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 >海南日记丨文珍:谁人识得更路簿 正文

海南日记丨文珍:谁人识得更路簿

[焦点] 时间:2024-04-19 21:05:1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200次

原标题:海南日记丨文珍:谁人识得更路簿

>>>点击进入专题

文珍

谁人识得更路簿

2021年6月1日 雨

去海南省图书馆的海南路上突然间下起大雨来。就是日记那种热带最常见的天漏般的暴雨,马路上急流纵横,丨文更路很快就看不见一块干的珍人地面。送我过来的海南海南日报师傅与我就车上唯一一把伞推让了一番,最终我下车冲进雨幕直接跑进省图书馆。日记回头再看那辆车,丨文更路有点无辜地在大雨中缓缓掉了个头,珍人像被暴雨砸晕了似地停在那里,海南眨巴着双闪灯。日记马路上那么多车都有一点迷路的丨文更路样子,仿佛一瞬间车成舟船,珍人还无法适应这剧变。海南道旁绿意葱茏的日记树木倒是笃定地向四面八方舒展着叶子,“舞势随雨散却收”。丨文更路

刚到门口就被一个年纪大的保安拦住了:是过来表演节目的吗?愣了一下,说不是。这才发现旁边三三两两还站着一些大学生模样的人在躲雨。看来省图书馆的日常群众活动也很丰富,但我只穿着最寻常的防晒运动衣裤,却不知为何有此一问——也许来惯图书馆的人总看上去比实际更年轻,求知欲既沉重又轻盈得像一片雨云:而唯独此地的好奇心最为合法。

海南省图书馆还是那种老派的图书馆,大厅宽阔到再高的顶也显得低矮,暂还没看到成片书架,但隐约的油墨香味已穿堂过室而来。是个寻常周二的下午,没想到图书馆里人并不少,借阅室和阅览室六七成座位都坐了人,却鸦雀阒然,只听见翻书声。我要找水下考古的资料,在四楼的综合阅览室最顶端的架上看见一本约莫有用的书,却无论如何都够不到。但见附近有个男生正盘腿坐在地上翻阅若干摊开一地的文献,遂鼓足勇气请他帮忙。他答应了,取下后才发现并不是我想要的,不好意思再麻烦人,只好踮起脚一点点再把那砖一样的书塞回去。

走前刚在北京看了岩井俊二的《情书》,再进图书馆,似乎很容易就想起那窗帘后低头作画的初恋少年,现实却是须臾间觅不得想要的书,在老式木头书架间徘徊许久,最终只找到厚厚四大本南海一号沉船1996到2004年的打捞记录和一本《西沙水下考古》——还是在综合阅览室,馆藏书只看不借。翻看海捞瓷、金器和木器彩页,尤其最后者损毁严重,却更能清晰看到岁月的印迹。都说时间如水,而对于沉船而言,时间就是流水,水流更会给船体带来一层复杂的沉积物,包括泥沙和海洋生物尸骸,制造岁月迷雾重重的障眼法。想象身着潜水服的考古队工作人员深入海底近百米,历经千辛万苦才能剥除沉积物和破旧渔网,如同《泰坦尼克号》的片头;而想到这样的场景几天后便将下海亲见,便更有恍然如梦之感。

除翻看近年考古发现外,之前陈江馆长还告诉我有两本书最好提前了解:《武备志》和《更路簿》。在图书馆一时未能觅得,上网搜寻才发现来历非凡:

《武备志》,明代重要的军事著作,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兵书。明朝茅元仪辑,凡二百四十卷,文两百余万字,图七百三十八幅,有明天启元年(1621)本、清道光中活字排印本、日本宽文年间(1661~1672)须原屋茂兵卫等刊本流传。清乾隆年间曾被列为禁书。

更路簿。(资料图)

更路簿,南海航道更路经,俗称“更路簿”或“更路传”,流行于海南文昌、琼海民间,是千百年来海南人民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南海航行路线知识及实践。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18世纪,中国南海沿岸的居民就已从事南海水产资源的开发。汉代在南海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文昌清澜港出航南海诸岛多从此启航,沿海居民写成《南海更路簿》,以手抄本形式流传。此外,还有口头传承的更路传。

《武备志》卷帙何其浩繁;民间流传六百余年的《更路簿》虽是小册子,却是“海南天书”,使用天干地支历法计时,以八卦、天象、罗盘和计量尺标明方位,再加上历代俚语和渔民行话,非浸淫考古界多年的专家不能通读。水下考古听来浪漫,背后却是艰苦卓绝困难重重的田野考察——或曰水下作业。细思“更路”二字,更觉波澜诡谲:“更”是时间,也是角度。然海却无“路”,所谓“路”不过经验加上当时当地的天气水流实际。每次航行的风向、云朵、天象都有差别,因而代代有记,朝朝不同,竟是一本写在流沙之上的手札。

最终从省图书馆只借得几本游记的我走出了图书馆,虽远未窥得水下考古之堂奥,却也和之前懵然若初生牛犊的自己有了些微不同。大雨不知何时已停了,还有六天就要出海。明明或是“苦旅”,我竟然盼得寸阴若岁。(文珍)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