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年轮」2006年:改革的时间窗口,GDP高增长下的隐忧

[时尚] 时间:2024-03-29 20:45:1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95次

1983年第一辆国产桑塔纳诞生,创新长下1984年王石、年的时的隐张瑞敏、轮年柳传志加入创业大军,改革高增1989年史玉柱写出了让其赚到第一桶金的间窗M6401汉卡软件……回望改革开放40年,吴仁宝、创新长下鲁冠球、年的时的隐任建华、轮年任正非……他们在时代的改革高增洪流里书写了一部中国商业创新史。

在“2018创新者年会暨第四届创新奖颁奖盛典”即将到来之际,间窗我们特别策划了“创新的创新长下年轮”这一专题,跟随创新者足迹,年的时的隐寻找创新力量。轮年2018年,改革高增创新的间窗年轮又转过一圈,11月29日-30日北京国贸大酒店,共同见证这一轮的创新故事。

审视2003-2012年的中国经济,2006年是一个极具标签性的年份,该年度既是我国加入WTO的五周年,又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启之年。而去掉这些标签,2006年的重要性在于,其正伫立于(此前三年)经济高速增长和保持平衡的十字路口。

国有企业带动经济高速增长,垄断力量强势

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中写道,“也许,没有一个国家像今天(2006年)的中国那样让人恍若隔世……如今都已成另外全世界最重要的制造工业基地。过去20年中,约有4亿中国人摆脱了极度贫困,这一成就主要归功于迅速而广泛的城市化进程。”

而在高速成长的道路里,大型国有公司的光芒最为耀眼。自2004年春夏的宏观调控之后,它们在资源型领域中的垄断地位得到了空前巩固。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推广,国有企业的资本市场化和竞争力也得到加强。

由于全球能源的日趋紧张,价格上涨。处于垄断地位的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身价也随之水涨船高。2005年,中石化净利润比上年增长了42%,2006年,再增长28.08%。中石油则在2005年,以1333.6亿元的净利润成为亚洲最赚钱的机器。

在电信领域,8月,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移动以33.42美元收盘,市值达到1325.8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电信公司沃达丰,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电信运营公司。

金融领域,10月,中国工商银行在上海和香港两市同时上市,董事长姜建清对记者说:“我非常非常地满意,今天的上市非常非常地成功。”到2007年7月,随着中国股市的直升,工行股价上涨,市场资本总额达到了2540亿美元,超过美国花旗银行,成为世界第一大银行。

全亚洲最赚钱的企业、全球最大电信企业、全球第一大银行,当这些黄金桂冠一一落到中国企业头上时,无人再质疑中国经济的强势及垄断的力量。也是从这年开始,关于“中国经济即将崩塌”的预言逐渐减少,而一些颂扬中国变革的图书日趋流行。

快速增长的时代,民营资本的劣势

但实际上,以能源、电信、银行等国有企业为代表的经济增长,一方面再次证明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却又孕育着增长过快、经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在经济政策上,2006年延续了2005年此前的经济改革,但2006年相对从紧的宏观调控,实则意在降低经济增速,对此前数年经济过热进行冷却、并夯实经济改革成果。

但2006年GDP创下10.7%的10年来最高经济增速,超过其预定目标为8%左右。而在降低功耗方面,降低1.2%的成果与预定的单位能耗降低4%相比依然存在差距;全年产业结构调整上,重工业(尤其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也依然过快。

2006年9月,美国红杉资本合伙人、投资了雅虎、Google的迈克尔·莫瑞茨造访中国。这位向来只钟情硅谷的投资人,也开始为中国的发展感慨。只是感慨之余,他也表示,“如果过了50年、100年以后再回过头来看,中国的伟大公司或许还没有诞生”。

这一结论的背景正是对上述经济快速发展、但结构却不够健康的担忧。

在国有企业不断摘取果实的同时,民营资本生存空间变小,并购潮不断等问题也逐渐显露。2006年,重大行业迎来重组,与国有资本、跨国资本相比,门偏户弱的民营资本则显得较为弱势。

