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青年 | “全国技术能手”李绍鹏的40次攻关实验

[探索] 时间:2024-04-19 01:04:2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127次

原标题:国企青年 | “全国技术能手”李绍鹏的国企关实40次攻关实验

“全国技术能手”李绍鹏。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雪骅 通讯员 徐舟 长沙报道

企业面向市场,青年全国通过技术研发,技术实现降本增效,李绍是次攻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中建西部建设湖南有限公司,国企关实就有一位“全国技术能手”李绍鹏。青年全国近年来,技术他和团队以市场为准绳,李绍一起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次攻推动公司盈利能力和产品品质双提升,国企关实促进了企业高质量发展。青年全国

最近,技术他牵头研发的李绍一项关于混凝土材料的“突破卡脖子”技术,直接实现了对水泥使用依赖度降低10%-20%,次攻在降本增效的同时,还推进了国家“双碳”战略实施。

行业低谷期的技术破局

中建西部建设湖南有限公司是一家有着25年沉淀的预拌混凝土行业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公司承揽了湖南90%以上超高层项目和多数重点工程,如湖南省第一高楼“长沙国际金融中心”、湖南省“一号工程”长沙机场改扩建项目用的混凝土,就来自该公司。

受大环境影响,目前混凝土市场竞争加剧、产能过剩、利润压缩,加上砂石、水泥等上游材料价格暴涨,很多企业在低谷徘徊。李绍鹏所在的中建西部建设湖南公司岳麓分公司,也感受到了这股行业“寒潮”。

“去年以来水泥价格在不断上涨,且货源紧张,去年涨到了历史最高,我在这个行业干了这些年,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高的价格。”李绍鹏介绍,在这个领域,水泥已成为“卡脖子”的问题。

因为上述超高层项目和重点工程所占整个混凝土市场的份额偏少,更多的市场份额还在地产建筑,而地产建筑的混凝土供应渠道五花八门,小而散的供应机构繁多且鱼龙混杂,这使得品牌企业如中建西部建设湖南公司也面临不同程度的市场挤压。

中建西部建设湖南公司近年来研发的部分混凝土新产品。

中建西部建设湖南公司加速了对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投入,一旦市场达到健康有序运行的时候,这些产品和技术便能迅速打开市场。

在这样的背景下,李绍鹏的“金点子”攻关技术应运而生。

“ 水泥价格这么涨,市场竞争压力这么大,我就觉得自己有必要通过技术手段,想办法去降本增效。”李绍鹏坦言,如果没有这样的行业背景和压力,可能不会想到某个点子,而此次“突破卡脖子”的技术也不会那么快出现。

说干就干,今年春节假期还没结束,李绍鹏就拖着行李扎进了实验室。这一待,就是7天,同事说每天只有到了吃饭时间“他才出来两次”,

“我都好奇他到底有没有喝水、上洗手间,一天到头就扎在实验室里,搅合那些砂石、水泥。”公司的食堂师傅说,只见李绍鹏每天钻进实验室,出来的时候说搞出几串数字了,看上去开心得不得了。

李绍鹏在实验室。

创效明显 降低排放

因混凝土产品有独有的周期,李绍鹏做的技术实验需要有一个较长的观察期,实验的指标,主要看强度够不够,以及和易性即工作性能好不好,还有就是耐久性。

在生产混凝土当天,因为试验与生产的差异以及原材料的波动影响,李绍鹏发现,混凝土和易性(混凝土拌和物在拌和、运输、浇筑过程中,便于施工操作并获得质量均匀、成型密实的混凝土性能)始终无法保证在一个统一的标准。

李绍鹏带领团队不断调整各材料组份的用量,反复试验,对每一次调整后的试验数据详细记录,分析原因。通过持续一个半月的努力,在经历三四十次实验后,李绍鹏终于克服了试验与生产的差距,成功将产品技术创效方案应用于实际生产。

“通过对一系列材料组分的配置优化调整试验和验证,配合比设计思路得到改进,实现了对水泥使用依赖度降低10%-20%不等,单方技术创效约15元左右。最关键的是,按照这个思路进行配合比设计,我们的混凝土力学强度相比之前的方案更高了,同时,还符合低碳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理念。”在公司班子会上,李绍鹏这样解释这项技术突破带来的效益。

“单方技术创效15元”是什么概念?以1栋楼需用1万立方混凝土为例,应用这项新技术,就可以为公司创造效益15万元,而且还能大幅降低对水泥的依赖程度。

李绍鹏在工作中。

“水泥生产是二氧化碳排放较大的领域,一般生产1吨水泥,大约要产生1吨二氧化碳,我这个技术降低了混凝土对水泥的依赖,间接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李绍鹏介绍。

这项技术从今年3月全面铺开后,已在中建西部建设湖南公司多个厂站应用,至今降本创效在40万元以上。

谈及创新经验,李绍鹏认为思路很重要,单论实验,可能很多人都会做,“但是你得想到那个点上,这需要积累。比如我做40组实验,可能一个新手起码就需要做100组实验”。李绍鹏坦言,如果没有行业背景压力,如果没有自己多年的积累,那也无法想到关键点上去。

职业追求永无止境

因行业竞争压力大,混凝土市场产品一直良莠不齐。混凝土的构成主要有水泥,以及包括矿粉、粉煤灰等在内的掺和料,还有砂石、水和外加剂。而各个经营者都有自己的配方,这些构成比例有差别、有讲究。原材料的选用也有讲究,如河砂相对来说就比机制砂要好,河砂也有粗砂、中砂、细砂之分,以此做出来的产品自然质量档次也不尽相同。

李绍鹏介绍,除了原材料的因素,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以及施工过程的因素都会影响到混凝土质量优劣。如混凝土浇筑有时效性,在夏天一般要在两个小时内完成,时间过长,随着混凝土中的组分之间持续发生化学反应,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就会发生变化并受到影响。李绍鹏认为,市场的检验,客户的评价,还有职业操守,这些都会形成一种对产品质量的坚守力量,公司也一直把产品质量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

近年来,李绍鹏所在的团队不停刷新国内混凝土行业记录。如452米的长沙国际金融中心,该项目在建造过程中,面临一个技术难题,即如何使混凝土具有超高强度的工作性能,并将其通过泵送至452米的高度,确保项目按时施工。

李绍鹏准备好各种材料,扎进实验室反复测算试验,经常为核实几个数据一个人工作到深夜,好几次被混凝土中的钢纤维扎破手。

李绍鹏在工地上。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实验终于取得了突破。但在输送混凝土当天,试做的样品因温度偏低出现较大缓释,达不到使用标准,而混凝土生产在即,材料更是有限,怎么办?

面对巨大压力,李绍鹏和团队提议先降低0.3%外加剂掺量试生产一盘,再根据效果进行调整。“出场前我在拖斗车内取样检测,心里紧张到不行,直到发现各项指标没有问题才松了一口气。”李绍鹏回忆起这段经历,仍记忆犹新。

成功泵送超高性能混凝土至452米高度,就此刷新国内记录,李绍鹏也渐渐有了“技术大咖”的称呼。

而中建西部建设湖南公司注重产品和技术创新,出台了各种制度鼓励和支持员工创新。

至今,李绍鹏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表论文10余篇。入职6年来,他一次次在解决困难中不断成长,从一线物检员、质检员、物检组长、内业管理逐渐成长为基层厂站副总工程师、环境总监、安全总监、质量总监。

李绍鹏说:“困难和问题是我成长路上最好的营养补给。有公司领导的支持,有团队成员的努力,下一次,我们可能会取得更大的突破,或者创造出一些我想都不敢想的成果。(陈雪骅 徐舟)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