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吃饭问题”救活一个团 陈奂生IP新作献演申城

[焦点] 时间:2024-04-25 02:56:2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146次

原标题:谈“吃饭问题”救活一个团 陈奂生IP新作献演申城

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吃饭问题》在上海大剧院上演 摄影:叶辰亮

东方网记者包永婷9月18日报道:“吃饭是个问题,问题不是谈救团陈吃饭,不是活个奂生吃饭问题。”昨晚,新作献演江苏常州市滑稽剧团滑稽戏《陈奂生的申城吃饭问题》在上海大剧院上演,一开场,吃饭问题晚年陈奂生喃喃自语像在念绕口令却意味深长。谈救团陈

作为“艺起前行”优秀新创舞台作品上海展演参演的活个奂生首部外地剧目,该剧以陈奂生的新作献演生命经历为主轴,抒写了农民在时代变迁的申城过程中,为土地、吃饭问题为生存、谈救团陈为吃饭问题挣扎、活个奂生煎熬的新作献演心路历程,演出近百场,申城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个奖项。

“陈奂生”这一形象最初诞生自作家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小说,此次由江苏常州市滑稽剧团排创的《陈奂生的吃饭问题》是对原小说的继承和创新。剧目取用了“陈奂生”这一角色,延续了原著人物的性格逻辑和特征。同时,在剧本创作上拥有更为开阔的历史视野。

《陈奂生的吃饭问题》从晚年的陈奂生切入,讲述了“漏斗户”陈奂生和他的三个子女自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在各个重要历史时期围绕土地、粮食、吃饭问题所发生的令人捧腹又心酸的故事。陈奂生的妻子傻妹好不容易吃上了饭,却因为这碗饭而撑死了。当年迈的陈奂生不再为了吃喝而犯愁的时候,却被诊断出了食道癌。全剧“以人写事”,既有经典文学形象人物的光彩,又有自己的崭新思考和创作。

用滑稽戏的艺术形式表达厚重的现实题材,对主创团队来说也是一种挑战。《陈奂生的吃饭问题》剧本由原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话剧团团长、一级编剧王宏与常州市文化艺术研究所青年编剧张军联合创作。《装修》《你摊上事儿了》《吉祥三宝》……央视春晚许多脍炙人口的喜剧小品均出自王宏之手,其中“你摊上事儿了”“我骄傲”等台词广为流传。导演则由执导过舞台剧《黄土谣》《雨花台》《白鹿原》等剧目的总政歌剧团一级导演胡宗琪担任。

《陈奂生的吃饭问题》运用现代剧的范式,通过扎实的剧本和幽默的表达,打破了滑稽戏传统固有的观念,呈现出了一部突破常规的好剧。江苏常州市滑稽剧团团长张怡告诉记者:“《陈奂生的吃饭问题》是对传统滑稽戏的探索,剧中横跨四十多年,从1970年到2018年,用闪回的手法反映了中国农民的命运变迁。”

全剧涉及对1970年、1979年、1988年、2006年等多个年份的回忆,大量闪回增加了演员表演的难度。作为主人公陈奂生的扮演者,张怡坦言,“这是我演滑稽戏最重要也是挑战最大的角色。”在他看来,陈奂生是一个典型的南方农民形象,有憨厚、狡黠的一面,也有诚信、讲原则的一面。“以往演戏中途可以化个妆、换个衣服,这次我上台就是78岁的妆容,演出中靠控制自己的腿部动作和嗓音来进行年龄转换,一会儿从30岁跳到78岁,一会儿从40岁到78岁,整场戏两个小时我全程在台上。”

摄影:叶辰亮

在今天举行的创作经验交流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陈奂生的吃饭问题》题材重大、语言朴实,演员们生动地表演加上有张力的台词,使得人物丰富起来;对于重大题材创作如何深挖题材、以小见大给出了很多提示。

与《陈奂生的吃饭问题》有过多次接触的郦国义表示,重大现实题材的选择是明智的,陈奂生这一人物的文学积淀有很多可挖掘的潜力,剧本充分运用其个人特征。汪涌豪说:“讲吃饭问题就抓住了中国的乡村问题,抓住了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一开场主人公的喃喃自语,点出了全剧的要义,讲了人与人 、人与家族、人与土地的关系。”

滑稽戏包含方言、常用曲调、招笑技巧等要素,《陈奂生的吃饭问题》大胆创新,演员们改用常州口音的普通话,以适应更广泛的观众群体。张军说:“最早想用常州方言来演绎,但导演发现无法听懂,对以后剧目的推广有影响。”张怡表示,“这种尝试很成功,观众听懂才能看进去,大学巡演学生们里三层外三层看戏。”

张怡坦言,如果没有《陈奂生的吃饭问题》,很难想象剧团今后的道路将何其艰难。《陈奂生的吃饭问题》在创排之初,院团经费捉襟见肘,为了节省演出经费,剧团几乎倾全团之力,会计、出纳都上台演戏;女主角傻妹的扮演者周蕾突遇父亲去世的变故,仍坚持演出;因胰岛素升高需要住院接受治疗的唐寅,因为一场巡演临时调整时间,不得不背着胰岛素自动注射泵登台。欣慰的是,他们抓住了精品创作的机会,尝到了好戏带来的甜头。“一部戏激活一个团,一部戏救活一个团,我们遇到了这样一部剧。”张怡高兴地说。(包永婷)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