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灯塔 精神的丰碑——延安精神述评

[百科] 时间:2024-04-20 05:19:5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96次

延安宝塔山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本报记者 赵晨摄

7月的塔精延安,骄阳似火,丰碑天高云阔。延安

莽莽苍苍的精神黄土高原,积蓄了大自然的时代神的述评伟力,更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13年光辉岁月。塔精

在这片神奇的丰碑黄土地上,诞生了伟大的延安延安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精神重要组成部分,延安精神蕴含着历史的时代神的述评密码、辉映着未来的塔精道路。

坚定正确的丰碑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延安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精神成为照耀中国共产党人前行的一道光。

这是时代的灯塔,这是精神的丰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延安精神的重要作用和时代价值。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

谆谆嘱托、殷切期望,为我们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注入了强大思想动力,提供了根本行动指南。

在延安精神激励下,三秦大地一代代共产党人高举旗帜、坚定前行,追赶超越、奋发有为。

旗帜

指引前进的方向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中国革命走向成功的密钥,也是延安精神的灵魂。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上,延安时期有着特殊重要的历史意义。延安13年,中国共产党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性转变。

伟大转变的到来绝非偶然。

走进延安,宝塔山下、延河两岸,那一帧帧“理想照耀中国”的历史场景,是中国共产党人高擎马克思主义旗帜,以信仰为铁、以信念为钢,用旗帜指引方向、用思想凝聚力量的生动注脚。

回望历史,艰难的道路探索、坚定的思想武装贯穿于党中央在延安的13个春秋。

在瓦窑堡的窑洞中,党中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在凤凰山的油灯下,毛泽东先后撰写了《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不朽著作,坚定了中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决心和信心。

1945年,中共七大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主席台上方的红色横幅上写着“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

“不习惯蹲窑洞,这是要不得的。延安的窑洞是最革命的,延安的窑洞有马列主义,延安的窑洞能指挥全国的抗日战争。”1940年底,毛泽东曾这样对从前线回到中央党校学习的同志们说。

正是因为延安时期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全党的高度团结和统一,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旗帜指引方向,旗帜决定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事实充分证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陕西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扎实推进“学史悟思想强根铸魂·奋进新时代追赶超越”主题活动,凝心聚力谋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在新时代追赶超越的实践中奋楫争先。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副教授王志认为:“新时代弘扬延安精神,就是要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更加自觉地从讲政治的高度谋划推动工作,更加自觉地把讲政治贯穿于个人党性锻炼全过程,更加自觉地把讲政治落实到追赶超越工作全领域。”

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用信仰信念信心照亮奋斗之路。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陕西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稳住了经济基本盘,3900万三秦儿女小康梦圆。今年上半年,全省经济稳中加固,恢复有力,动能增强,实现生产总值13542.60亿元,同比增长10.2%。6月中旬,国家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引汉济渭二期工程在西安市鄠邑区开工;绽放在灞河之畔的西安奥体中心主体育场“盛世之花”,即将迎来第十四届全运会精彩启幕。

求是

一切理论与实践的基础

延安革命纪念馆。四块方正青石上,“实事求是”四个大字遒劲有力。这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石刻记忆。

1938年,在延安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首次使用了“实事求是”这个概念。

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第一次详细阐释了“实事求是”。

1943年,毛泽东为新落成的中央党校大礼堂亲笔题词:“实事求是”,并在党的七大上将之确定为党的思想路线。

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只有远见卓识,才能不失前进的方向。”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根本方法。

1943年3月,时任中共绥德地委书记的习仲勋带领调查组,牵着两匹骡子,驮着粮食、被褥,深入郝家桥村蹲点调查44天,帮助村党支部制定生产计划,不仅解决了群众吃粮问题,还支援了抗战。郝家桥也成为陕甘宁边区的“农村楷模”。这是共产党人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带领群众“搞好生产,过好光景”的一个缩影。

一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实事求是地认识中国、改造中国、建设中国、发展中国的历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把实事求是贯穿到治国理政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统一,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实践是认识的归宿。

进入新时代的陕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把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作为全部工作的总纲,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相结合,努力使各项决策和各方面工作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民意愿,各项事业呈现出新气象新作为。

立足省情实际,陕西聚焦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三大目标,全面启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构建从研发到孵化、再到产业化的科创系统。

立足省情实际,陕西紧紧围绕新时代追赶超越目标任务,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促大发展鲜明导向,高质量、严标准谋划527个省级重点项目,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立足省情实际,陕西夯实生态保护责任,“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造林2456.5万亩,将我省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多公里,实现陕西生态空间的“由黄转绿”。

人民

不竭的力量之源

7月28日,位于延安枣园西山脚下的张思德纪念广场,一群群参观学习的人时而驻足凝望雕像,时而低声吟读纪念文章。一位年轻人轻抚嵌在地面上代表了张思德年龄的29颗红色花岗岩五角星,陷入沉思……

1944年9月5日,年仅29岁的张思德在安塞烧炭时牺牲。3天后,在他的追悼会上,毛泽东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翌年召开的党的七大会议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被概括为党的根本宗旨,写入七大报告和党章。

回望党中央在延安的13年光辉岁月,中国共产党始终团结人民依靠人民,在贫瘠的黄土地上立足、扎根、发展、壮大,中国革命事业由此从低潮走向高潮,并迎来了新中国建立的曙光。

