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21岁的中江人 在上甘岭以生命写就英雄无畏

[焦点] 时间:2024-04-24 19:42:5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167次

原标题:这个21岁的个岁中江人 在上甘岭以生命写就英雄无畏

扑堡”雕塑和邓小平题写的“特级英雄黄继光”。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余如波摄

纪念馆展厅内的江人黄继光雕像。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余如波摄

蹲点点位

德阳市中江县黄继光纪念馆

历史评价

抗美援朝战争中,上甘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岭生英雄壮举,激励和教育了几代人。命写他那奋不顾身的英雄英雄气概为人们所敬仰,他的无畏英雄事迹成为人们学习的楷模。

初春,个岁位于德阳中江东河畔的江人黄继光纪念馆,参观者络绎不绝。上甘

纪念馆大门为牌楼式建筑,岭生上方金字大匾镌刻着由董必武题写的命写馆名;门楼柱上悬挂的楹联,则出自马识途——“坚如玄武铁骨铮铮果是英雄烈火出金刚,魂归凯江英名荡荡理当全民奉祠祀”。无畏

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个岁特级英雄,牺牲时年仅21岁的黄继光烈士短暂而壮烈的一生,就浓缩在这1.4万余平方米的纪念馆里。□薛伟光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宋开文 余如波

“寒酸”展品真实还原英雄

步入纪念馆大门,迎面就是层层递升的3层平台。其中,最高层平台上屹立着高4.5米、宽7米的雕塑作品《扑堡》,把烈士瞬间的英姿化为永恒。

雕塑下,宽35米、高9米的人砌山岩上,则镶嵌着1982年由邓小平题写的“特级英雄黄继光”7个雄浑苍劲的大字。

展厅内一座大型展柜里,一件破棉袄、一件单罩衣、一条短裤尤其引人注目——它们是黄继光牺牲后,由当时四川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烈士家中征集到的。

1931年,黄继光生于中江县石马乡(今继光镇)一户贫困家庭。六七岁时,他就光着脚下地,靠着砍柴、割草、挖野菜等补贴家里。纪念馆中这件破棉袄,是当时黄家祖孙三代共用的御寒之物;而罩衣和短裤,则是黄继光放牛时穿过的。1962年黄继光纪念馆建馆时,四川省博物馆转赠这些物品,作为纪念馆永久性展品。

困苦的生活一直持续到中江解放。在纪念馆里,记者发现了一张“川北区中江县土地房产所有证”,上面写着黄继光及其亲人的名字。这是土地改革时黄家所分得的土地财产的记载。

这一时期,黄继光的思想觉悟大大提高,勇敢地站到斗争最前列,积极参加当地农会,并在清匪反霸与土地改革运动中两次被评为模范民兵。

英雄,定格在“惊天一跃”

在纪念馆第三陈列室的展柜中,有一张绣有“可爱祖国”字样的手帕。这是黄继光出征前乡亲们所赠,而英雄将这条手帕留给母亲作为纪念。

为响应抗美援朝号召,中江县共有6867名青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黄继光是其村子最早报名的人——他于1951年3月光荣入伍,后被分配到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2营6连。

在部队里,黄继光不仅出色完成通讯员相关工作任务,还帮助卫生员、电话员、机械员做了大量工作。其间,他荣立三等功一次——这份部队寄给黄继光家里的立功喜报同样也收藏在纪念馆。

英雄在上甘岭战役中的动人事迹,更是其一生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在与敌人激战多个昼夜后,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部队又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然而,在攻打高地的“0号阵地”时,我军攻势一度受阻——前去爆破敌人中心火力点的战士,除两名身负重伤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关键时刻,黄继光主动请战,带领战友冲了上去。在用掉最后一颗手雷、身负7处重伤后,他猛地站起来,张开双臂纵身扑向正在喷火的机枪。“历史,定格在这惊天一跃堵枪眼的瞬间;时间,定格在1952年10月20日凌晨5点……”讲述这个故事时,纪念馆讲解员刘晓语气凝重。

最终,英雄的牺牲没有白费——历时43天,志愿军夺取了上甘岭战役的伟大胜利。1953年3月30日,黄继光被追认为中共党员。同年,志愿军又为黄继光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光荣称号;朝鲜方面也追授黄继光“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光荣称号,及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2019年创下75万人次纪录

纪念馆为什么观者如云?

