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32个全国土地日 上海十余年来多渠道补充耕地超33万亩

[焦点] 时间:2024-03-29 23:13:0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77次

原标题:今天是今天第32个全国土地日 上海十余年来多渠道补充耕地超33万亩

东方网记者柏可林6月25日报道:今天是第32个全国土地日,上海作为超大城市,全国渠道人地矛盾突出,土地耕地保护形势严峻,日上郊野地区承担着“守底线,海余保发展”的年多双重责任。记者从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获悉,补充多年来,耕地上海通过全域耕地保护空间锁定、超万全地类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今天全要素土地综合整治等,全国渠道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大都市特色的土地耕地保护之路。

科学划定耕地保护空间,日上实现应保尽保

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海余到2020年底全市现状耕地面积为243万亩,年多数量极其有限,质量集中在5-7等,布局集中在远郊,近郊分布相对较少。上海始终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按照《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确定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统筹安排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坚持保护优先、底线约束、提质调优的基本原则,建立了“永久基本农田——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地块——规划耕地保护空间”的耕地分级保护体系,并按照国家关于“三区三线”划定的工作要求,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层层落实、精确落地,实现耕地数量、空间双锁定,带位置逐级下达耕保任务,做到应保尽保。

疫情形势严峻期间,耕地资源的利用优势充分体现,发挥了保生产、保供应的重要作用。崇明区三星镇市级土地整治项目区内的上海臻岛禾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趁着水稻“空档期”,选取了560亩土地迅速抢种蔬菜,以种植上海市民喜爱的小青菜、杭白菜等速生型绿叶菜,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疫情期间市民的餐桌需求。奉贤区庄行镇市级土地整治项目(二期)所在区域范围内的上海金源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在疫情期间平均每日保障供应蔬菜3吨、鸡1000只、鸡蛋1吨(约670份,每份30个),大米5吨,鸽子400只。

大力开展土地整治,积极推进耕地增量提质

2010年至今,上海积极推进市级土地综合整治、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农用地整理等各类土地整治,多渠道补充耕地超过33万亩。特别是,2014年以来累计完成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复垦90平方公里,不仅有效增加了耕地面积和生态用地面积,而且调整优化了城乡用地结构布局,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益。全市17个市级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通过田水路林村厂综合整治,提升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品质,改善了乡村面貌。

2022年,上海印发《关于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意见》,探索在全域范围内实施田水路林村厂综合整治,优化乡村空间布局,提升新时代超大城市乡村发展能级和人居环境品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8个以农用地尤其是耕地为主要基底的郊野公园,以土地整治为平台,充分发挥耕地景观生态、农耕文化教育等多元功能。不仅锚固了全市重要生态空间节点,而且更好地满足了广大市民休闲游憩需求。正在推进的郊野公园功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更是使得郊野公园正在从市民休闲的“新去处”向“好去处”迈进。此外,上海通过农用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方式,不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在耕地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加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严格耕地“占补平衡”“进出平衡”管理

为强化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2020年上海在全国率先研究形成全域全要素全过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政策,印发《关于本市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加强耕地保护的若干意见》和《本市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实施细则(试行)》,建立了以全域覆盖的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全要素自然资源为管制对象,以审批、核准、备案、监测监管等为管制手段,全域、全要素、全过程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管理模式,将原来主要管控建设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拓展到更全面的地类要素,严格规范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为确保严守规划明确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提供了有力抓手和制度保障。市规划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委、市绿化市容局、市水务局等部门,协同配合,通力合作,指导各区严格落实耕地用途管制,努力构建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

对上海而言,耕地数量极其有限且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各类用地矛盾依然突出,立足新时期,面临新形势,必须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及多功能价值目标导向,持续大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上海特色的大都市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景观、人文“五位一体”的保护之路。

(柏可林)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