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泓:通过中美贸易谈判使双边关系更近一步

[焦点] 时间:2024-03-29 02:21:2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48次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 宋泓研究员(中评社 武毅摄)
  中评社北京4月19日电(实习记者 武毅)4月17日,宋泓使双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举办了第385期金融论坛,通过谈判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中美纪委书记宋泓研究员受邀以“中美经贸关系的贸易发展与挑战”为题演讲。他强调,边关特朗普上台后,系更中美贸易尤其是近步贸易政策变化情况较大,美国退出TPP等一列行为表明,宋泓使双特朗普贸易政策的通过谈判核心就是关注美国的贸易平衡。2017年主要处理与北美自贸区的中美关系,处理与加拿大、贸易墨西哥的边关关系,将“北美自贸区协定”更新为现在的系更“美墨加自由协定”,并对美韩贸易协定进行了调整。近步从2008年之后到现在,宋泓使双美国的主要精力便集中在对中国的贸易谈判,之后会是对欧盟和日本经贸关系的调整。  宋泓首先介绍了中美双边几十年贸易发展的情况,中美双边贸易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93年之前,双方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正常的经贸关系,中国当时处于逆差的状态,对美进口多而出口相对较少;第二个阶段是1993年到2015年,这一时期中国积极吸纳“亚洲四小龙”的产业转移,以前直接出口美国的产业转移到了中国,之后中国便对美国处于贸易顺差的状态,一直持续到现在;第三个阶段是2016年之后,中国超过加拿大与墨西哥,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因此,这次贸易谈判的核心点之一就是要减少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的规模,但这一点要想实现确实有难度。2018年即使在贸易战的背景下,中美贸易顺差在2700亿美元的基础上依旧增加了500亿美元,在很多年份,美国贸易逆差的一半都是来自于中国。总体来看,从新中国建立到上世纪70年代以前,我们与美国基本没有直接的贸易往来;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从无到有,双方发展为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同时中国也成为美国贸易逆差的第一大来源国。  宋泓随后从美国治下的世界经济构架的角度,分析认为造成如此大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二战后美国主导下的世界经济构架,为全球性的贸易体系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中国能够很快融入全球体系。另一方面则是中国自身对外开放的政策,赶上了全球化的潮流。70年代以后,欧洲和日本在战后恢复时期,实现了经济的重新崛起,规模与产业发展均快速赶上美国,在很多领域甚至与美国形成分庭抗礼的局面。70年代后期,世界逐渐形成三大经济板块,分别是美国北美版块、欧洲版块和以日本为主导的亚洲版块。之后,亚洲地区快速发展,以日本为先导,随后是“四小龙”,再接着便是东南亚以及中国。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发达国家自由化的推进,全球范围的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共同选择,而且是一种开放的全球性市场经济。当时的美国有意识地推动贸易逆差,通过印国库券来维持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美元地位的维持条件,就是要把美元推出去。于是美国把国内的制造业大规模向外转移,结果就形成全球区域范围内大规模制造业的外包和转移,全球范围的市场化、自由化。  宋泓表示,从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看,在80年代国际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开始作出调整,推动“全球大循环”的策略,加入到区域网络中,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香港、韩国、新加坡的投资开始逐步向中国转移。在1992统计时发现,我们对周边国家的贸易逆差越来越大,但是对欧美发达国家顺差也越来越大,这实质上就是我们从周边进口中间的投入品,经过加工制造后出口欧美市场的分工关系。现在我们的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民营企业,而国营企业主要是贸易逆差的来源。因此我们的贸易特征表现为:与欧美国家保持贸易顺差,与韩国以及台湾地区保持贸易逆差。欧美国家作为最终市场,将制造业与服务业转移出来,而我们是作为全球生产链中段的加工制造环节,产品最终出口到欧美国家,因此我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就表现突出。
【第1页第2页第3页第4页】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