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书比人活得更长久”苏格兰“书镇”威格敦,书商用“苦行”换取有趣味的生活

[时尚] 时间:2024-04-27 09:18:4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166次

原标题:“愿书比人活得更长久”苏格兰“书镇”威格敦,愿书有趣书商用“苦行”换取有趣味的比人生活

“愿书比人活得更长久”

苏格兰“书镇”威格敦,书商用“苦行”换取有趣味的活得换生活

( 2020-12-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不动声色

▲一名男士在英国苏格兰首府爱丁堡的一家书店看书。 新华社资料片

当大多数实体书店向网络书店转型时,更长格兰拜塞尔却在一个月前彻底停止了网络售书。久苏他说通过亚马逊网站卖书,书镇商用生活让他觉得“是威格味在替别人打工”,这与他开二手书店、敦书掌控自己生活节奏的苦行初衷相反,他“不想让算法成为自己的愿书有趣老板”,不想“自己总盯着电脑,比人总担心客户的活得换评分”

桂涛

苏格兰西南小镇威格敦本来与书无缘。

小镇滨海,更长格兰有两个在当地知名的久苏船坞,历史上擅长农业,书镇商用生活偶有贸易。镇子周边的牧场上牛羊四散,不到1000个居民在工作与农忙后向来靠火炉、威士忌酒和《苏格兰人报》打发漫长的冬季。

上世纪90年代,威格敦的奶油干酪厂和酿酒厂相继倒闭,小镇失去了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和就业机会,一蹶不振。直到1998年,苏格兰政府要打造一个书镇,在乡村促进阅读产业发展,威格敦中标。究其原因可能一是镇子风景优美,带给人“地偏心自远”的宁静;二是当时那里有一个该地区最大的二手书店,人们希望图书帮助小镇走出困境。

于是,几乎与世隔绝的威格敦成了苏格兰官方认可的书镇,想要吸引全球爱书人、藏书人和淘书人。虽然这里不通火车,从距它最近的城市出发自驾也要两个多小时,但这个“精神麦加”的遥远反而吊足了朝圣者们的胃口,增加了他们的兴致。

现在,威格敦和欧洲每一个书镇一样,聚集了二手书店、古玩店、手工艺品店,每年也举办自己的文学艺术节。

我来到威格敦,是想看看在电子阅读浪潮冲击下仍在坚守的威格敦这样的书镇是否还有未来。

“书镇”的概念源于与威格敦同样偏僻的威尔士书镇黑昂威。我曾拜访那个有30家旧书店的威尔士书镇,听书镇创建者理查德·布斯讲述他如何在上世纪70年代想出打造图书小镇的点子和它背后“从全世界买回二手书,再把书卖给全世界来的买书人”的经济逻辑。

威格敦是黑昂威的翻版,但威格敦周边城市人口较少,发展始终不快,因此镇上人说它只能是“黑昂威的穷亲戚”,和那个世界知名的书镇没法比。到现在,威格敦有不到10家新旧书店,在我来到镇上的那个阴雨冬日,访书客不足20人。

书之爱,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宗教,为这种信仰献身的人都是殉道士。肖恩·拜塞尔就是其中的一个。

当我把这个威格敦最大二手书店的老板比作威格敦18世纪因坚守宗教信仰而被淹死、至今被镇上居民纪念的两个殉道士时,他笑着说他从未这么想过。

但很快,这个满脑袋棕黄卷发、四季爱穿T恤加休闲衬衫的男人就说出了自己与殉道士之间的相似处:“大多数二手书店老板都知道干这一行很难发大财,但我们宁可做出牺牲,用‘苦行’来换取一种有趣味的、每天都不同的生活,并坚持自己对书的热爱。”

18岁时,拜塞尔第一次路过威格敦的那家二手书店时,他对身旁的朋友说:“这家书店到年底准会倒闭。”13年后,拜塞尔回到已是书镇的威格敦,并贷款买下了这家当时已发展为全苏格兰最大的二手书店。他将自己经营书店的经历以日记形式写成两本畅销书,让威格敦在全球爱书人中声名大噪。书中真实记录他从爱书人转型成为二手书商的欢乐、困顿与坚守,让人们看到“开一间书店”这个浪漫想法的真实一面。

乔治·奥威尔在《书店琐忆》中说,如果你从未在一间二手书店工作过的话,你会很容易把那里想象成为天堂:温文尔雅的年长绅士们久久地徜徉,浏览着小牛皮封面的对开本书籍在二手书店……但当你真正在那里工作时,你却会失去兴趣:“书店到了冬天会非常冷,因为要是里面太暖的话,窗户就会因为水汽一片朦胧,而书店就靠橱窗招揽生意;而且书要比任何其他商品更加容易积尘,每只绿头苍蝇似乎都喜欢选择书封作为自己的葬身之地……”

