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级管理人才需求大 专家:线上MBA项目成新热门

[娱乐] 时间:2024-04-23 20:31:4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77次

原标题:中国高级管理人才需求大 专家:线上MBA项目成新热门

东方网记者曹磊6月25日报道:中国经济的中国快速发展,以及国际化程度的高级管理逐渐提升,为MBA教育及对高级MBA管理人才提供了广阔的人才热门需求空间。而中国加入WTO之后,需求项目GDP跃居全球第二位,大专国内市场化日趋成熟,家线国际化需求日益旺盛,成新因此为适应市场需求MBA管理人才在国内受到青睐。中国近日,高级管理美国昆藤商学院大中华区副总裁Michelle Leung女士,就MBA/EMBA在中国市场的人才热门发展情况,以及“在线化”等新形式回答记者提问。需求项目

问:目前MBA/EMBA在中国市场的大专发展、供需情况?

Michelle Leung女士: 中国自1991年开设首个MBA项目至2021年的家线30年间,设立MBA项目的成新院校年均增加8.9所,近五年来报名参加MBA联考人数每年增长10%-20%,中国预计到2025年,年度报名参考人数将超过35万。

中国MBA学员所属行业前三位为金融服务、IT网络通信及制造业,其中来自IT和制造业学员的比例已经超过了金融服务业,再次证明了来自科技行业的申请人数增加这一发展趋势。

而MBAA学生工作职能占比最多的是综合管理,其次是市场营销和金融/财务职能。EMBA学生中84%是企业董事长、总经理等高层管理人员。这与MBA教育培养管理人才的宗旨和功能高度吻合。

中国MBA项目学费差异巨大,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中国全日制MBA项目最高学费为43万元,非全日制MBA项目最高学费为65万元,至于EMBA项目最高学费则为86万元。

2022年,全国MBA招生计划中,全日制学生的招生数量仅占13%,非全日制学习已成为MBA项目的主要形式。在线项目的发展是中国商学院领域最值得关注的未来趋势之一。

问: 出国念书是应届毕业生为自己求职简历加分的一个选择,但在疫情之下,如何看待应届生的就业形势,昆藤帮助毕业生更好地面对就业和职业发展的挑战?

Michelle Leung女士: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美国昆藤商学院帮助学员和校友实现轻松在线上或面对面交流,从而收获国际多元视野,以及建立人脉圈。受益于严谨录取模式,美国昆藤商学院的校友大部分毕业于斯坦福、MIT、牛津、剑桥、新国大等知名学府,并拥有苹果、谷歌、亚马逊、埃森哲等知名企业的工作经验。这些令美国昆藤商学院具备与知名商学院媲美的协作方式和人脉网络。

通过“学员与校友”的搜索功能,学员与校友可以按行业、地域和兴趣等关键词匹配,然后实现在平台上交流。通过“活动”功能,学员和校友可以参与到许多社区活动中。截至目前,学员和校友搜索同学的总数已突破两万次,每个月的线上活动平均数达到近5000次,每个班级同伴间相互发送的平均消息数超过7000次。

问:疫情形势下,MBA/EMBA线下授课出现不确定性,商学院的授课业务模式应该如何适应当下的变化?

Michelle Leung女士:疫情期间,尽管传统的商学院通过投资数字技术避免课程中断,但课程“在线化”始终未能达到与传统课堂学习同等的教学质量。原因是,传统课程本身并不是为在线教学而设计的,因此将传统课程直接“在线化”就会失去它的原有优势——课堂学习氛围。许多学员因缺少了面对面的交流和相关资料,使学习难度加大,学习效率降低。

美国昆藤商学院在创立伊始便将“移动优先”作为技术开发和课程设计的基石。我们的开发人员与知名商学院的专业教授合作,打造互动应用程序“美国Quantic商学院”,学员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任何设备登录该程序进行学习,这意味着更灵活、更便捷和参与性更高的学习环境。

昆藤的每节互动课堂时长为5-10分钟,全程由“持续互动”和“反馈引导”推动。在学习过程中,课件适时向学员提出实时挑战,让他们以主角身份不断思考和行动。与此同时,昆藤的每一节课堂都会每八秒钟提供一次实时反馈,以鼓励和指导学员,学员也能够根据反馈调整学习状态。这些革新的学习体验令线上学习更具趣味性和有效性。

问: 如今全球科技/商业发展迅速,企业对人才是否有新需求?这对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而言意味着什么?

Michelle Leung女士:持续变革的全球商业环境推动了对新型商业教育的强劲需求,尤其在中国——近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商业与科技创新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根据《2021全球独角兽》榜单,中国以301家位列全球第二,各行各业对复合型管理人才的战略思维、管理能力与实战经验要求越来越高。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员工也是企业最大的资产,关乎企业的发展,很多企业投放了相当多的资源,在市场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新人”。其实,企业与其花费财力和物力去招聘新人,并通过相当长的时间让他们慢慢融入企业文化,何不如培养在职的“老”员工,挖掘他们的潜能,提升他们的忠诚度,以便提高公司的凝聚力。

(曹磊)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