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热点 >福建:讲好文物故事 传播文明声音 正文

福建:讲好文物故事 传播文明声音

[热点] 时间:2024-04-26 10:49:4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96次

    东南网6月26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郭斌)福建省是福建文物大省。经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讲好全省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33251处,文物文明居全国前列;经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故事全省国有单位可移动文物469222件/套;截至目前,传播全省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9处,声音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42处。福建

    我省也是讲好世界遗产大省。2021年7月,文物文明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召开,故事通过策划开展“六个一”活动,传播实现了全省文化遗产保护大提升的声音目标。“泉州:宋元中国的福建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省世界遗产数量增至5项,讲好并列全国第二。文物文明

    近年来,我省开展一系列考古发现及研究项目,加强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盘活革命文物、世界文化遗产等文物资源优势,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扎实推进各项文物保护利用工作。

    填补空白 考古取得重大成果

    25日,全长将近60米、宽逾10米的“中国考古01号”船,静静停泊在平潭综合实验区石牌洋景区外海面,考古人员和船员正在为即将开始的水下考古探查做准备。

    作为中国第一艘水下考古专用船,“中国考古01号”将在平潭参与2023年度福建海坛海峡海域水下考古区域调查,为我省水下考古工作提供专业保障。

    4月,2023年度福建海坛海峡海域水下考古区域调查在平潭正式启动。在梳理既往考古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水陆结合的考古方式,对海坛海峡海域水下文化遗产展开全覆盖式调查。

    “我们将全面、系统记录区域内水陆遗迹、遗物,初步构建海坛海峡海域水下文化遗产数字化系统,重建调查区域内水陆文化遗产的时空关系,为今后的保护、研究、管理等一系列工作提供依据。”福建省考古研究院水下考古研究所所长羊泽林说。

    我省是全国水下考古工作的重点区域。中国水下考古诞生之初,就将福建海域作为水下工作重点。经过水下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在我省海域开展的一系列水下文物普查、水下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水下考古发现及研究成果。

    目前,我省沿海海域已确认的水下文化遗存近50处,具有年代序列完整、类型及埋藏环境多样、出水文物内涵丰富等特点。连江定海沉船、平潭碗礁一号沉船、平潭大练岛沉船等水下考古工作成果,为探索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海外交通史、贸易陶瓷史、造船技术史等提供了大量的科学依据和实物资料,丰富的出水文物也成为福建海上丝绸之路繁华的重要实物见证。

    除了水下考古,我省陆上考古项目也多次取得重大成果。万寿岩考古遗址入选全国5项考古遗址保护展示优秀项目;“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研究”项目列入国家“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昙石山遗址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万寿岩遗址和城村汉城遗址双双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一些考古发现填补重要历史空白——三明万寿岩遗址的发现,让福建人类活动历史提前到距今20万年左右;漳平奇和洞遗址发现了全国少见的旧石器—新石器过渡阶段的文化遗存;“昙石山文化”是我省首个命名的史前考古文化,在闽江下游史前考古文化序列占有重要地位;以平潭壳丘头遗址为代表的“南岛语族”课题研究成果,显示出自新石器时代以来闽台两地的紧密交流,以及史前人类的海洋文明发端。

    加强建设 发展博物馆事业

    小口、长鼓腹,体形硕大,状如竖立的橄榄,颈肩间有四个环耳,通体散发幽蓝晶莹的光泽……在福建博物院,“福航天下——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印记”主题展览展出的孔雀蓝釉陶瓶,吸引不少参观者驻足观赏。

    “福航天下——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印记”是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在福建博物院举行的原创主题展之一,5月18日至8月18日在福建博物院2、4号展厅展出。

    在此次主题展览中,福建博物院从近4万件馆藏珍贵文物中精选文物数百件,结合全国各大博物馆的重器,推出3个原创主题展,展现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

    此次展出的福建博物院收藏的孔雀蓝釉陶瓶,出土于五代闽国王后刘华墓室之中,是目前发现波斯孔雀蓝釉类器物中最大的完整器之一。经专家考证,这类陶瓶器形产自古代西亚及中亚地区。它的发现,是中华民族与西亚地区人民通过海路友好往来的实物见证,进一步印证了福建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

    “今年是福建博物院建院90周年。第47个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在福建举行,我们倍感荣幸与自豪。”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福建博物院院长傅柒生告诉记者,“我们通过一系列特点鲜明的主题展览、学术研讨、公众互动和文化遗产推介等,办出国际视野、中国声音、福建特色、福州味道,讲好文物故事,传播文明声音,增强文化自信,坚定建设文化强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信心和决心。”

    随着近年我省博物馆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博物馆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日益凸显。为此,着眼实现平均每25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的发展目标,各地积极开展博物馆改扩建工作。十年来,全省新建扩建国有博物馆36个,建筑面积增加约49.35万平方米;国有博物馆增加6家,非国有博物馆增加36家。目前,全省共有博物馆147家,其中国有博物馆104家,非国有博物馆43家。据统计,近十年全省博物馆累计举办各种展览活动1.2万多场,参观人数达2.5亿人次。

    盘活资源 推进保护与利用

    “诺亚之子 大美初见”,这是正在福州开展的“亚美尼亚19—20世纪文化瑰宝展”的主题。展厅中,一张海陆“万里茶道”线路图无声述说着福建与亚美尼亚的友好交流历史。

    “为活化利用文物资源,展览创新性探索和发掘福建与亚美尼亚两地间有关‘万里茶道’、茶文化、世界文化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主题的关联文物。”此次展览的策展人石章说。

    展厅里,亚美尼亚陶制茶具旁,放置着宜兴紫砂瓜式茶壶、宜兴紫砂茶杯、紫砂花鸟纹茶盘。石章表示,这不仅仅是文物之间的“对话”,更展示了两国文化交流的特殊缘分。

    文物是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每一件文物都是不可复制、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都需要倍加珍惜,用心守护。

    为探索强化基层文保单位安全管理,给每一件文物量身定做安全可靠的“保险箱”,省文物局会同相关保险公司、科技公司,创新推出“文物+保险+服务”模式,通过综合保险保障、科技服务(技防)和人员巡查(人防),探索构建文保历史建筑保护、监测和风险保障新思路。

    在革命文物保护方面,我省从2014年起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革命文物资源专题调查,分两批次公布全省革命文物名录,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利用革命文物、世界文化遗产等文物资源优势,我省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红色旅游、乡村旅游、世界文化遗产旅游等精品线路。龙岩上杭县古田镇和宁德寿宁县下党乡入选2020年国家发改委、文旅部联合公布的60个红色旅游发展经典案例。

    以革命文物为重点,我省持续推进龙岩、三明等革命文物集中成片区域保护项目,集中力量推进原中央苏区片区、长征片区等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工程;推动长汀、宁化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涉及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打造了“古田会议丰碑、调查研究模范、万里长征起点、红色交通生命线、风展红旗如画”红色文化品牌。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