更主要的是,在“从男爵到巴士乘务员”的书店顾客中,往往会出现稀奇古怪的奇葩:身上带着陈年面包屑的味道的糟老头子,每天都会上门,有时候一天会来好几次,向你兜售一文不值的书籍;那些喜欢来书店的、没有得到精神鉴定的疯子,因为书店是他们可以逗留很久但不用花钱的为数不多的地方之一……

和奥威尔一样,拜塞尔每天也要面对各种奇怪的人和事,正是它们让“田园牧歌”沦为“一地鸡毛”:拄着双拐的虚弱老人却挑走一本《火爆性爱姿势大全》;开了几个小时车去收书,卖家却因为后悔而涨价惜售;一个信仰“耶和华见证人”教派的店员,总把《圣经》归到历史类而把《物种起源》归到小说类;还有那个声音忧郁、总打电话打听18世纪神学书却从来都不买的女人。拜塞尔坦言,开书店让自己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好青年变成了一个“缺乏耐心、偏执、厌恶交际”的好书商。

在欧洲的书镇,常能看到“纸质书不死!”“打倒Kindle!”这样的标语,书商们对电子阅读的仇恨可见一斑。虽然拜塞尔也承认,电子阅读器可以放大字体、让视力不佳的老人也能更方便地阅读他刚刚出版的《书商忏悔录》,但他对电子阅读的态度从书店里那台著名的Kindle电子阅读器就可以看出来。

那间拥有10万册书的二手书店入口处,挂着一个5年前被拜塞尔用枪打碎屏幕的电子阅读器,可怜的机器上坑坑洼洼满是弹孔。

当大多数实体书店向网络书店转型时,拜塞尔却在一个月前彻底停止了网络售书。他说通过亚马逊网站卖书,让他觉得“是在替别人打工”,这与他开二手书店、掌控自己生活节奏的初衷相反,他“不想让算法成为自己的老板”,不想“自己总盯着电脑,总担心客户的评分”,更不想让网站分走本已可怜的销售收入中的30%。

“通过牺牲自己来反抗,这也是殉道士会做的吧。”拜塞尔再次回到那个比喻。接手书店近20年来,他发现网络和电子书的出现还产生了一个副作用,顾客始终希望书价低些,再低些,最好比网上书店里能查到的最低价更低,越来越多的顾客开始和他讨价还价。拜塞尔说他很难理解为何人们在超市买东西不还价,到了利润同样微薄的二手书店却总觉得自己被敲了竹杠。

虽然书价降低让人人能读得起书,但当人们可以以1便士的价格买到一本书的时候,人们以前对书的敬畏减少了。“你不必为了买一本书省吃俭用了,书更多成了一种商品,而非宝贵的思想载体。”

买下书店十多年来,拜塞尔对书的热爱与日俱增。他觉得手捧那些文化与科学名著的珍贵初版书——那些率先把伟大的思想介绍给人类的载体——是二手书商专属的快乐。但开书店带来的经济压力也如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始终悬在二手书商们的头上,他们始终要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

为了给旧业续命,拜塞尔不得不创新。他在店里挂上拉小提琴的骷髅玩具吸引眼球,组织每期随机给会员寄书的书友会,在社交网络上不断创造话题。他感叹和人打交道比和书打交道要难得多,说自己就像不断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停不下来。

整个书镇都在创新,为了让更多人知道这个世外桃源,也为了生存下去。威格敦的每个书店、古玩店都有自己的故事。

一家名为“开放”的二手书店通过Airbnb向爱书人出租,让他们来过上一两周开书店的梦想。我到访那天的店主是一对伦敦情侣,他们要给新运来的旧书标价、分类摆放,还要像每一个前任店主那样在记录本上写下自己的营业心得、对后来者的提醒,也要像拜塞尔那样和各种访书客打交道(其中一个试图将他们感化为基督教浸礼会教友),然后为一天只卖出4本书发愁。书店引来各地爱书人的极大兴趣,未来三年预约已满。

一对旅居法国的英国夫妇在读了拜塞尔的书后,选择回威格敦定居,并买下一家当地药店,改装成古玩店。他们喜欢威格敦不大不小的规模,既能给人一种小社区的温暖,又能吸引全球游客到访。只是威格敦交通不便,让他们去周边参加拍卖会进货有些麻烦。

一个退休律师买下一家二手书店,开始学着和旧书而非卷宗打交道。她利用自己在法律界的人脉和经验,组织起一个惊悚犯罪小说与真实罪案记录的阅读之夜活动,期待吸引读者来参加。她称其为自己对主办“迷你文学艺术节”的尝试。

拜塞尔在我带去的《书商忏悔录》上签名,并写下一句话:“愿书比人活得更长久。”我也希望书镇威格敦能活下去。(新华社)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