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娱乐 >慕古风韵致 忌叶公好龙(读者之声) 正文

慕古风韵致 忌叶公好龙(读者之声)

[娱乐] 时间:2024-04-20 16:39:3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36次

原标题:慕古风韵致 忌叶公好龙(读者之声)

“李商隐是慕古谁?竟然抄袭我偶像写的《夜雨寄北》。”不久前,风韵一微博网友发文怒斥李商隐抄袭,致忌之声引来网友围观。好龙得知李商隐正是慕古原作者后,该网友再发声明,风韵称自己不知李商隐这位“冷门诗人”。致忌之声

李商隐冷门吗?同为唐代诗人,好龙他不仅和杜牧并称“小李杜”,慕古与李贺、风韵李白合称“三李”,致忌之声还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好龙在晚唐将渐颓的慕古唐诗推向又一高峰。千百年来,风韵人们传诵着李商隐的致忌之声诗作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类似情况并不鲜见。有人点评新版《红楼梦》片尾曲“现代感太强,不古风,词作者多补习几年语文吧”,殊不知词作者正是曹雪芹。还有人指责古装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主题曲歌词“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全靠堆砌辞藻,矫情而不知所云——很明显,此人没背过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苏东坡的千古名篇《水调歌头》谱曲后成为经典,被网友“夸奖”:这首歌词写得不错啊,可以和林夕、方文山比肩了。

近年来,一些年轻人开始崇尚古风,喜爱穿汉服、欣赏古风音乐、收藏古风工艺品,甚至形成小圈子。这当然是好事,表明他们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遗憾的是,不少人的“传统文化知识”源自网文和影视剧,感受到传统文化之美,却不知其真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正如一篇公众号文章所说,“现代青年不识李商隐,不仅仅是不认识这个人,更进一步是不认识李商隐代表着的一个文化符号,不认识我们瑰丽的诗词历史。”故此,殷切希望喜欢古风韵致的年轻人多读书,以补学识、常识之不足。只有由表及里、追根溯源,才能深入了解其文化内涵,才是真正的热爱。盲从追捧,只能是“叶公好龙”。

也希望研究古典文化的专家、学者们能够“沉下去”,编写一些高质量的普及性著作,帮助年轻人更好地关注和理解传统文化本身,而非追逐潮流,满足于自身浅层次的趣味爱好。(□ 何勇海)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