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名出发 品读一段穿越历史的万宁文化之旅

[知识] 时间:2024-04-20 05:35:4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179次

原标题:从地名出发 品读一段穿越历史的从地穿万宁文化之旅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名出南国都市报4月10日消息(记者 张野)4月10日,发品万宁亮相《中国地名大会》,读段的万以地名为载体,历史旅万宁市委书记贺敬平带领全国观众领略万宁了文化之城、宁文运动之城和开放之城的从地穿魅力。

地名作为一种重要的名出文化形态和载体,是发品一个地区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读段的万记忆、乡愁的历史旅寄托。在一千多年的宁文历史发展中,万宁的从地穿地名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尤其是名出那些古镇、古村落、发品古街巷的地名,已经成为记忆万宁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万安万全万宁 千年万宁多次易名

万宁历史悠久,迄今已有1300多年,漫长的历史变革中,“万宁”一名并非一成不变,甚至频繁更迭,名称的演变也见证了万宁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不同角色。

史料记载,万宁汉代属琼崖郡地,属崖州平昌县,唐贞观五年,以平昌拆置新县城,因县境西部乃汉、黎、苗等民族杂居之地,置县时希望万世安宁,因此取名“万安县”,万宁建县始于此。此后的数百年间,经历了郡、州、县、军等行政区划的改制更迭,及至南宋高宗绍兴七年(1137年),改万安州为万宁县,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万宁县名称。

记者梳理发现,1300多年来,万宁易明多次,有万安县、万全县、万宁县、万州、万县、万宁市。其中,万安县复名次数最多、沿用时间最长。万宁的每一次易名,都伴随着朝代的变迁或所辖范围的变动,万宁也是海南历史行政区划变迁的直接“见证者”。

万宁的历史尤其是早期的历史沿革由于古籍记载的版本较多,争议也比较大,自明朝开始争议才逐渐弱了下来。明洪武三年,万宁县改成万州,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改万州为万县,直到民国三年,复改为万宁县,万宁一名沿用至今,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同意万宁撤县设市,并一直沿用至今。

尽管万宁的历史沿革颇具争议,但万宁在海南的历史上,仍然在各个时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管名字如何多次更替,但是祈愿“万宁”万事安宁的寓意却无曾改变。

万州不是“海南古代四大名州”之一

在万宁地名演变的过程中,“万州”不可不谈。有史料记载,明洪武三年(1370年)置万州,领万宁、陵水两县,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才复称万宁县。因此,一些文史资料及媒体把万州与琼州、崖州、儋州共称为“海南古代四大名州”。

这一说法遭到了万宁本地民俗文化研究者杨应文的否定,他认为,把万州列为海南古代四大名州是对万宁历史的一种错误认识。

结合大量史料研究,杨应文给出三点理由,其一,从数量上看,万州时代海南只有三州并非四州。据《辞海》载:“琼州、……明初改为琼州府,辖境扩大至整个海南岛,就是说,明代海南只有三个州;其二,从等级上看,万州不能与崖州相提并论。清朝时整个海南岛的建置是“一府(琼州府)、一直隶州(崖州)、二属州(儋州、万州)、十县,崖州作为直隶州,比万州行政级别要高,其三,从历史悠久程度上看,万州和儋州虽同为属州,但也有区别,据有关资料载,唐置儋州至今从未改变过,且曾领五县,历史悠久,而万州是明初才设置,只领两县。

所以,杨应文认为,无论从历史渊源还是行政地位上讲,万州都不可能与“一府两州”并称为海南古代四大州。

对此观点,前万宁市民政局地名股股长陈运炜持支持态度,“‘万州’这一名称使用时间比较短,而且行政级别确实低了一些,把万州列为‘海南古代四大名州’大多是民间的说法,官网文献中从未提及”陈运炜还透露,考虑到“万州”在民间知晓度较高,当初万宁撤县设市的时候曾向民政部提出更名为“万州市”,但是并未得到批准。

万宁多“龙” 体现农耕社会的神话崇拜

在《中国地名大会》“地方展演”环节中,万宁市委书记贺敬平以《陋室铭》中的“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来推介万宁。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万城人对龙有着特殊的情感在地名上也表现得很明显。

万宁有四大主要河流:太阳河、龙滚河、龙首河和龙尾河,三条河流以“龙”命名,龙贡岭、龙标岭、龙头墩、龙山……以“龙”命名的山岭也不在少数。

除了大山大河,“龙”也遍布在万宁大小村落,龙尾村、龙田村、龙唇村,龙楼村、龙保村……记者检索发现,万宁境内以“龙”命名的村庄不下二十余个。

万宁本地民俗文化研究者符忠良认为,万宁地名多“龙”,主要来自对龙文化的民间崇拜和敬畏,“古代神话中,龙掌管行风施雨,所以人们把所生活的村庄、山水等或以‘龙’的身体部位命名,或以与龙的关系命名,祈求得到保佑,风调雨顺。”

此外,符忠良认为,万宁地名多“龙”,还与万宁当地的舞龙文化有所关联。据其介绍,早在自明代起,万宁就有两条神龙降临的传说:一是古万州(现万宁市)州治西门青龙,二是州治南门外的宾王村红龙。直至今日,万宁中学附近还有一处“落(下)龙坡”的地方,据说就是因青龙在此降临而得名。

万宁舞龙,尤以万城镇最为有名,每年冬至刚过,围绕着舞龙活动的各项工作就陆续开展,直到正月十三至元宵节,万城的舞龙活动进入高潮,双龙相聚万城,各社区狮子队、麒麟队、高跷队、花鼓队、彩车花灯等队伍一起出动,大庆元宵。

万宁当地民俗文化研究者王卫说,万宁的龙文化和舞龙表演在海南享有盛名,因此万宁地名多“龙”也不足为奇。

百姓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写”在大地上

“多彩多情,万福万宁”,无论是曾经的“万安”“万全”,还是现在的“万宁”,从有名可循开始,万宁历史上的名称就饱含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除此之外,万宁很多地名也都有此深意。

长丰,取自“常年丰收”之意;和乐,取自“和睦安乐”之意;后安,取自“安居乐业”之意……很少有地方的地名能够像万宁一样,简单直接,将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在地名上,只闻其名,便可感受到当地百姓安定祥和的生活,内心的崇敬和幸福感油然而生。

万宁万城镇有八条老街,其中四条街名分别为:朝阳、迎恩、德胜、永福,古时候的万城老街,商业繁荣,商贾云集,当繁华时代褪去,人们依然可以从经历千年风雨洗礼的老街名中感受到古镇曾经的勃勃生机。

这些地名的出现时间已经很难追溯,符忠良分析,在万宁如此集中的出现寓意祥和的地名,一方面可以反映出当地百姓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另一方面也可能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百姓生活并不富足太平,人们希望通过地名来改变当时的生活状态的。

不知是否是受地名影响,现在的万宁百姓生活安逸,社会安定,幸福指数很高,长丰镇因发展槟榔产业而“连年丰收”,后安镇因书法名人辈出,散发出浓厚的艺术气息,时代聚此的万宁人也在城市文化的熏陶下留下了勤劳能干、热情好客、重情尚义的鲜明性格特征。(张野)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