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坐标丨澳门历史城区“融汇中西文化”

[知识] 时间:2024-04-20 03:03:4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131次

    原标题:文明的文明文化坐标丨澳门历史城区“融汇中西文化”

    

    

    澳门历史城区是一片以澳门旧城区为核心的历史街区,包括25个古老建筑和8个广场。标丨2005年7月,澳门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历史澳门历史城区不仅承载着历史,城区更是融汇当代生活的写照;它也不只是旅游胜地,更深深融入了当地居民的中西日常。穿行其中,文明文化游客既能领略西式文化,标丨又能感受到浓郁的澳门中式传统氛围。走进历史城区,历史感受独特的城区澳门风情,倾听中西文化的融汇深切“对话”。

    

    圣保禄教堂附属于圣保禄学院。中西该学院于1594 年成立,文明文化1762年结束,是远东地区第一所西式大学。1835年一场大火烧毁了圣保禄学院及其附属的教堂,仅剩下教堂的正面前壁、大部分地基以及教堂前的石阶。自此,这便成为世界闻名的圣保禄教堂遗址。本地人因教堂前壁形似中国传统牌坊,将之称为大三巴牌坊。这座中西合璧的石壁在全世界的天主教教堂中是独一无二的。图/视觉中国

    

    圣奥斯定教堂由西班牙奥斯定会修士于1591年创建。教堂最初的建筑非常简陋,教士们便用蒲葵叶覆盖屋顶来遮挡风雨;每当大风吹来,蒲葵叶便随风飞扬,华人远远望去,觉得这情景像龙鬚竖起,就称教堂作“龙鬚庙”。图/CNSphoto 石艺媛 摄

    

    港务局大楼,1874年建成,原称摩尔兵营,俗称水师厂,由一位意大利人卡苏杜 (Cassuto) 设计,现为海事及水务局的办公大楼。图/CNSphoto 农如松 摄

    

    妈阁庙是澳门现存庙宇中有实物可考的最古老的庙宇,也是澳门文物中原建筑物保存至今时间最长的。该庙包括“神山第一”殿、正觉禅林、弘仁殿、观音阁等建筑物。图/CNSphoto 王健 摄

    

    圣若瑟修院于1728年由耶稣会士创办,在二百多年的办学过程中,修院培养了许多中国和东南亚各地的教会人才,被老一辈的澳门人称为澳门天主教的“少林寺”。与修院毗连的圣若瑟修院圣堂于1758年落成,本地人称它为“三巴仔”,具有巴洛克建筑风格特色。图/CNSphoto 农如松 摄

    

    岗顶剧院原称伯多禄五世剧院,建于1860年,但当时只建成主体部分,至1873年才加建具新古典主义建筑特色的正立面。图/CNSphoto 邵国良 摄

    

    大炮台创建于1617年,至1626年建成,名为圣保禄炮台,澳门居民多称为“大炮台”。炮台佔地约一万平方米,呈不规则四边形,是当时澳门防御系统的核心,构成一个覆盖东西海岸的宽大炮火防卫网。图/CNSphoto 邵国良 摄

    

    郑家大屋约建于1869年前,是中国近代着名思想家郑观应的故居,是一院落式大宅。建筑虽主要以中国形制构建,但却处处体现中西结合之特色,中式建筑手法主要表现于屋顶、樑架结构、内院中多样的窗户,还有趟拢门等;而受西方或外国影响的则印证于一些室内天花的处理、门楣窗楣的式样、檐口线,以及外墙之抹灰。图/CNSphoto 白桄 摄

    

    卢家大屋位于大堂巷七号住宅,是澳门着名商人卢华绍(卢九)家族的旧居。据屋内左次间天井檐口的题诗年份显示,约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落成。卢家大屋是用厚青砖建造的中式两层建筑,是典型的中式大宅,也是晚清时期粤中民居温婉纤细建筑风格的典型。图/CNSphoto 秦军校 摄

    

    哪吒庙位于大三巴牌坊后右侧,创建于1888年,改建于1901年,庙内供奉哪吒。图/CNSphoto 李树贵 摄

    

    澳门历史城区是一片以澳门旧城区为核心的历史街区。这些社区,展示了澳门的中、西式建筑艺术特色,也展现了不同宗教、文化以至生活习惯的交融与尊重。图/CNSphoto 赵伟 摄返回,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