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博士后当辅警”上热搜的冷思考

[百科] 时间:2024-03-28 18:16:3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194次

原标题:“中科院博士后当辅警”上热搜的中科冷思考

【光明时评】

近日,中科院博士后当辅警的院博话题冲上社交媒体热搜榜。对此,士后思考当事人缪博士这样回应:“更希望大家看到我干的当辅的冷工作,不只是警上停留在博士后的头衔上。”

尽管当地公安部门一再强调博士后本人进入的热搜是刑侦署技术大队DNA实验室,是中科作为专家型人才专门引进的,但一般人还是院博愿意从对辅警的传统印象上来理解。新闻上热搜,士后思考恐怕正是当辅的冷因为博士与辅警之间巨大的社会观感落差所致。

一个行业,警上或者一份职业,热搜在公众的中科价值排序中存在一些差异,甚至是院博落差,并不奇怪。士后思考毕竟,行业或职业的社会美誉度不是一时半会儿形成的,而是存在一个时间累积和印象叠加的过程。与博士对应的,应该是高校、科研机构乃至大公司,而与辅警对应的,或许是一般待就业人员。这样的惊奇,符合一般观感,也是生活中的常态。

然而,常态并不意味着必然。缪博士能够进入基层警局,勇敢地接受辅警这个身份,除了他是备受礼遇的专家型人才之外,也与其个人的人生选择密不可分。正如他所说,这是在圆“警察梦”。他本人也对罪案推理题材的影视文学作品非常感兴趣,偶尔也会从专业的角度对一些情节进行分析研判。如果撇开现实的种种,从事这种把工作和爱好融合在一起的职业,显然是理想的生活状态。

何况,除了“圆梦”,博士后做辅警,与他做研究、做课题其实并无太大的区别。他的“专业和目前工作完全吻合,能一展所长”。而如果考虑到利用专业破解积案带来的成就感,则这份工作的意义就更大了。

这一案例也提醒人们,在一个开放的社会,选择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同样应该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思维。以往那种固化、刻板的思路,并不符合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要求。

一者,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很多传统行业,或者说带着社会刻板印象的职业,完全可以有新的机会和空间。高知群体掌握的知识、技术,一旦与实践结合,也必然会产生新的突破。中国改革走到今天,还认为创新的前沿仅仅局限在国字头的科研院所里,还认为高知人才必须在这些地方才能安身立命,这可能是小看改革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深度变革了。选择在实践一线进行探索性研究,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基于微观个体的革命性变化,未尝不是人才流动的一个乐观信号。

再者,任何行业、职业都有等差,但对于个体而言,这种等差更多体现在工作的质量以及所能拓展的深度和广度上。进入一个新兴行业或者一个大公司,机会当然更多,但一般性行业同样有很多可能。关键是一个人要有定力、有抱负、有目标。

近年来,高校教师应聘街道办、清北硕博担任小学教师等新闻,每每“冲撞”人们的固有思维。但仔细解读下来,发现这些职业背后都有广阔的空间,街道办可能是国内首批数字城市治理的第一线,小学教育在今天的中国,重要性更不待言。随着此类新闻的增多,公众也比以前更平静。这说明,变化已经在发生,像缪博士一样的好多人已经行动起来了,依然围观、依然调笑、依然掂量,不仅没有意义,对其他择业者来说,可能也会错失机会。

(作者:龙之朱,系媒体评论员)(龙之朱)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