,目前已经超额完成,脱贫最高完成率高达2399%。创新

在这一串串漂亮的数字背后,吉林大学到底书写了怎样的扶贫故事呢?

2020年,吉林大学扶贫工作交出了漂亮答卷

2020年教育部向吉林大学下发了6项任务指标,今年年初疫情对工作的推进造成了的影响,但学校迅速调整策略,改为双线作战。对企业和合作社的帮扶从线下调整为线上。复工复产后第一时间,吉林大学扶贫办便组织相关领域专家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帮助其恢复生产。最终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截至到10月1日,学校年内计划对定点扶贫县投入帮扶资金350万,目前完成770.7万,完成率为191.6%;年内计划引进帮扶资金200万元,目前已经完成798.43万,完成率399.2%;年内计划培训基层干部240名,目前完成880名,完成率367%;年内计划培训技术人员240名,目前已经完成4331名,完成率1805%;年内计划直接购买贫困地区农产品300万元,目前完成1022.62万元,完成率340.8%;年内计划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240万元,目前完成5757.73万,完成率2399%……而这个数字仍然在继续推进中。

扶贫的故事,从2013年说起……

吉林大学的扶贫故事要从2013年说起。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2013年吉林大学对吉林省通榆县进行定点扶贫,一座以教学、科研为主的高校,要如何走上扶贫一线,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呢?

学校最开始也陷入过迷茫,到底是招商引资,还是培育人才?到底是注重教育,还是义诊医疗?全校上下头脑风暴,在学校领导多番政策调整之后,吉林大学开启了自己的扶贫模式。即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人才、科研等方面优势,与通榆县贫困实情密切结合,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学校累计投入3000余万元,其中资金支持2210余万元。让专家、教授们深入到扶贫一线,从2013年以来,下派挂职副县长2人,挂职副镇长1人,驻村第一书记4人,科技特派员4人,驻村干部2人,挂职县医院副院长3人,驻县医院医生53人;19个处级单位“点对点”帮扶贫困村。

截止到2020年7月30日,累计资助贫困大学生90人,慰问、帮扶贫困户265户,扶贫义诊4000余人,捐赠价值100余万元药品、价值400余万元医疗器械;举办各类培训班40期,培训扶贫相关人员8000余人次;实施扶贫科技转化项目11项,编制贫困村产业扶贫规划90个,捐赠图书2万余册。

8年中,帮助县里90个贫困村28650户54407人成功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下降到现在的0.075%,助力通榆县实现贫困摘帽。

“一种模式、四轮驱动”的特色帮扶体系

而这些成就,来源于吉林大学摸索出的属于自己的“一种模式,四轮驱动”的帮扶体系,比如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高岩教授的帮扶项目——生物质应用万亩盐碱耕地增产增收科技扶贫示范项目。高岩教授带领团队研发的有机化肥项目,在通榆县双岗镇绿海村、什花道乡光辉村等7个村及天意产业园,实施示范面积18975亩,使辣椒增产35%,玉米、高粱增产10-20%,示范效果明显。由吉林大学对接了企业,在通榆县成立了“吉林省恒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000万。当地不少贫困户都参与到该项目中,在高岩教授团队的指导下进行种植,2019年实现1218亩辣椒示范田每亩增产30%左右,36亩高梁示范田每亩增产40%以上,土地PH值下降0.5左右,土壤改良效果明显。其科研成果应用于当地企业,直接带动5000余名贫困户脱贫致富。

吉林大学扶贫办主任张刚说,吉林大学这套特色帮扶体系,以一种模式为中心,就是把“学校、企业、贫困户”三者进行对接,由学校提供现金的技术支持,对接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然后再前往贫困地区进行投资,带动贫困户共同创业,不但可以增加贫困户造血能力,让他们脱贫后不返贫,还能解决就业问题。有了一种模式,还可以实现教育、医疗、人才和科技的四轮驱动,从而实现良性发展。

14个扶贫科研项目,贡献吉大智慧

目前,吉林大学有14个扶贫科研项目,让无数贫困户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并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换。

其中包括获评第五届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典型项目的“养殖场管家”项目,实现养殖场三年年均增收135万元,带动787户贫困户脱贫;“水稻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吉大系列新品种示范推广”项目,在通榆县乌兰花镇建立10公顷水稻新品种新技术展示田,实现吉大816、818、618三个品种分别增收33.2%、29%和30.4%;“玉米、花生、谷子、高粱节本增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今实现玉米公顷产量达到12979.5公斤、花生公顷产量达到4183.5公斤、谷子公顷产量4066.5公斤,公顷纯收益均超1万元,为稳定增加农民收入、防止返贫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吉林大学功能农业基地(通榆)布局与建设项目”,采取“麦麦复种”模式,提高发展特色农业,打造优质农产品,通过订单农业等方式带动脱贫;“向海飞鹅安全高效生产技术与示范与推广项目”,以企业+农户入股分红方式,带动农户脱贫致富;“优质草原红牛繁育技术研究项目”在通榆当地扶持3个养殖企业、4个养殖大户,辐射带动养殖户80户,带动贫困户75人就业,组建母牛核心群300余头,为通榆养殖争取财政奖金200余万元,实现养殖户创收373.3万元;“通榆县粗饲料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已完成通榆县域内4类9种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的样品采集工作,完成了粗蛋白质、纤维组分等有效值分析和定量分析;“优质品种肉羊高效扩繁新技术应用和奶山羊养殖项目”和“通榆县边昭镇边昭村牧业小区建设项目”,积极推动贫困地区农牧业发展,增加贫困农民收入……

在这片热土上,吉林大学正在为通榆县乃至全省诸多贫困县贡献着吉大智慧。

下一阶段目标:乡村振兴!

对吉林大学来说,这条长达8年的扶贫路已经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在脱贫攻坚决胜之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下一步,吉林大学将继续发挥自我优势,复制特色扶贫模式,帮助曾经的贫困县实现乡村振兴。

张刚说,他们将继续发挥吉大教育优势,持续关注19个点对点帮扶的扶贫村以及扶贫企业对接的扶贫户,摸清存在潜在返贫趋势的贫困户,确保全部脱贫,抓好医疗扶贫,加大基础教育扶持力度,持续巩固现有脱贫成果,防止返贫。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殷维 图片由吉林大学提供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