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 >行拘哄抢者 具有警示意义 正文

行拘哄抢者 具有警示意义

[焦点] 时间:2024-04-20 20:55:1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00次

原标题:行拘哄抢者 具有警示意义

近日,行拘一辆货车在江苏东台富安镇遭遇车祸翻车,哄抢散落一地的有警义冷冻猪肉遭村民捡拾。17日,示意江苏东台警方在其官微就此事再发通报,行拘称丁某某、哄抢许某某等人的有警义行为构成哄抢公私财物。公安机关依法对丁某某、示意许某某等5人作出行政拘留处罚,行拘对其余参与的哄抢村民进行法制教育,多数村民主动上交、有警义退还猪肉。示意

面对他人的行拘危难时,任何人都有施加援手或报警求助的哄抢道德义务。对此,有警义围观者理当积极协助警方或医护人员抢救伤者,帮助捡拾归拢散落的财物。如果做不到这些,至少可以做“冷漠”的围观者。遗憾的是,有些人没有对规则和他人权益的起码尊重,连“旁观者”都做不到,而是乘人之危,哄抢散落的财物。

从法律上讲,即便是车祸现场散落的财物,都是有明确主人的财产,而非可以随意捡拾的遗失物、遗忘物。但之所以有人敢哄抢这些散落物品,恐怕还在于法不责众心理作祟。久而久之,就会让一些人将“哄抢行为”合理化、合情化。但是,自以为的合理化不代表哄抢行为的合法化。首先,哄抢他人财物构成不当得利,哄抢者负有返还义务。其次,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哄抢公私财物的,最高可处15日拘留,并处1000元罚款。根据《刑法》,聚众哄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对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也就是说,突发事件现场散落的财物并非可以随心所欲地“拿回家”。一些围观者捡拾的不仅是他人的合法财产,更可能“捡到”法律责任。特别是,高速公路等特殊场所,哄抢行为不仅影响通行安全和交通秩序,哄抢者本人也面临着人身危险。

随着技术的发展,查清哄抢者并不难。如大部分地方均有监控录像,处警民警也配有执法记录仪。此事件中,公安部门启动调查后,走访4000余人,查询车辆700余辆,调取查看视频监控320余小时,查清了基本事实,锁定了不顾司机和村干部制止的哄抢人员。可以说,当地公安部门在调查该事件时的认真负责,以及对哄抢人员的处罚,体现了严格执法的态度以及对违法者的不迁就姑息。(□史洪举)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