□薛伟光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宋开文 余如波

“今年春节假期,我们除了除夕上午闭馆半天,其余时间都正常开放。”黄继光纪念馆馆长涂琳介绍,黄继光纪念馆原馆位于中江县城关下南街,于1962年10月20日英雄牺牲10周年之际建成开放。“如今大家看到的新馆,则于1987年正式开放。”

“近10年来,参观人数增长迅猛,2019年更创下75万人次的纪录。”涂琳说,其中有20%左右是青少年参观者,不少人希望到这里当志愿者。“志愿者培训第一课,就是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让他们在志愿工作中引导观众注重观展礼仪。”

为什么黄继光纪念馆能吸引如此多的参观者?除了被英雄的精神所感染,纪念馆本身也做了不少工作。

涂琳介绍,黄继光纪念馆仅在每周二上午闭馆,全年有效开放时间超过340天。“曾经遇到闭馆时还有外省参观团队乘坐大巴前来的情况,对此,我们也马上安排接待、讲解。”

除了常设黄继光生平展览,纪念馆还积极与社会各界对接,将场地最大程度向公众开放。“不少基层党组织都会在我们这里开展主题活动,组织党员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等。此外,不少普通群众也经常自发前来参观。”涂琳说,在中江,纪念馆就像一座独特的公园,每年春节期间都会吸引当地不少家庭前来拍全家福。

“我心里一直秉持着一个信念——让历史不被‘陈列’,让英雄精神世代传承。”涂琳说,纪念馆近期还特别制作了流动展板,采取专题巡讲、主题巡展等方式,主动前往德阳、成都等地的学校、部队、企业开展“‘红色基因代代传’流动继光馆巡展活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黄妈妈”立家规

黄家子弟16人参军报国

□薛伟光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宋开文 余如波

行走在黄继光纪念馆,“黄妈妈”邓芳芝的身影贯穿始终。

新中国成立后,邓芳芝与儿子黄继光一样也成为积极分子,加入地方农会,并被评为生产模范。黄继光牺牲后,她化悲痛为力量,又将最小的儿子黄继恕送到了朝鲜前线。在邓芳芝的影响下,黄家几代人都先后参军报国。

“三爸牺牲以后,奶奶在老家屋旁种下一棵梨树缅怀他。奶奶还立下了一个家规——黄家的孩子,长大都要送到部队。”黄继光的侄子、黄继光纪念馆副馆长黄拥军介绍,黄家至今已陆续有16人投身军营。

其中,黄继光大哥的女儿黄英及黄英的女儿顾凌,两人都先后成为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的战士。作为1989年入伍的老兵,黄拥军表示:“我的女儿长大后,如果符合条件,也希望她能继续传承我们家的‘红色基因’。”

2001年,黄拥军放弃了待遇优厚的工作机会,自愿回到黄继光纪念馆当一名讲解员。“作为黄继光的侄子,我非常荣幸能来纪念馆工作。在这里,每时每刻都有三爸的影子在身边。”黄拥军表示,自己要把黄继光的精神传递给更多人。

黄拥军的弟弟黄忠凯,也曾参军入伍。退伍后,黄忠凯回到中江成为一名人民警察,长期工作在基层,目前是中江县公安局特巡警大队副大队长。

去年8月,受连续强降雨影响,中江当地河水上涨,部分河堤出现塌方险情。为保护广大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中江县公安局特巡警大队临危受命,组成突击队筑堤抢险。在一线,年近50岁的黄忠凯每一趟都主动背两袋重达30多公斤的沙袋。“我多背一袋,战友们就可以少背一袋。”作为英雄的后人,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黄继光精神。(记者 宋开文 余如波)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