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三问③丨港澳青年为何心安此处?

[探索] 时间:2024-03-29 21:18:1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143次
现代快报讯 此心安处是大湾吾乡,在香港青年郭骏杰看来,问③佛山顺德就是丨港他的第二故乡。

3岁时,澳青安郭骏杰第一次来到顺德探亲,何心当时的大湾顺德远不如今天这般发达,城市周边还有很多农田和鱼塘,问③“当年从香港到顺德,丨港最快的澳青安交通工具是船,走一趟就需要4个小时。何心”

△ 郭骏杰

时间一晃过去了十多年,大湾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问③25岁的丨港郭骏杰抱着扩大自己视野的想法,毅然从台湾的澳青安企业跳槽,来到了佛山工作,何心一干就是14年。如今,面对记者的采访,他说他已经把顺德作为第二故乡,计划将家人移居顺德。

在现代快报记者大湾区采访中,像郭骏杰这样心安内地的港澳青年有很多,他们纷纷过河北上,在大湾区广阔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抱负,实现自己的梦想,并最终决定移居于此,成为一名湾区人。

大湾区有什么魅力,让众多港澳青年心安此处?

从 “香港青年”,到“湾区青年”

如今,39岁的郭骏杰已经是一家年销售规模过百亿企业的中层管理者,14年的时间里,他见证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也见证了粤港澳大湾区的茁壮成长。随着港珠澳大桥通车、广深港高铁全线正式投入运营,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已建成,香港和顺德之间的往返时间越来越短、联系越来越紧密。

△ 佛山岭南天地

“这几年中国发展特别快,顺德的农田、鱼塘都变得很少,特别这五到八年,高铁、轻轨、居住、衣食、娱乐、文化、医疗等改变很大。” 郭骏杰说,十多年的内地工作生活,让自己获得很多,未来计划移居到顺德,并考虑把香港的家人移居过来。

“因为大湾区战略规划及内地企业提供的平台,确实提供了平安、稳定,并带有发展的机遇。”郭骏杰告诉现代快报记者。

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拉近的不仅仅是粤港之间的时空距离,同时代表粤港澳三地之间的隔阂不断被打破,人才、资源之间的流动愈加通畅。

△ 江门城央绿廊

为了鼓励、推动香港青年来到大湾区工作,两地官方之间也积极展开合作,互相推出政策,推动香港青年来湾区就业。

2021年1月8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布推出“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该计划旨在鼓励和支持青年人到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及发展事业,让他们了解香港和大湾区内地城市的最新发展,并把握大湾区的事业发展机遇。  

“香港青年人可以把目光放得更远,从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的发展中寻找新机遇。”3月28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张建宗就香港就业问题公开表示,他还特意提到了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并表示:“大湾区不但为香港未来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亦是香港疫情后恢复经济的重要机遇所在。我鼓励青年人登高望远,融入大湾区,在更大的舞台上发挥所长,好好把握这历史机遇。”

4月1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也在讨论就业问题时提到了该计划,他表示:“如何搭上大湾区发展的高速列车,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是香港年轻人值得思考的问题。特区政府团队会继续不遗余力,推动青年到大湾区发展。”

现代快报记者获悉,为鼓励和支持青年人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和发展事业,香港特区政府共拨款3亿7600万元推出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该计划的对象是2019至2021年获颁学士或以上学位的香港居民。截至4月7日,大湾区相关计划专题网站已收到5727个求职申请。可见该计划反响热烈。

不再分“粤港澳”,大家都是湾区人

“我想,以后大家都是湾区人,没有隔阂或者距离,广州和香港就像我们在广州和佛山的感觉一样。”在广州首家港澳子弟学校、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执行董事邓强光看来,区域融合是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大方向之一,而港澳子弟学校就是融合的标志之一。

△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规划图

据了解,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将在2021年9月正式开学,面向港澳台及外籍子女招生,教学以香港的课程为主,学生可参加“香港高考”DSE考试。学校首年招收学生300人,如今已有1500多人申请报名,招生录取工作正在进行中。

