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基层传播“最后一公里” 讲好新时代中医药故事

[知识] 时间:2024-03-29 13:01:1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42次

人民群众是打通代中人类文明历史的创造者、社会进步的基层讲好推动者,是传播中医药工作者的服务对象。纵观历史和现实,最后来源于人民实践、公里故事为人民健康服务、医药凝聚中华民族智慧,打通代中与人民群众同心同向,基层讲好是传播中医药文化薪火相传的“基因密码”。进入新时代,最后发展中医药上升为国家战略,公里故事中医药振兴迎来重大历史机遇,医药中医药文化传播正当其时。打通代中未来有待着力破解基层中医药文化供给、基层讲好服务能力与人民群众需求的传播不匹配问题,。

今年7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宣传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了“中医药文化更广泛融入群众生产生活,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和方法更便捷服务群众健康需要”的主要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明确了“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健康需求与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中医药文化保护传承和传播推广指明了方向。新时代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播,要聚焦人民群众这个关键“受众”,坚持面向群众、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善用群众思维、群众语言,融进群众生产生活,让群众听得明白、用得好、信得过,使中医药文化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行动自觉和文化自觉,这是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

树立群众思维,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找准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有针对性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推广和宣传教育。其中,面向群众、医疗一线、基层单位的中医药文化传播至关重要。中医医疗机构要利用好“互联网+”,增强“一站式”服务功能,强化“浸润式”文化环境建设,更好地满足群众就医需求和文化体验。切实增强一线医务工作者的传播意识和能力,他们直接面对患者群众,及时引导、回答并解决群众的所急所惑,讲清楚病症及中医施治方法,让群众听得明白、用得放心,这是最有效的传播方式。中医药媒体要发挥主阵地作用,以优驱劣,正本清源,打造品牌媒介和文化精品,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健康文化产品和内容。坚持分众化传播,分群体选择传播媒介、供给优质内容:针对健康需求旺盛的老年人群,运用好电视媒介呈现中医药文化;针对中青年人群,善用融媒体打造移动化、可视化、社交化的中医药文化传播矩阵;针对学生群体,坚持知识教育和文化熏陶并重,构建课堂教学主渠道,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课程、进教材。

善用群众语言,加强时代阐述,讲好亲民爱民故事。着力打破群众对于中医药文化“晦涩难懂、一知半解”的认识藩篱,用好群众语言、群众表达进行科学阐述,做群众的身边人、贴心人。集中力量产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适宜推广的健康文化作品,支持建设并面向公众开放中医药博物馆、文化馆、体验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建设文化角等“物化”成果融入社区、公园、广场等群众场所,打造影视剧等“活化”精品融入各类媒体,广泛、持续开展群众性中医药文化活动,让中医药文化可亲、可感、可及。发挥中医药名医名家的“大V”效应,鼓励开设各类文化传播科普账号,参加电视健康类栏目,撰写科普文章,以通俗易懂的方法回应群众关切、传授养生知识、解读文化内涵,主动占领舆论高地,为群众答疑解惑、排忧解难。

走好群众路线,融进群众生产生活,走进千家万户。紧密结合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以“技术”传播“文化”,把优质、易推广的中医药文化服务送到群众身边,融入群众生活日常,让群众有获得感和幸福感。着力破解基层中医药文化供给、服务能力与人民群众需求的不匹配问题,加大对基层中医医疗的人才队伍、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推进中医药进入基层卫生院和村卫生所,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推广中医适宜技术。例如,普及易学、实用、可靠的热敏灸技术,全社会推广艾灸文化,增强群众运用热敏灸防治疾病的能力。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普及中医食养、传统功法等养生保健文化,编撰系列科普书籍,推动食养文化进家庭、上餐桌,推动传统功法进社区、进公园,让中医药文化在为人民健康服务中发扬光大。发挥中医药防治慢性病、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独特优势,以及“简、便、廉、验”的特色,探索建立以中医药文化引领的“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新模式,为健康中国贡献中医药文化的智慧和力量。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竭力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让中医药文化传播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中医药振兴之路必然越走越宽广。

(本文作者为江西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