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人谈恋爱不结婚?这份白皮书 告诉你!

[探索] 时间:2024-04-25 07:04:3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42次

  老话说“男大当婚,多人女大当嫁”,谈恋可关于成家这事,结婚如今好像对很多人“绝缘”了,份白而且这样的皮书群体仿佛还在不断扩大。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告诉人谈恋爱不结婚呢?他们究竟是坚定的不婚主义者,还是多人没有遇到心中的那个他(她)?8月13日,在七夕节即将到来之际,谈恋一份白皮书给出了答案。结婚

  《2021年中国当代不婚主义白皮书》——《不婚面面观》由百合佳缘集团联合第三方数据调研机构“艾瑞咨询”共同发布。份白数据显示,皮书客观上,告诉适婚人口数量不断下降,多人生活成本和压力不断上升,谈恋使得婚姻对当代年轻人来说成为“奢侈品”;主观上,结婚人们主张追求个人幸福,不愿意选择将就,也从未放弃追求理想的婚姻。单身者们并不排斥恋爱,“不婚主义”逐渐成为人们一种新的婚恋思想。

  超八成不婚者处于摇摆状态

  国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单身人口总数约为3亿人,正处于第四次“单身潮”期间。这份白皮书显示:不婚人群在单身群体中的占比约为25%。换言之,每4个单身的人中就有1个可能是不婚者。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婚人群中,超过80%的人始终处于摇摆状态。

  从针对20至45岁中国单身人士的调研数据来看,女性不婚人群以29%的比例略高于男性的22%,30岁以上占比近三成、而一二线城市的不婚人群合计占比高达55%。数据显示,不婚人群中,45%是企事业基层员工,20%是职场的中高层人员;本科学历比例占比高达73%;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的不婚人群,以47%的比例占据着首位,其次5001-8000元月收入的不婚群体占比为34%。由此可见,绝大部分“不婚人群”通常伴有高学历、高收入的“标签”。他们在经济上独立自主、在生活中小资惬意,形成了一种“单身者自洽”的状态。

  这些因素影响他们的婚姻观

  对婚姻感到未知与恐惧,是不婚人士的主要态度,主要受生存压力、个人意识及舆论导向等影响。这份白皮书显示,受社会压力、经济压力增大以及个人意识的觉醒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的影响,占比均达到44%共同处于首位;女性个人经济实力的提升也是很重要原因,占比达到39%;还有20%的比例则是受到舆论导向的影响。

  然而,“不婚”不代表着拒绝任何情感关系。在不婚人群中,大多数处于单身状态,且“母胎solo”(网络用语,指的是从出生开始,就一直保持单身、没怎么谈过恋爱的人)占比将近三成;曾有过恋爱经历但目前单身的占比高达63%。其中有57%的坚定不婚人士对待恋爱相对佛系,享受单身,有无伴侣均可;仅有30%的比例是独身主义者,还有13%的比例在积极寻找伴侣中。

  在不婚人士看来,婚姻等于制度,爱情并非婚姻的前提;恋爱则是享受当下,不被责任所束缚。关于“爱”与“婚姻”的问题认知上,34%的不婚人群认为结婚和恋爱是完全独立的两件事;持着“恋爱不一定需要结婚,爱过即可”“婚姻应以恋爱为前提”观点的不婚人群占比均为20%。

  “被动不婚”主要因为这两点

  从不婚原因角度出发,不婚群体可分为“被动不婚”与“主动不婚”两大层面。“被动不婚”是由于诸多不利因素而丧失择偶条件;“主动不婚”则是人们选择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去追求个人发展而放弃婚姻。在这点上,男女之间的首要原因有着根本性的差异——50%的男性将其不婚原因归纳为“经济实力不足以支撑婚姻”,而51%女性则认为是“没有遇到适合的对象”。由此可见,男性常说的“没有做好准备”和女性常说的“没有遇见合适的人”并不是虚谈。

  数据显示,在主动不婚人群中,女性比例要稍微多于男性,但差距不大,仅为5%;30岁是不婚年龄的重要分界线,30岁以上占比52%,超过了30岁以下比例的46%;高线级城市是主动不婚人群的集中地,以50%的比例高于低线级城市的43%。同时数据显示,41%的被动不婚人士认为,当遇到一个适合结婚对象时,将会结束不婚状态;还有33%不婚人士在个人经济实力增强、经济条件足以支撑结婚时,将会重新考虑结婚的想法。简单来说,“有了足够的钱”和“遇到合适的人”是他们突破“不婚”的重要“敲门砖”。

  专家解读:婚恋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伴随着社会包容性越来越强,婚恋思想产生了不一样的变化,大量不婚人群的出现意味着人们的思想和经济越来越独立,结婚不再是当代人的必修课。

  “其实对个人而言,每个人都有选择‘婚’与‘不婚’的权利,而‘不婚’并不代表不需要‘爱’和‘陪伴’。”百合情感研究院的专业情感老师为单身人士们给出了两个建议:建立朋友关系等社会支持系统,替换婚姻带来的长期关系;多思考“不婚”后未来的生活,衡量自己是否具备抗风险的能力。总之,要清醒认知短期不婚与长期不婚的差别和原因,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学会经营复杂的情感关系,学会自我关怀。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刘宏伟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