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百科 >深读 | 风口上的黎族医药 正文

深读 | 风口上的黎族医药

[百科] 时间:2024-04-25 18:25:3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120次

原标题:深读 | 风口上的深读上黎族医药

黎药为什么神秘,又有哪些功效?

■ 海南日报记者 马珂

黎族医药于世,风口神秘且独特。黎族

历史很长。医药数千年的深读上代代传承,黎族医药凝结着黎族人与自然相处的风口智慧,与疾病对抗的黎族独特方式。

时间很紧。医药黎族没有本民族文字,深读上相关医药知识仅靠口口相传,风口亟待挖掘整理,黎族传承迫在眉睫。医药

未来可期。深读上国内首个由三级公立医院设置的风口黎族医药特色门诊在海南开诊,黎药产业化发展提速……

自豪、黎族忧心、期许……近日,海南日报记者走访省内多地,众多从业者表达了对黎族医药发展的不同感受。从神秘走向大众的黎族医药,正接受着更多考验。

A

“黎族医药有效吗”

“几千年传承至今,就是黎族医药有效性的证明”

“黎族医药有效吗?”杨丽娜经常被问到这个问题。

在海南省五指山市南圣河畔,她开设了省内第一家黎族医药诊所——五指山黎族民间医药研究协会门诊部。诊所里摆着一张有些古旧的诊桌,比诊桌历史更久的,是杨丽娜的黎医之缘。

杨丽娜生长在五指山市一个黎族村庄。“黎族百姓长期在深山中生活,经常要处理蛇咬伤、骨折等问题,所以百姓们或多或少懂得一些识别和利用草药的知识,但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疾病,就要求助于黎医。”杨丽娜说,黎族百姓通常将黎医称为“药王”。

黎医杨丽娜上山采草药。受访者供图

黎语里,德高望重的女性黎医被尊称为“妣雅”(黎语音译),而男性黎医则被尊称为“帊雅”(黎语音译)。杨丽娜的奶奶就是一名“妣雅”。

9岁时,杨丽娜跟着奶奶上山采药,学习治病救人的方子。“曾经习以为常,不觉得黎族医药有多特别。”为了走出大山,杨丽娜拼命学习,长大后考上卫生学校,系统地学习相关医学知识。

毕业后,杨丽娜回到海南从医,当面对一些特殊疾病患者或贫困患者时,她总会不自觉地运用黎族医药知识治病。便宜又有效的治疗,让杨丽娜获得了众多患者的认可,也让她发现,黎族医药在其他地区鲜为人知。

2000年,一心挂念黎族医药发展的杨丽娜从医院辞职返乡,回到奶奶身边重新学习黎族医药知识,成为“药王”继承人,并于2005年开设了现在这家黎医诊所。

“我用黎药治病20多年了,黎族医药有没有效果,你看看我背后墙上挂的这些锦旗。”杨丽娜的语气里透着自豪。

相比从小就与黎族医药打交道的杨丽娜,海南省中医院黎族医药门诊特聘专家钟捷东,与黎族医药则是半路结缘。

“我从小就听长辈说过黎医的故事,对黎族医药有浓厚的兴趣。”1994年,钟捷东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海南,成了五指山地区的一名医生。他发现,当地许多草木都可入药。于是他走遍当地村寨,拜访了上百名老黎医,认识黎族草药药性与功效,挖掘抢救了上千个黎族医药民间验方。

“你不要小看鸡血藤哦,用来补血,效果很好,价格还低廉。还有海南的五指毛桃,补气也是非常好的。”钟捷东的诊室里摆着一些草药,他随手拿起一株就兴致勃勃地介绍起来。

黎族医药,是黎族同胞历经数千年积累下来的用药经验,在制药、用药、治疗等方面与传统中医有区别,更多采用生鲜药草、动物性药材等单剂型药材进行内服外用。清光绪年间的《崖州志》记载,海南黎族民间对草药形态、性能、性味、功效、采集、加工及分类都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据相关研究书籍论述,黎族医药对泌尿系统、妇科、骨科、皮肤科、风湿等多类疾病的诊断和用药较有经验,特别是对毒蛇咬伤、跌打损伤、风湿骨痛、接骨、中毒、疟疾等有独到疗效,其中“骨伤疗法”和“蛇伤疗法”,还入选了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几千年来的传承,黎族医药已经形成了防病治病系统,能够沿用至今,就是黎族医药有效性的证明。”国医大师林天东说。

