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筑梦奋进——十四运会见证西安高质量发展纪实

[焦点] 时间:2024-03-29 23:24:4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32次

这是一场见证中国精彩、彰显中国力量的聚力见证盛会;

这是一场书写体育强国逐梦奋进新篇章的盛会。

当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在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圆满落下帷幕,筑梦展纪圣火熄灭,奋进激情持续,西安追梦永不止步。高质

这是凝心属于西安的荣耀,更是聚力见证属于中国的精彩。

万千华章,筑梦展纪皆是奋进序曲。西安这座千年古都,西安乘全运会东风,高质全面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凝心不断提升城市品质;牢记“国之大者”,聚力见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筑梦展纪金山银山”理念,实施全域治水碧水兴城,打造山水之城、生态西安;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充分展现千年古都历史与现代、传统与时尚、开放与包容完美融合的独特魅力。

城市升级 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十四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是体育事业发展的新坐标,更将成为西安梳理发展思路、全面提升发展质量的重大契机。

借办赛契机,添城市活力。西安的交通路网结构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和承载能力全面提升。

6月,西安北客站枢纽工程(一期)正式通车。该工程是构建“东西双环高架+地面调节通道”系统,实现北客站与高快速路系统的直接联系,进一步提升西安对外交通承载能力。

7月,地铁14号线开通运营,线路串联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北客站综合交通枢纽及西安奥体中心,形成了“7线共建、8线运营”新格局。

9月,西安火车站南侧高架候车室竣工投入使用,西安站成为拥有高架候车室、南北双广场、双站房、双地铁接驳,多通道、立体化、零换乘的综合交通枢纽。

北辰大道、朱宏路、东南二环立交、西南二环立交、凤城八路立交等建成通车;丹凤门广场及周边市政配套工程、兴庆宫公园改造提升等项目顺利竣工……一个立体、综合、全方位的西安,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展现着它的独特魅力。

十四运会对于西安来说,既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次民生盛宴。

全运“红利”,全民共享。西安市围绕改善人居环境持续推进“三改一通一落地”工作。截至今年8月,已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514个,改造背街小巷590条,打通断头路57条,落地架空线缆888.3公里,人居环境及城市面貌得到全面改善。

以承办全运会为契机,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城建项目助推城市功能大幅提升,改善民生的力度不断加大。十四运会的东风,为西安发展“乘风破浪”撑起“流量之帆”,让“千年古都”的活力之风吹得更深更远。

绿色生态 厚植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今年5月,作为全运惠民工程之一的“三河一山”绿道全面贯通。在这里,绿道串联了103个生态节点和42个人文历史遗址,城市因群众参加体育锻炼的身影而更具活力……“三河一山”建设把看得见的生态之美展现出来,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完美地融合在城市的建设中。

“八水绕长安的景象逐渐回来了、亲近了!”这是热衷骑行的西安市民最直观的感受,驰骋于开通不久的“三河一山”生态绿道,脚下大路延展,身旁大河滔滔,远处秦岭巍巍。

这样的生态治理成果并非一蹴而就。近年来西安市不断推进全域治水,通过“一河一策保水”“河湖连通引水”“河湖长制管水”“控源截污”“集约节约用水”等方式探索碧水兴城。推动秦岭生态保护由全面整治转入生态修复和常态化保护新阶段的一系列举措,让秦岭“泽被天下”的福祉不断凸显。 蓝天白云常相伴,绿水青山入画来。2020年西安优良天数250天,同比增加25天,优级天数56天,创历史最佳。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13天,首次消除严重污染天气,6项指标全面下降。2021年上半年,西安累计收获120个“蓝天”……

这份亮眼的“生态答卷”凝结着西安大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打好蓝天保卫战所付出的努力。

“幸福林带真的太美了,家门口有了公园,饭后就能来遛弯,还能跟姐妹们一起在公园唱歌跳舞。”家住新城区福邸铭门社区的李阿姨笑着说道。

作为十四运会期间的重点绿化项目,今年7月,幸福林带一亮相就成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幸福林带全长5.85公里,占地面积1134亩,栽种树木5万余棵,绿化覆盖率达85%以上,不仅成为西安的一叶绿肺,还承载了群众健身、地下商业、地铁配套、市政道路等多种功能。