“只见公仆不见官”是当时延安的真实图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生活在群众中,和大家一起吃粗粮、穿补丁衣、住窑洞、拉家常、办实事、解难题。一个个流传至今的领袖与群众、军队与人民互拥互爱的佳话,是共产党与人民群众鱼水关系的生动写照。

延安时期,为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利益,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三三制”民主政权;为“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边区政府实行了一系列休养民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方针,使广大劳动人民的形象第一次堂堂正正地展现在了文艺的舞台上。

谁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就把他放在心上。

1947年,党中央转战陕北来到佳县,佳县人民无私支援,宁愿自己吃树叶树皮,也要把粮食给部队,毛泽东为此深情写下“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延安精神的核心,是我们党从事一切革命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不竭精神动力。历史和实践充分表明,党的成长与壮大、革命的胜利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蓬勃发展,都与群众路线息息相关。”延安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樊晓霞说。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是共产党人的底气;为民,是共产党人的本色。

岁月荏苒,初心如磐。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21年2月25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在位于延安市子长市瓦窑堡街道的张家庄村,来自陕西建工集团的马永涛说自己这辈子最自豪的事情,就是曾经在陕北的山梁沟峁间驻村帮扶3年。

2016年,33岁的马永涛来到张家庄村担任第一书记,两年便将村民的年人均收入从3000元提高到6800元,村上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能在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参与到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我感到非常荣幸。”马永涛说。

在脱贫攻坚战中,延安共选派1784名第一书记、1546个驻村工作队、3.74万名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帮扶。正因为有许许多多如马永涛一样的共产党员拼搏奋斗,延安革命老区才彻底告别了绝对贫困,乘上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列车”。

放眼三秦,从“增收入”到“奔小康”“谋幸福”,从“求公平”到“多样化”“高品质”,陕西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在发展中努力补齐民生短板,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2020年,陕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9%和8%,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29%,城镇老旧小区和配套基础设施改造惠及41.24万户……

数字背后,是三秦父老在共建共享发展中的获得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幸福感。

奋斗

吹响时代的号角

酷暑炎炎,延安东南的南泥湾,巨大的红色党徽下,听课、拍照的人络绎不绝。眼前青山连绵、稻浪翻滚,仿佛诉说着当年“南泥湾开荒”的不朽传奇。

1941年春,八路军120师359旅在王震的率领下,用两年时间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开发成了“陕北的好江南”。

延安时期,外有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内有国民党顽固派军事挑衅、经济封锁,中国共产党面临严峻形势。1939年2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尖锐地指出:“饿死呢?解散呢?还是自己动手呢?当然,饿死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解散更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我们的回答是四个字——自己动手。”

在这场与敌人经济封锁的鏖战中,毛泽东以身作则,在杨家岭亲手开辟了一片荒地,种上辣椒、西红柿等蔬菜;朱德组织了一个生产小组,开垦菜地三亩;周恩来被评为纺线能手。

“大生产运动不仅战胜了严重的经济困难,改善了边区的军民生活,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开创了革命事业的新天地,而且培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并使其成为延安精神的显著特征,树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上,我们更应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里汲取营养和力量,保持革命时期那股子劲头、那股子干劲、那股子拼命精神,不懈奋斗,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延安市委党校教授贺海轮说。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克服一系列巨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拓全新境界,开启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新征程上的陕西,以全新的姿态奋进。“嫦娥”探月、珠峰“测高”,体现陕西科技担当;“长安号”飞驰、“秦创原”萌发,开放型、创新型省份建设行稳致远;自贸试验区拓展、乡村振兴铺开,区域城乡发展更加协调。

沧海桑田,印证着改天换地的奇迹。

斗转星移,镌刻着延安精神的永恒。

新时代新征程上,三秦大地广大共产党员以延安精神为烛照,旗帜鲜明讲政治,求真务实埋头干,心系群众办实事,艰苦奋斗往前闯,大力弘扬“勤快严实精细廉”作风,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在榆林白于山区,“七一勋章”获得者石光银与荒沙碱滩不屈抗争40多年,在毛乌素沙漠南缘营造出一条长百余里的绿色长城,彻底改变“沙进人退”的恶劣环境;

在延安的偏远山村,“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柯小海用自己的满腔热情,聚民力、挖潜力,探索出了建设美好家园、引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

在西安的古城小巷,“时代楷模”汪勇走万里路、进千家户、解百家难,忠诚履行职责,当好党和群众的纽带,守护一方平安;

……

光辉精神,代代相传。

延安革命纪念馆里,一位大学生写下了这样的留言:“在这里看完党中央延安13年的革命历程,我深受感动。新中国之所以能成立,能走到现在,离不开许许多多革命先辈的奋斗和无私奉献。我们要赓续革命先辈锻造培育出的延安精神,并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80多年来,革命圣地延安和延安精神始终保持青春的风貌,成为中国人的向往之地、精神坐标。

今天的延安,从枣园到南泥湾,从抗大纪念馆到张思德纪念广场,从杨家岭革命旧址到延安革命纪念馆,每年都会有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学习者来这里追寻红色血脉、感悟精神伟力。“十三五”期间,延安的红色教育培训人数达到80.8万人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指引下,延安精神在新时代更加熠熠生辉。

延安精神永放光芒!(陕西日报记者 赵岩 张权伟 李旭佳 陈宏江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