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评论大赛】“熊孩子”屡为游戏大额充值当休矣!

[休闲] 时间:2024-04-26 05:51:5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196次

原标题:【大学生评论大赛】“熊孩子”屡为游戏大额充值当休矣!熊孩子

近几年,大学我们总能看到一些沉迷游戏的生评赛屡“熊孩子”进行大额充值,家长发现后追责平台、为游要求平台全额退款的戏大休新闻。近日,额充四川绵阳一位林女士的值当女儿,因为年仅16岁,熊孩子被限制充值,大学但她却绕开了实名认证,生评赛屡在三个月内为某款网游充值9万5千元。为游林女士多次联系游戏开发公司及游戏应用平台要求退钱,戏大休均遭到拒绝。额充

往常来说,值当网友们大多会站在家长的熊孩子角度表示“心疼家长”,支持“平台退全款”的要求,但这一次,面对这位花光了母亲所有积蓄的“熊孩子”,不少网友发出了质疑的声音。首先,林女士的女儿如何知道银行卡支付密码?其次,林女士的女儿所玩的游戏是一款较为不流行的赌博性质的游戏,家长如何证明“孩子在玩”?再者,家长为何三个月之后,等到孩子充值了300笔之后才发现?所以,这一事件中值得仔细求证的方面非常多,也不怪网友的态度谨慎了起来。

虽然“退款”要求是有法律依据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此类事件的屡见不鲜,如去年13岁小刘玩游戏充值4千,家长从腾讯公司要回3千,今年小刘再次充值1万3这一经典案例,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敲响了警钟。一方面,网络游戏对未成年影响之大;另一方面,家长对未成年孩子管教之重要。故若总有游戏平台为此类事件兜住“退全款”的责任,不仅家长不会对此类事件加强重视,从而忽视对孩子的管教,“熊孩子”也得不到足够的教育,下次遇到可乘之机,仍可能重蹈覆辙。

针对此次事件,律师的回应是这样的,16周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纯获益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行为,或者经过父母同意或事后追认,才有效。16岁充值9万,父母没同意或者追认,可以要求退款。但由于家长在举证是孩子擅自使用充值方面存在难度,另一方面,毕竟林女士的女儿已经16岁,有一定的认知能力,而且16岁以自己劳动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在法律上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同时,家长也存在监护不力的问题,要承担一部分责任。所以,最终可以协商退一部分款比较现实。

无论本次事件细节、真相如何,如果孩子绕过实名认证偷偷为网络游戏大额充值,未成年人须为自己的“熊”负责,游戏平台方应当为游戏规则存在的漏洞负责,而家长,也应为自己的疏忽大意、疏于管教负责。

为了不再见到沉迷网络游戏大肆大额付费的“熊孩子”,父母、孩子和游戏平台三方都应当从这类事件中得到教训和长些记性。游戏平台方应当坚决落实防止未成年沉迷网络游戏的管理举措,健全游戏规则制度,比如落实扫脸进行实名认证的方式,从而限制未成年用户游戏时间与充值金额。家长应当担起管教未成年孩子的首要责任,让孩子在教育下树立起正确三观,具备更好的自制能力,方能更好的防止此类事情的再次发生。

来源:荆楚网

作者:颜苡丞(重庆大学)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