建立港澳子弟学校,一方面是响应《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的,鼓励在广东建设港澳子弟学校这一政策号召。另一方面是在香港、澳门居民来湾区内地城市创业、工作之余,帮助他们解决子女的教育问题。

“如果一个香港居民在广州工作,他的子女在香港上学,他肯定要频繁来回于两地之间,很不方便。” 邓强光表示,港澳子弟学校能够真真正正解决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心无旁骛地工作就业、促进大湾区发展。

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谷忠鹏告诉记者,为了推进湾区人才和教育高地建设,广州市大力支持优质民办学校、港澳子弟学校等,以满足多样化入学需求。截至目前,全广州共有14所外籍人员子弟学校,包括全国首所港澳子弟学校。此外,广州市6个区9所学校开设了25个港澳子弟班,缔结279对穗粤港澳姊妹学校,目前全市中小学就读的港澳台学生超过1.8万人。

“未来大湾区在教育方面融合很重要。”邓强光认为,由于香港的教育、文化体系和内地有所差异,作为一所面向港澳台及外籍人士的学校,除了促进学生、老师、课程、考试、学校之间的融合以外,更重要的是为两地之间搭建融合的桥梁,成为两地融合的一个标志。

“我希望大家未来都是湾区人,不再明确区分三地,都是湾区人。”

政策推进,助力港澳青年与大湾区“无缝对接”

对港澳青年来说,如今大湾区的内地城市不仅仅意味着更多的工作机遇,同时也是一片生活居住的良土,移居内地成为不少港澳青年内心声音。

香港青年、海归硕士蔡侨多对此感受颇深,他曾在深圳、南京等内地城市求学,期间他手拿“回乡证”,从住宿到出行都面临诸多不便。就算从网上购买了高铁票,也无法和其他内地居民一样“刷证进站”,还需要去人工窗口取票,生活中诸如此类的不便让他始终感觉自己与内地有些许隔阂。

△ 蔡侨多

不过从英国留学回来后,蔡侨多没有回到香港,而是留在深圳创业、定居,还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餐饮公司。随着大湾区不断发展,蔡侨多由衷地感到,港粤两地之间的隔阂被不断打破。如今,香港居民在内地住宿和出行的不便都已成为历史,不仅如此,他还可以和其他港澳青年一起,在深圳、广州等湾区城市办理社保。

他感叹道:“深圳是一座很有活力的城市,每个区都很有特色、充满机遇,在创业方面只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基本都能做得好。”

正如蔡侨多所感受到的,大湾区不仅仅让香港居民来谋取一份工作,更要让他们留下来,在此扎根、生活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广州、深圳等大湾区9市加速推出相关政策,帮助港澳居民在内地 “无缝对接”,安居乐业。

△ 珠海横琴新区税务局设置了港澳纳税服务专区,方便港澳人员办税

4月20日,现代快报记者从广东省政府获悉,粤港澳大湾区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建设的,国际上没有先例,“我们把规则衔接作为打破壁垒障碍的关键,积极探索‘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努力把制度之异变为制度之利。”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明华告诉记者,为了全面拓展港澳青年来穗就业创业空间,广州市推出了多项政策,既有针对港澳青年的就业创业政策,更有来了广州后的公共服务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大力推进大湾区职称评价和职业资格认可,鼓励在广州生活的港澳居民积极参加社会保险,享受市民同等待遇。截至今年3月, 8821名港澳居民在广州参加企业养老保险,4657 名港澳居民在广州领取社保待遇。

“我们的社保卡为他们开放,目前使用港澳相关证件的人,都可以领取我们的社保卡,可以享受市民待遇。”李明华说。

△ 佛山岭南天地

此外,广东还积极通过建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等“小家园”,推动出台就业、融资、居住、医疗、教育等便利措施,营造大湾区大家庭“家的便利条件”“家的温馨氛围”“家的暖心感觉”。

4月20日,广东省港澳事务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李焕春接受采访时表示,大湾区有大未来,大未来有大发展。我们将努力把“湾区家园”建设得环境更美、条件更好、服务更优,让港澳青年创业就业更加顺心、更有信心、更加暖心。

现代快报+/ZAKER南京 记者 邱骅悦/文  赵杰 刘畅/摄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