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 >日本人的奇葩 正文

日本人的奇葩

[综合] 时间:2024-04-23 17:29:4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126次
上世纪90年代,日本人我刚到日本留学的奇葩时候,在东京的日本人本乡三丁目车站边上的一家居酒屋“加贺屋”里打工。

语言学校在埼玉县的奇葩川口市,距离打工的日本人地方要换乘3次车。傍晚一下课,奇葩我就疯一般地赶往火车站,日本人因为上班迟到5分钟,奇葩就要扣半个小时的日本人工钱,那老板真是奇葩特扣,至今依然令我耿耿于怀。日本人

到日本之前,奇葩我拼命学了两句日语,日本人一句是奇葩“すみません”(对不起),另一句是日本人“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谢谢)。

到日本之后,举目无亲,而且两眼一抹黑,啥都听不懂。好在大多的地名与标识都是汉字,能够猜出几分意思。

居酒屋里有一位跑堂端盘子的日本老太太,已有70多岁,人较瘦小,但十分清秀,想象减去40年,走到哪里,绝对是一道回头率绝高的美丽风景。

第一次遇见她,她冲我一笑,想着她的年纪,赶紧喊了一句:“お婆さん”(大娘)。她头也不回地走了。

我很纳闷,难道我不够帅气,或是不够温柔?

于是,与她再次相遇,再喊一句“お婆さん”。她很生气地怒视着我,嘟囔了一句,我没有听懂。

店里还有一位北京女孩,她日语比我好。她把我叫过去,告诉我:“老太太很生气,说你没教养”。

我感到莫名其妙,难道喊她“お婆さん”喊错了?

她很肯定地告诉我:喊错了,应该喊“お姉さん”(姐姐)。

我懵了一会儿,确定不会搞错?她的年纪比我妈还大。

北京女孩再次肯定地点了点头。

于是,我赶紧跑到老太太面前,亲切地喊了一句“お姉さん”。老太太的脸,瞬间如4月的樱花,灿烂动人起来。

只是没有想到,她回喊了我一句:“お兄さん”。

“お兄さん”是什么意思?我赶紧再去问北京女孩,她伸长着脖子,很惊讶地看着我:“你真的不知道お兄さん是什么意思?”

我拼命地摇头。

她告诉我:是“哥哥”的意思。

下班已是深夜,坐在末班车地铁上,我努力思索一个问题:70多岁的“姐姐”和20多岁的“哥哥”,这笔帐到底应该怎么算?

进入AI时代的昨晚,坐在居酒屋里与朋友喝酒,再度听到殿堂伙计们的“お姉さん”喊声,思绪恍惚起来,于是,叫住お姉さん,问她为何喜欢这个与自己年龄不符的称呼?

她说,这是日本社会的习俗,女人的心灵永远都是小女孩,可不喜欢变老。

这是期望越喊越年轻,而不在乎辈分顺序。

我也终于明白,其实在职场,或在环境轻松的餐饮店,喊你一句“お兄さん”,也非“哥哥”的意思,应该解读为“兄弟”。

日本人对于辈分的排序,完全传承了中国的模式,只是没有“堂系”和“表系”之分,统统归为“义系”,譬如堂哥、表哥,一律称为“义兄”。岳父岳母公公婆婆,一律称为“义父义母”,

估计日本人面对七大姑八大姨的复杂关系,脑子根本就转不过弯来。

借着酒意,又聊到一个称呼,叫“娘”。日本人把女儿叫做“娘”,念作“MUSUME“(拟音“姆素曼”)。估计多数的中国人是不能理解日本人为何有如此奇葩的颠倒称呼。

我说,这可能与宁波话有关。

当年,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时候,指定的一个到达口岸是“明州”,也就是现在的宁波。我老家是舟山,解放前属于宁波地区,所以方言与宁波一样。在宁波方言中,我们把小女孩叫做“小娘碧”。为了这一个称呼,上海人民与宁波人民世代结仇,原因不在于“小娘”,而是在于后面的那个“碧”字,上海人民坚决认为这是一句骂人的话,而宁波人民万分惊讶。所以,宁波人跑进上海南京路的商店,冲着上海姑娘喊一句“小娘碧,给我一斤糖。”飞过来的,绝对不是甜蜜,而是一面算盘。

所以,小时候去上海,大人们千叮嘱万嘱咐,就是一句话:千万不能喊上海女服务员叫“小娘碧”,要喊“同志”。

这个称呼,估计被日本人拿了去,因为遣唐使船队抵达宁波,能去长安洛阳的,毕竟只是少数,大多数随员还是留在宁波等待,有时候一等就是几年。这些日本人在宁波生活,听到宁波人喊小女孩叫“小娘碧”,于是知道了中国人对于小女孩的标准称呼——小娘碧。

当我把这个故事讲给日本人听的时候,他们忽然醒悟一样,满眼尊崇地说了一句:“なるほど”(果真如此)。

至于日语中,为何只留下“小娘”,而没有这个“碧”字,日本人说不知道,我也不知道。

查了日语词典,称“小娘”原指“十四五岁”未成年的女性。十四五岁的女孩正处于啥都有些懂又啥都不怎么懂的任性年龄,这个称呼如今有了新的含义,就是指那些“生意気な女性”,翻译成中文的话,就是“没教养的女人”。

这是一句骂人的话,跟“巴嘎”(混蛋)一样,说了一定拉仇恨。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