以“民营石油第一人”之称的天发石油董事长、全国工商联石油商会会长龚家龙为例,其在2003年的民营重型化运动中十分活跃。2005年,他发起成立中国长城联合石油公司,业务涵盖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炼制与销售等,提出打造一个“中国的民营石油航母”,成为中石化、中石油之外的“第三级”。

但长联石油虽拿到了工商执照,石油业经营的四大通行证却无法获得。其后,龚家龙因财务问题入狱,民营石油企业结盟瓦解。而2006年12月底,遵照入世协议,我国开放了国内原油、成品油批发经营权,但民营油企因没有固定油源,在竞争格局中更处于劣势。

而在产业结构上,将2006年的中国500强与世界500强进行对比,也可看出一些端倪。世界范围内盈利能力好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汽车、食品、电子电器、建材等竞争性行业,我国则主要集中在电信、钢铁、石油、天然气开采等传统行业。

芯片界的亦喜亦忧,科技企业的进化

在2006年的经济结构下,传统能源、电气等还是其主要的增长点,博弈也更集中在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上。但从2006年一些事件中,我们从中也能把握到影响如今的一些科技脉搏。

2006年,淘宝网站已成立三年,2005年,阿里巴巴大局收购雅虎中国全部资产,同时得到雅虎10亿美元投资,进一步强大了自己的实力。

而联想则在2004年收购了IBM的PC部门,并在其后两年全球PC市场总体增速的放缓、竞争加剧的情况下,迅速实现了盈利。

而在2006年,两大芯片事件,一喜一忧,也与如今的芯片研究现状形成映照。

2006年3月,由中科院计算所承担的国家863项目“龙芯2号增强型处理器芯片设计”(龙芯2E)流片成功,9月,芯片通过验收。“龙芯”项目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信息领域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国产芯片不断实现突破。

到2015年,龙芯销售收入已突破亿元,获得盈利。2016年8月,龙芯3A3000研制成功,其处理性能首次跨过了国际通用处理器性能CPU的第一个门槛,即单核性能已经不低于ARM用于服务器的高端处理器、Intel的凌动系列处理器。目前,龙芯已经应用于包括北斗卫星在内的十几种国家重器中,以及应用于职能机构办公等信息系统中。

不过,不仅是龙芯令人振奋的消息,这一年的芯片界,也出现了一则芯片丑闻。2015年末,汉芯造假事件被曝出,一片从美国买来的MOTO-freescale56800芯片,雇请他人磨掉原有标志,然后加上自己的“标识”,就变成了所谓“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汉芯一号”,故事的主人翁陈进借此骗取了众多的名誉及高达上亿元的科研基金。这一丑闻当时可以说大伤芯片界元气,也暴露出其时芯片制造的问题。

而2006年这一年,富士康也被曝出其苹果iPod中国工厂女工每天连续工作15小时,仅收取300元薪金的事件。

联想到今年富士康创下了A股IPO最快过会记录,大力转型AI,但其代工厂的帽子却迟迟难以摘掉的现状,也令人唏嘘。

无论是阿里、联想,还是龙芯、富士康,他们当时境遇并不相同。今时,阿里、联想已成巨头,龙芯为代表的芯片企业正迎来一次高涨,但技术还有待打磨,而富士康则代表传统科技企业力图转型。

2006年,从经济结构上看,国有企业依旧占强势地位,拉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民营企业则在发展上还面临着制度、市场不成熟等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科技企业也作为一支新生力量在曲折中不断崛起。

不难看出,在2006年,这个被期望为增速放缓的时间窗口上,经济局面依然有待调整。而这一年,虽历经一系列的波折,但依旧期待、也正培育着伟大企业的诞生。

该文章收录于「创新的年轮1978-2018中国商业创新纪」系列专题。

文章参考来源: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时代周报《中国经济改革十年回顾之2006:错失的时间窗口》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