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砥砺奋斗这五年】诗意栖居的蜜甜生活

[百科] 时间:2024-04-25 06:59:0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21次

原标题:【喜迎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砥砺奋斗这五年】诗意栖居的喜迎蜜甜生活

官亭全貌。摄影:吴忠青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黄河,省第生活从青海的次党高山峡谷间向东奔涌,到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官亭镇划出一条优美的代会砥砺弧线,库区错落有致的奋斗村落、蜿蜒的年诗村道与绿树、麦田,意栖构成一幅如诗如画的蜜甜田园画卷。

如此优美的喜迎景色,宜居的省第生活环境,自信的次党笑脸,得益于民和县在绿色发展、代会砥砺生态优先道路上,奋斗党旗指引广大群众因地制宜谋产业抓振兴,年诗探索适合本地栽种的意栖黄芪、百合等绿色产业引擎,搭乘上致富动车,驶入幸福生活“快车道”。

如今的官亭镇前进村,依托独特地域优势,调整原来产量少、收入低的传统种植模式,将黄芪打造成绿色、优质、健康的特色产业。

“前进村离川大高速不远,交通也算便利,而且背靠南子山,土壤有夜潮,农作物一般不太会受干旱影响,自然条件也不算太差。但是,对于世居耕作于此的村民来说,走一条产业发展路子还是很艰难的。”前进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朱玉贤说。

前几年,得益于党和政府的政策扶持和物资支持,双垄覆膜玉米种植成为村里的支柱型产业,让处于贫困边缘的群众看到了致富的希望,然而随着成本升高、投入量增高、产量降低等“两高一低”因素制约,很多农民打起了退堂鼓,“不愿种”几乎成为常态,加上村里的年轻人大多数外出务工,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小孩,大量土地开始闲置撂荒。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绝对不能闲置,时任村主任朱玉贤一边在思考新的产业模式,一边探索群众增收致富新途径。

一次,他突然想到了去过的甘肃陇西黄芪种植基地,都是山区疏松大黄土,几乎处在同一纬度、气候和海拔大体相当,很适合黄芪种植。

朱玉贤和村“两委”瞄准“特”字诀,巧打绿色牌,念起有机文章,无形中既壮大了产业、又绿化了国土、改善局地小气候、还保护了黄河生态,按照“支部引领、党员上阵、群众参与”思路,引导农民参与产业发展,黄芪就这样在前进村落地、生根、开花。

村里的老党员朱西成和妻子都已年过花甲,守着不多的土地,种些小麦和马铃薯,即使赶上“天公作美”的好年景,收入也不过几千块钱。2019年,随着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成立,他将自家地承包给了合作社,一亩地纯收入能有1000元以上。

“刚开始,大家对土地流转种植黄芪还没有信心,我作为一名党员就应该发挥带头作用,第一时间把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种黄芪。同时,我和老伴还在合作社帮忙栽种、除草、采挖,现在一年下来保底收入能有一万多元,我的生活早就是小康水平了。”说起产业带来的收入,朱西成劲头十足。

为做好特色产业文章,让村民掌握种植、培育技术等产业关键,县农科局和乡村振兴局等部门“上门”举办培训班,让群众从“门外汉”成为了黄芪种植的“土专家”。

“以前,因为种植技术不规范,土地的深度和松度不够,对苗木质量把控不足,导致最开始的黄芪种植不尽如人意。后来,我们请来技术员做现场指导,经过三年培训和钻研,终于掌握了种植黄芪的门道,现在从种植到销售都不再是困扰我们的难题了。”村民白玉良高兴地说。

目前,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订单”产业模式,黄芪逐渐成为了村里的主导产业,结合市场需求,已形成集黄芪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绿色发展产业链,“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模式,更是让黄芪“走”向全国市场,逐渐叫响了青藏高原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

依托有利的产业基础,2021年前进村被评为省级乡村示范村,借政策“红利”,投入125.9万元购置了黄芪切片机、包装机、烘干机及旋耕机、铺膜机等一大批农用机械设备,为精深加工,提高产业附加值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租赁+自用”相结合等方式,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还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机械保障,实现双赢的同时,产业前景一片光明。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对于未来的发展,官亭镇党委书记党仁俊信心满满:“我们将以党建为引领,做大优势,做强品牌,今年还准备利用中央扶持资金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扩大药材冷库项目,通过分拣、包装等方式,提升黄芪等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助力农民增产增收、农业提质增效。”

苦心人天不负。如今的官亭镇,在特色产业、休闲旅游等多种模式带动下,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快速变成现实,夯实了特色古镇内涵和绿色本底;生态旅游、环境保护、乡村振兴等产业融合发展效应叠加下,群众诗意的栖居在蜜甜生活里。(陈俊 罗珺)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