B

“临床应用上的一大步”

国内首个由三级公立医院设置的黎族医药门诊在海南开诊

2020年8月6日,海南省中医院黎族医药门诊正式开诊。这是国内首个由三级公立医院设置,完全基于黎族医药诊治经验,且服务功能较完善的黎族医药特色门诊。

“这个门诊的开设,在黎族医药临床应用上迈出了一大步。”省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评价道。

海南省中医院党委书记蔡敏介绍,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推动民族医药高质量发展。“保护和挖掘海南独有的黎族医药,省中医院有这份责任。”蔡敏说,最终在省中医药管理局的支持下,省中医院黎族医药门诊顺利开诊。

开诊初期,一天只有两三名患者。“当时人们对黎族医药了解很少。”钟捷东坦言,为了打消患者的顾虑,钟捷东决定从加强科普入手,通过开设讲座、录制电视节目、拍短视频等方式,多渠道普及黎族医药,取得了不俗的传播效果。与此同时,黎族医药门诊的疗效也逐渐在患者中建立起口碑。

最直观的体现,便是门诊接诊量的增多。“现在我平均每天看30个患者。”钟捷东说,患者不仅来自海南本地,也有专程从千里之外赶来的。外地病患数量一度占到黎族医药门诊接诊量的三分之一。

“门诊只是一个平台,其实黎族医药可以融入多种专科治疗中,比如骨伤科、皮肤科、风湿科等热带病种。”蔡敏说,省中医院会继续对黎族医药疗法进行整理挖掘与研究,明确验方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让诊疗行为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让更多患者受惠。

如今,除省中医院外,屯昌县中医院也设置了黎医苗医门诊,东方市中医院设置了黎族医药体验区。黎族医药进入更多人的视野,更多病患享受到黎族医药特色服务。

此外,海南正鼓励各地建设黎医黎药体验区,并依托海南医学院、中国民族医药协会黎医药分会等机构,为各市县的黎医黎药体验区建设提供指导。省医保局已启动动态调整民族药(黎药、苗药)纳入我省医保药品目录的工作,保障群众获得优质高效的民族医药服务,同时促进民族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C

传承的双重困境

没有本民族文字,仅靠口口相授,药材来源并不稳定

传承数千年、作为民族珍宝的黎族医药,站在了时代的风口,在机遇面前,也面临着发展困境。

困境之一是黎医人数少。

据省中医药管理局一份调查显示,目前全省黎医数量仅300余人。这与黎医的传统培养方式不无关系。

传统黎医,集采药、诊病、用药、护理于一身。“药王”的传承人,一般从幼童时就被带着上山采药、言传身教,待成年后由“药王”进行选拔考核。

对此,杨丽娜颇有体会。“要翻山越岭能吃苦,还要对学医认药有天赋。”她说,小时候她跟着奶奶上山认识药材,从山脚学到山顶,下山时,又从山顶复习到山脚,“翻山”就是“翻书”。

胆木是一种常见黎药材。海南日报记者 陈若龙 摄

海南南药产业博士、现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从事南药研究的刘洋洋分析道,由于黎族没有本民族文字,黎族医药知识主要靠口传身授,一些祖传的经验处方,只有极少数人掌握,给处方传承造成一定困难。

“现在已经没有50岁以下的黎医了。”钟捷东感慨,目前省中医院黎族医药门诊有4位坐诊医师,人手仍是不足,愿意来学习的年轻人屈指可数。

“甚至一些黎医自己的孩子,都不愿意去传承。我们担心自己或许是最后一代黎医了。”已经60岁的杨丽娜语气里充满惋惜,如今她在尝试将自己所学传给儿子。

另一重困境是黎药材来源的不稳定。

海南黎族地区植被资源丰富,生长着大量药用植物。部分知名药品也用到了海南黎药材。

例如治疗胃病的三九胃泰,用到了三叉苦、九里香;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的枫蓼肠胃康,用到了牛耳枫、辣蓼;用于治疗急性扁桃腺炎、急性咽喉炎、急性结膜炎及上呼吸道感染的胆木浸膏糖浆,主要成分就是胆木;还有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呼吸道和消化道出血的裸花紫珠片,则用到了裸花紫珠……

