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在基层】盘活“撂荒地” 激活“命根子”

[热点] 时间:2024-03-28 22:45:2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200次

原标题:【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在基层】盘活“撂荒地” 激活“命根子”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强调,撂荒地严格压实粮食安全、省第耕地保护责任,次党坚决遏制“非农化”,精神基层激活防止“非粮化”。盘活民和县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命根落实最严格的撂荒地耕地保护制度,对精准摸排的省第撂荒地分类施策、全面整治,次党结合乡村产业振兴、精神基层激活高标准农田建设、盘活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行动,命根以及农户代种、撂荒地集体代管、省第业主流转、次党政府兜底、托管服务等措施,确保符合复耕条件的853.3公顷撂荒地应耕尽耕、应种尽种,做到撂荒地“零存量”。

仲夏伊始,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甘沟乡光明村一处阳山坡上,一台四轮拖拉机正牵引着覆膜机铺地膜,三四人紧跟其后点播玉米,在夏季展现出一幅“春播”景象。

“这些都是新复垦的撂荒地吗?”

“是的,刚复垦完,现在抓紧覆膜点播玉米。”

“现在种植能长熟吗?”

“我要全部做青贮饲料,成熟不成熟并无大碍。”撂荒地流转种植大户张双存德胸有成竹。他指着不远处的一片禾苗泛绿的农田说,那些耕地其实也是撂荒地,复垦后种了青稞,虽然有点干旱,但出苗率还不错。

今年,甘沟乡光明村为整治排查出的17.3余公顷撂荒地,村里拿出了三套复种方案:一是动员村民自己种,二是流转给种植大户或种植合作社种,三是村集体代管种。经过协调,村民自行种植的仅4公顷。

剩下的13.3公顷咋办?

“通往撂荒地没有像样的路,机械进不去,有意愿的种植合作社也望而却步。”据村党支部书记韩杰胜说。对此,村“两委”在充分征求民意的基础上,从村集体资金中挤出1万元,发动村两委成员、公益岗位人员等参加义务劳动,用最少的成本拓宽了5公里长的通田农路。农路拓宽后机械进得去了,甘沟乡本地的两家种植合作社便将13.3公顷撂荒地进行流转复垦复种。

据甘沟乡党委书记严玉荣介绍,今年甘沟乡共排查出撂荒地29.5公顷,除6.86公顷无法复种,已全部复垦复种了全膜玉米、青稞、饲草、早熟油菜、马铃薯等农作物。“为高效盘活‘沉睡’土地资源,乡党委政府坚持因地施策、多点发力,拿出硬核措施全力推进撂荒地整治,同时积极探索‘村党支部+农户+种植大户’的新模式。”通过“农户复耕一批、大户流转一批、党支部委托代管一批”的整治措施,协调农机服务、拓建农路、惠农政策支持等方式,激励引导农户、种植大户等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产业,加快了撂荒地整治进度,提高了复耕复垦复种效率。

6月8日,李二堡镇焦土村昔日杂草丛生的撂荒地上已长出了庄稼苗。村主任冶四儿东告诉记者,焦土村有136公顷耕地,由于干旱贫瘠,村民大多外出务工和易地搬迁等因素,全村40公顷的耕地逐渐被撂荒。趁今年撂荒地整治的机会,这些土地重新被盘活,村里与种植合作社签订10年土地流转协议,全部复耕种植了生长期较短的早熟油菜作物。流转种植大户马千里说:“由于复耕时错过了春播季节,今年就种了生长期较短的油菜作物,这是第一年,产多少收多少,等明年开春后有计划性的种植,收成会更好。”

甘沟乡光明村、李二堡镇焦土村撂荒地整治的做法,是民和县全力推进撂荒地整治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全县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把撂荒地和“非粮化”整治工作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和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举措,牢固树立粮食安全底线思维,有效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成立撂荒地复耕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和耕地“非粮化”整治三年行动的方案,压紧压实乡镇主体责任及部门监管责任,严格落实县级领导联系乡镇制度,组织成立6个工作专班,对国土“三调”数据中涉及民和的未耕图斑进行全面摸排核实登记,精准掌握撂荒面积、承包关系、空间位置、耕种现状等情况,全力实现“撂荒地一亩不能有、粮食面积一亩不能减、农民收入一分不能少”的目标。(赵睿 石延寿)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