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龙陵:万亩梯田龙江乡夏耕忙 静待金秋鱼米香

[焦点] 时间:2024-03-28 17:06:2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119次

  龙陵县龙江乡因地处龙川江东岸而得名,云南鱼米境内群山起伏,龙陵龙江龙川江穿境而过,梯田万亩梯田镶嵌在山边水尾、乡夏香掩映于云雾之中,耕忙举目远眺,静待金秋田在村中,云南鱼米房在田边,龙陵龙江人在画里,梯田宛若世外桃源。乡夏香

  龙江万亩梯田

  龙江乡被誉为“鱼米之乡”,每年6月中上旬,静待金秋正是云南鱼米龙江万亩梯田放水插秧的好时节,也是龙陵龙江梯田赏景的最佳时节。如今的梯田龙江乡依然保留着传统的农耕方式,下面就一起跟着记者到“魅力龙江”去感受传统耕作的快乐,感受每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

  秧苗

  青山绿水间,细雨薄雾中,从龙江梯田观景台向远处眺望,自山顶而下直到龙川江两岸沿边,错落有致的“万亩梯田”点缀于山间水尾,垂直高度五六里,横向伸延五六里,纵横密布,气势恢宏,从空中俯瞰,层层梯田沿山势蜿蜒迂回划出一道道绝美曲线,这是人类改造与自然结合的完美产物。

  拔秧

  时值仲夏,气温升高,雨水充沛,正是夏季水稻插秧移栽的好时节。注满水后千层万叠的梯田像一面面形态各异的镜子,映照出蓝天白云,与周围的森林、村寨、溪流、天空交融成一幅清新的大自然水墨画。梯田里穿梭着的老农、耕牛与白鹭、窝棚、溪流、秧苗勾绘出一幅流动的乡村农耕图景,老农使唤耕牛的号子声、哞哞的牛叫、清脆的鸟鸣、阵阵的欢笑声交融奏响乡村农耕最美的乐章。在一块块纵横交错的梯田里,勤劳善良的人们正忙着拔秧、插秧,他们卷着裤腿,明确分工,忙得不亦乐乎,顿时让人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乡村田野的盎然生机。

  运秧

  龙陵县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县域内以山地为主,大型机械无法展开耕作,主要还是以小型机械、牛耕和人工为主。勤劳智慧的龙江稻农至今还保留着传统的耕作方式,在万亩连片的梯田里,耙田、拔秧、插秧……他们辛勤耕作,播种新的希望。

  勐柳社区村民杨建发可是当地水稻种植的“高手”,他向记者介绍,自己十多岁就和长辈们一起下田学习耙田、插秧等农活,为了抢抓时节,每年的仲夏,他们村里会以“换工”的方式,邻里互相帮忙抓紧时间进行耕种。他一边介绍,一边给大家示范如何分辨秧苗、拔秧、捆秧、插秧。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农耕劳作,看似简单,其实还是挺有讲究的。对于常年从事农耕的“高手”来说,拔秧、捆秧、插秧都是轻车熟路。在邻居们的相互帮助下,一片稻田的秧苗很快就拔完,紧接着就把秧苗运到稻田进行移栽。

  抛秧

  拔秧有诀窍,插秧也有依据,根据土壤肥度,每一株秧苗栽种的深度,前后距离都有讲究。“按照插一尺,隔一尺,也就是三尺三公分苗距,一苗隔一苗,横着插叫子行,竖着插叫退行。”杨建发一边讲解一边示范给大家看。

  插秧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千层万叠的梯田里,头发花白的大爷们依旧使唤着耕牛有条不紊地整理着水田,妇女同胞们三三两两,有的拔秧,有的插秧,即便汗水浸湿了她们的头发和衣服,也只是随手用袖子随便一擦继续劳作。夏日的天空时而晴空万里,时而雨雾蒙蒙,回头看着一株株嫩绿的秧苗迎风挺立,劳作的人们都露出了满足的微笑。

  插秧

  其实,从每年的农历“四月八”开始,龙江乡的大沟小河就开始丰腴起来,稻田里就开始酝酿一季的农事。到了“端午”,村庄里的人们就忙得不可开交了,耙田的耙田,散粪的散粪,拔秧的拔秧,插苗的插苗,抢的是时间,赶的是节令,到每年的夏至,夏季水稻的移栽工作也基本完成。

  近年来,龙江乡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立足“龙江清塘梯田国家3A级旅游景区”资源优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采取市场引导、政策扶持、技术指导、信息服务等举措,引进推广“龙江·红细软”水稻品种,因其米粒较细,米表皮呈红色,米质优良而得名,是保山市稻作区近年来比较优良稀缺的优质软米品种。而龙江因为特有的水土,气候适宜,使得“龙江·红细软”营养成分更高,作为“云南十大名米”之一,因其营养丰富,价格适中,深受消费者喜欢。

  “龙江乡是龙陵县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乡镇,素有龙陵县‘鱼米之乡’之美誉,近几年来,龙江乡立足万亩梯田和稻鱼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稻鱼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每年稳定水稻种植面积在18000亩以上,其中稻鱼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12000多亩,既保证了粮食安全,又带动了乡村旅游,增加了群众收入。”龙江乡人民政府副乡长杨永龙介绍。

  为了确保粮食丰产丰收,促进农民增收,筑牢全年粮食安全基础,端稳自己的“饭碗”,坚决守住人民的“粮仓”。龙江乡还积极探索“稻+鱼”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推广种植地方特色品种“龙陵红细软”,发展稻田生态养鱼、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科技措施融合的“四轮驱动”。建设龙陵县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基地,积极发展“烟+稻+鱼”轮番种养、“一年三熟”绿色高效、“一田多收”四季优产等综合种养模式,合理提高种植效益,实现水稻播种18980亩,种植红细软8690亩,养殖稻花鱼1.2万亩,产量881万公斤,产值2510万元,实现亩均产值达万元以上。

  云南网通讯员 杨治文 王佳凤 马益胜 陈彩芬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