除了这些被产业化开发的黎药材,还有相当一部分野生黎药材正面临资源枯竭的危机。

从业数十年来,杨丽娜一直致力于保护和传承黎族医药。现在她发现,有四五十种黎族草药已经很难找得到了。“原来在家门口就可以采到草药,后来只能跑到深山老林里找,黎族草药的生存境况堪忧啊。”杨丽娜痛心地说。

比如,一种被当地人称为“冬天里的蜡烛花”的草药,在治疗心脏病方面颇有效果。2009年冬天时,杨丽娜还能在村子附近采到这种草药,后来就再也找不到了。

“大部分黎药使用量不大,所以难以规模化种植,药材来源主要靠野外采集,无法保证质量安全和供应量。”刘洋洋提到,这些都限制了黎族医药的进一步发展。

D

在创新中发展

我省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黎药研发,多渠道培养黎医人才

在困境面前,一些创新探索也在同步展开。

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岭村,有一片500多亩的胆木种植林,属于海南森祺制药有限公司3800余亩胆木种植基地的一部分。

胆木是一种常见黎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有“植物抗生素”的美称。海南黎族百姓长期依靠胆木对抗各种炎症。

“我们看好胆木在治疗上的效果,开发了以胆木为原料的黎母山胆木浸膏糖浆。”海南森祺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曾纪锴介绍,黎母山胆木浸膏糖浆自2017年开始销售便迅速打开市场,2022年销量约为780万盒,销售额2.8亿元。

这给了曾纪锴信心,他又将企业目标放在了发掘胆木新适应症和新用途上。近年来,公司联合国内多家研究机构开展胆木的抗菌谱、抗病毒性能研究,同时研发更多胆木中成药、日化产品,为市场开发储备更多新品种。

从胆木中提取的黎药半成品。海南日报记者 陈若龙 摄

在企业探索之外,海南已将黎药研发提上了日程。《中共海南省委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在海南自由贸易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对黎族、苗族等地方特色民族医药进行挖掘、整理以及研究、保护和开发,在省级层面为我省民族医药工作发展提出了明确指导意见。《海南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提到,要加大对黎药、南药和芳香药活性成分的研究和开发。《海南省加快生物技术发展的实施意见》则将黎药列入生物医药产业技术攻关的重点领域。

2021年,由海南省中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相关人员合作申报的“黎族医药的研究与开发”,获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立项,旨在对黎族医药用药经验和特色治疗技术进行挖掘和规范化研究,同时深入研究黎族医药治疗重大慢性疾病有效临床经验方,并开发成院内制剂,推动黎族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在黎医人才传承方面,省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负责人透露,我省正推进黎族医药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在全省挖掘黎族医药传承人、推广培训黎族医药适宜技术、推动海南高等院校开设黎族医药选修课程等方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作为新一代的“药王”,杨丽娜早已放下了黎医祖传药方保密的传统,自2001年起,她自费挖掘整理黎药民间验方,共抢救、收集民间验方300多个。“只要有人愿意学,我乐意把黎医的方子传下去,不要让黎族医药失传才是最重要的。”(本报海口5月25日讯)

一位“妣雅”长成有多么不容易

h5 | 走进“妣雅”的故事

黎族医药小百科

黎族医药

黎族同胞历经数千年积累下来的用药经验

更多采用生鲜药草、动物性药材等单剂型药材

对泌尿系统、妇科、骨科、皮肤科、风湿等多类疾病的诊断治疗较有经验

特别对毒蛇咬伤、跌打损伤、风湿骨痛、接骨、中毒、疟疾等有独到疗效

其中“骨伤疗法”和“蛇伤疗法”

入选了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总策划:曹健 胡续发 齐松梅

执行总监:许世立

主编:孙婧

版面设计:张昕

检校:李彪 陈旭辉

H5文案:许世立

H5制作:杨千懿

动画编导/文案:韩静

动画制作:林芷羽

动画摄影:李昊 易帆(马珂)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