开窗见绿,出门入园,生态底色不断擦亮。截至6月底,西安新增城市绿地2700公顷,新建提升绿地广场口袋公园256个,栽植乔木123.3万余株,建成长安公园、樊川公园、杜邑公园、皂河公园等城市公园18座。

城市增绿、水质提升、河道治理、生态修复的种种努力,彰显了古都历史与现代、传统与未来、人文与自然完美融合的新形象。

全民健身 开启“后全运”发展新时代

十四运会精彩落幕,给西安留下了荣耀,更是将“全民全运”的精神和理念注入到这座城市的血液之中,让“全民健身”成为西安的又一张城市名片。

“在本届全运会上,群众赛事活动包括19个大项185个小项,首次设立的广场舞、广播体操、健身气功、太极拳4个展演项目以线上比赛的形式举办,吸引了全国各地的766支队伍、6800多人参赛。”西安市体育局相关人员说。

办一次会、兴一座城,十四运会不仅是13天的体育盛会,更能点燃民众的运动热情。西安市体育局策划了以“迎全运 惠民生 我要上全运”为主题的群众喜闻乐见的赛事活动,不仅有线下球类和绿色骑行等比赛,还有线上全民健身大会、抖音大赛、“运动达人”评选等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生动宣传展示了西安市全民健身成果,引导广大市民参与全运的良好风尚。一大批社区、企业、协会以及体育明星参加“走进社区”活动,共吸引25.1万群众参与,辐射带动人群超过300万人。

全运会不仅是一项全国最高等级体育赛事,更成为推进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的大平台,成为构建“大体育”“大健康”的助推器。

“十四运会结束后,西安奥体中心将采取有偿使用与免费开放相结合的方式,让市民充分享用家门口的‘超级场馆’。”市体育局相关人员表示。此外,该中心还规划建设了高质量的全民健身场地。篮球场、足球场、骑行绿道、儿童活动区等健身场所沿河分布,让群众能在“移步换景”中进行体育锻炼。

“今天多骑了3公里。”张倩下了健身车,扫扫二维码,便能显示各项运动数据,截图、发朋友圈,一气呵成。自从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增添了智能健身器材,她便时常来“打卡”。

全民全运,潮涌三秦。近年来,西安市通过全面实施“全运惠民工程”,让健身器材、赛事活动、协会组织、国民体质监测的触角从城市延伸到乡村。截至2021年3月,全市共实施多功能运动场63个,室内健身房20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平方米,已实现全市健身设施全覆盖。

用“全运潮”带动“健身潮”。开启“后全运”时代,西安将“人民至上”写在最显眼的位置,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乘着十四运会的东风,掀起全民健身、全民运动的热潮,全民全运理念深入人心。

科技创新 聚集智慧城市发展新动能

首次建立全运会大数据统一平台、独立“专网”为信息安全保驾护航、“风暴时刻”颠覆传统观赛模式……在智能化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十四运会智慧赋能,在带给参赛者更多便利的同时,让来自全国的与会人员在西安感受一届不同凡响的体育盛会。

“在智慧场馆建设方面,西安全方位运用5G、AI+IOT(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西安奥体中心‘一场两馆’建成国内首个5G应用全覆盖智慧型场馆,包括全感知、全联动、快响应的智慧运营中心(IOC)、为观众带来沉浸式运动体验的VR智能体育运动项目体验中心以及为观众提供智能导航、赛事互动等便捷服务的奥体中心场馆智慧应用。” 十四运会组委会信息技术部工作人员介绍。

走进全运村,智能化迎宾和导览机器为访客规划出最优的需求方案,无人售货车、无人机将为运动员提供一站式隔空购物和智能配送服务体验。运动员回到公寓中,人脸识别打开门锁,屋内设备可自动打开,随时随地感受智能化的便捷生活方式。

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西安这座千年古都,用强大的科技实力,凸显科创基因,释放发展潜能,“科技之城”不断焕发“硬核”吸引力,炫出耀眼的光芒。

