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等高校尝试取消绩点:大学生能不再“卷”吗?

[探索] 时间:2024-01-25 05:25:0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177次

成才的卷方向多种多样,困在一个赛道上“卷”分数,等高点不是校尝消绩学生大学培养的目标。

不久前,卷北京大学校报发文介绍,等高点该校生命科学学院展开试点改革,校尝消绩学生放弃GPA排名,卷实行“等级制”的等高点考核评定方式。除了北大,校尝消绩学生有媒体报道称,卷为了打破“绩点为王”的等高点困境,国内多所高校开始尝试取消绩点,校尝消绩学生实行等级制的卷成绩评定改革。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GPA是将大学生获得的绩点乘以该课程的学分,然后把每门课程加起来以后除以总的校尝消绩学生学分。这种计算方法,综合考虑了该门课程在学科教育中所占的分量和学生个人成绩。因此,相比把各门课程考试分数加在一起的总分排名,GPA排名也被认为更加科学、更符合高等教育规律。

将大学4年学习所得,简化为一个满分为4分的数字,确实能够直观体现学生成绩。作为与国际接轨的方式,GPA也为中国大学生申请留学提供了便利。但是,随着大学竞争“内卷化”加剧,不少大学生将获得一个理想的GPA视为学习的最终目标,“绩点为王”的困境让不少学生倍感苦恼,改革大学成绩评价制度的呼声日益高涨。

相比人们更加熟悉的百分制,绩点虽然绝对数值较小,但仍然强调分数的意义。以常见的4.0算法为例,百分制下的86-89分转化为绩点是3.7,83—85分转化为绩点是3.3,90分以上则可以拿到4.0的“满绩”。现实中,由于影响最终排名的往往是小数点以后的微小数值差异,越是一流大学的高材生,在GPA排名上,就会越“卷”。

由于GPA与研究生推免、奖学金评定、出国留学等直接关联,GPA排名的竞争就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前程利益。为了提高排名,不少学生沿用应试化的学习方法,花费过多时间用于提升考试分数,甚至不惜忽视自己的兴趣和培养要求。比如,哪个老师给分宽松,就选哪个老师的课,一些治学严谨但给分严格的老师,却常常位于学生私底下交流的“不选课名单”之列。

一些高校取消绩点,实行“等级制”的考核评定方式,为的就是不再让学生在分数上花太多功夫。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做法是将学生成绩转化为5个等级,成绩的综合评价用优秀率(A%,成绩为A的课程所占的比例)和优良率(AB%,成绩为A和B的课程所占的比例)替代GPA。有学生对此评价称,等级制既有区分度,也能缓解同学之间的内耗。

等级制还暗含一个特点: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兴趣赛道发展。在GPA排名制下,每门课程的分数都会直接影响最终排名,一分都不能放弃。GPA排名位于前列的学生,固然各科均衡发展且整体成绩优秀,但难以反映其对于某个细分领域的兴趣。相反,一些早早确立细分领域学习兴趣的“偏科”学生,排名往往靠后。鼓励多元发展是高等教育的应有之义,对学生成绩的考察不必拘泥于“全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实施等级制的考核评定,也能让学生更好地平衡科研和学业。有受访学生就觉得,通过刷题和套路获得的分数并无意义,等级制能让自己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实验室任务中。很多科学家的成绩单也说明,取得卓越科研成就的科研人才,未必门门功课优秀。大学帮助学生卸下分数焦虑,引导他们找准属于自己的赛道,能够更好促进科研创新事业发展。

当然,也有人担心,取消了GPA排名,大学“卷”的本质没有变,还是会有学生为了成绩等级费尽心思。但是,以“粗线条”的成绩替代过细的成绩,已经传递出一个鲜明的信号:成才的方向多种多样,困在一个赛道上“卷”分数,不是大学培养的目标。

随着等级制的推行,高校也应在究生推免、奖学金评定等制度等方面做好衔接,更加科学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科研潜力。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