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与行|推动雄安新区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知识] 时间:2024-04-27 00:55:3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27次
全面把握集中承载地功能定位,知行展坚持高质量疏解发展,推动主动作为、雄安新区新进步步为营,建设精心谋划、不断精准发力,知行展扎实推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各项任务落地落实。推动

在吸引聚集高端要素、雄安新区新进创新人才,建设加快构建创新生态系统,不断积极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知行展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推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下功夫,雄安新区新进打造高质量发展全国样板。建设

坚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不断全面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不断提升雄安新区公共服务水平和群众幸福指数,努力构筑新时代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

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在雄安新区考察并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时强调:“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工作重心已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稳扎稳打,善作善成,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党中央关于雄安新区的功能定位、使命任务和原则要求,重点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快创新发展、保障改善民生上下更大功夫,推动雄安新区建设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

全面把握集中承载地功能定位,落实好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各项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扎实推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各项任务落实,接续谋划第二批启动疏解的在京央企总部及二、三级子公司或创新业务板块等,着手谋划金融机构、科研院所、事业单位的疏解转移。”我们要全面把握雄安新区集中承载地功能定位,坚持高质量疏解发展,主动作为、步步为营,精心谋划、精准发力,扎实推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做好承接谋划工作。继续抓好首批疏解项目落地见效配套工作,细化承接疏解项目方案和承接政策举措,努力形成建成项目示范带动、第二批疏解对象准备充分的承接格局。明确年度工作重点、工作进度,配合金融机构、科研院所、事业单位的疏解转移需求,依法依规建立疏解审批“绿色通道”。充分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功能作用,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动、主体自觉的高质量疏解发展新局面。

增强雄安新区承载力、集聚力和吸引力。持续完善基础设施,高标准建成投用一批办公、商业、住宅等配套设施,满足疏解项目顺利落地需求。加快高校和医院疏解项目建设,积极承接北京高水平公共服务,不断完善优质公共服务体系。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及时解决疏解单位和人员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增强雄安新区对疏解企业和人员的吸引力。

完善承接政策体系。健全完善疏解激励约束政策体系,适时调整完善住房保障支持体系,优化税收优惠、金融创新等政策,进一步细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医保等具体措施,有针对性地制定优惠性政策,如“一单位一策”“一企一策”等,确保政策精准到位、切实可行,提高疏解项目建设的速度和质量。

健全承接工作推进机制。健全“指挥部+管委会+工作专班+综合服务中心”疏解服务机制,实行“一个项目、一个团队、一套方案、一跟到底”服务工作机制,开通项目落地“一条龙”绿色通道,保障疏解项目加快建设步伐,形成“承接一家单位、引来一种功能、带动一方发展”的良好局面,实现承接项目“来得了、留得下、发展好、能带动”的效果。

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高质量发展全国样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各领域改革开放前沿政策措施和具有前瞻性的创新试点示范项目在雄安落地,努力建设新功能、形成新形象、发展新产业、聚集新人才、构建新机制,使雄安新区成为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雄安新区肩负着打造高质量发展全国样板的历史重任,要坚持创新驱动,完善机制、创新举措,不断增强自身建设发展能力。

吸引聚集高端要素、创新人才。面向世界和全国各地吸引高端要素、高端人才,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借力“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积极吸纳全球和全国创新要素资源,主动对接京津和沿海发达地区创新要素,加强区域企业合作交流,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聚集技术、资金、信息等关键要素。加快制定与国际接轨的人才政策,持续深化创新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雄才卡”等管理制度,构建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人才体系和开放包容的人才服务体系,聚集更多高端创新人才。

加快构建创新生态系统。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快布局建设国际一流科技创新平台,完善包括国际合作交流、企业孵化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等在内的国际一流创新环境。重视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完善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在关键核心技术上进行协同攻关和突破,打造全球创新高地。以北京高校疏解为契机,加强我省高校与北京高校的对口合作,实现高等教育优质资源、优势学科共建共享,推进京津冀高校协同创新,更好服务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

积极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现代服务业、绿色生态农业,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发挥引领型企业的带动作用和中小型企业的灵活优势,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高标准推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动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壮大。

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持续推进改革开放,在土地、财税、金融、人才、住房、对外开放等方面落实一揽子政策措施,嵌入与服务国内统一大市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健全雄安新区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有力有序有效推动实现“雄安事雄安办”。加强监管,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积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动自贸试验区雄安片区高质量发展,用好先行先试权,推行政策试点,在贸易、投资、金融、转变政府职能等重要领域积极改革创新。充分发挥“雄安新区+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综合保税区”四区叠加的政策优势,创新便利化监管政策,塑造综合保税区竞争优势。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着力引进优秀干部人才,不断提高干部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创新实施督考联动工作机制,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敢担当、勇创新、善作为,促进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推动承接疏解、改革创新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构筑新时代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解决好雄安新区干部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从新区建设发展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建设雄安新区,根本上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好生活。要坚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全面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不断提升雄安新区公共服务水平和群众幸福指数,努力构筑新时代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

坚持就业优先导向,提高就业质量。加大雄安新区劳动力再就业培训支持力度,深入实施职业技能培训提质增效行动。加大就业补贴力度,鼓励企业积极吸纳就业,强化困难人员就业帮扶,提供多层次全方位就业服务。加强就业权益保障,多措并举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聚焦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创业需求,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创业补贴等政策支持力度,扶持更多投资少、风险小的创业项目。

建设优质完备、普惠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引入京津优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资源,借助大数据等技术提供更优质的社会保障服务,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多层次、全覆盖、人性化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提高社区服务能力,让人民群众充分和便利地享受现代化建设成果。

推进城市运营管理创新。加强前瞻设计,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经验,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治理新模式,分阶段、分步骤、稳妥有序推动雄安新区向城市管理体制转变。建立健全雄安新区城市运营管理政策体系,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健全管理与执法有机衔接的配套机制,畅通问题受理渠道,完善评价反馈机制,实现精细有效、良性互动的城市治理。

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积极打造“数字雄安”,加快IPv6等新型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计算中心项目建设,优化数据生产要素环境。以数字技术赋能城市发展,加强数据资源的管理、开发和共享,通过智慧治理模式创新,充分释放数据资源价值,拓展城市智慧化管理应用,打造数字之城、智慧之城。

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坚持上下游协同、全流域治理,一体推进补水、治污、防洪,建设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绿色发展城市。持续推进千年秀林建设和管护,科学布局生态廊道和公园绿地,打造全国森林城市示范区。聚焦“双碳”目标,创新可持续发展导向的财政政策,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夯实绿色根基,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田学斌 作者系经贸大学副校长、京津冀协同发展省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