2021年,西安科技创新不断迸发出新动能。1月初,西安高新区获批成为全国首批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园区;1月底,国家超算(西安)中心项目主体结构完成封底;3月,秦创原创新平台正式建设授牌;6月,“2021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在西安开幕……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西安打响了科技创新的发令枪,持续开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

如今,GDP首破万亿大关的西安,正在以绿色低碳的理念、科技创新的力量驱动经济提质升级,一个科技范儿更足、产业更前沿、布局更合理的现代之城正在崛起。

文明之光 照亮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从检查每一个指示牌,到比赛场地流线安排,都要反复熟悉。每天早上6点半就要集合,回到学校差不多半夜12点。辛苦归辛苦,但感觉很值得。”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赛会志愿者、西安工业大学的大三男孩儿张垂泽激动地说。

像张垂泽一样的十四运会赛事志愿者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小秦宝”。十四运会期间,10267名赛会和城市志愿者“小秦宝”成为盛会上一抹亮丽的风景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当代青年的奋斗姿态和精神气质。

通过“服务十四运 奉献我的城”主题实践活动,激发了全市人民的热情,充分调动广大市民群众共同当好热情周到的东道主、西安发展的宣传员、文明风尚的示范员、奉献全运的服务员,以最优服务展现“西安风采”,以最佳环境展示“西安魅力”。

精彩、圆满的十四运会落下了帷幕,“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却从未消散。

城市因文明而美丽,文明让城市更美好。西安市委、市政府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紧紧抓住文明城市创建这一龙头工程,带动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升。

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由试点区县向城区拓展。动员组织近3000家各级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开展7000多场各类文明示范活动。持续推进“美丽人家”建设工程,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6个。

深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5所中小学校被表彰为全国文明校园。持续推动文明餐桌行动,7万余家餐饮单位实现“节约粮食”“公勺公筷”提示标语全覆盖。开展“车让人·人守规”等文明交通绿色出行实践行动,打造“文明西安号”地铁专列和“城市文明之窗”主题车站……

西安坚持精神文明建设“一盘棋”思维,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与新时代文明新风尚行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尚德西安”道德建设等同步开展,一体化推进、一股劲落实,推动文明实践不断取得新成效。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既是一次城市的全面“体检”,也是一次城市的全面升级。随着文明的脚步越走越快,“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正在变为现实。

产业聚集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办好一次会,升华一座城。近年来,西安市抢抓十四运会机遇,推动十项重点工作实现新突破,优化现代产业布局,推动“6+5+6+1”现代产业体系壮大成势,构筑支撑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西安市坚持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全力抓开工抓进度,强化服务保障,开展精准招商,项目引进建设成绩丰硕。

顺丰西北地区总部及电商产业园项目、康明斯发动机项目、西安邦淇100万吨植物蛋白加工产业升级改造项目……一系列重大“工程包”按下“加速键”,为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先进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关键,也是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比亚迪电子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隆基股份市值突破5000亿元,西电、陕鼓入选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西安先进制造业产值增速达到23.3%,高技术产业增速28.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22.7%。其中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

“东有罗马,西有长安”。两千多年前,张骞从陕西出发,凿通西域。丝绸之路的驼铃声虽已远去,但中欧班列“长安号”却日渐火爆。

8月11日,满载着布料、载客电梯、暖气片等50车货物的X9041次中欧班列“长安号”,从西安国际港站开出,一路向西驶向哈萨克斯坦,这是陕西累计开行的第10000列中欧班列。

悠扬的汽笛声中,中欧班列“长安号”开启了丝路经贸往来新气象。

今天,西安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中欧班列“长安号”成为重要国际贸易通道,空中“丝绸之路”不断织密,自贸试验区、丝博会等开放平台建设持续推进……

牵手全运,是一座城市的幸运。未来,十四运会所释放的红利将在西安长久延续。

穿过千年期待,追着未来出发。

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到国家中心城市;从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到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时代命题一次次为西安发展赋能。

千年古都,常来长安。站在“全运效应”的新风口上,西安将全运会激发出的澎湃活力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劲动能,将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转化为全市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陕西日报 王文静)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