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考研热在某种程度上延续了就业压力 而非缓解

[休闲] 时间:2024-04-20 06:22:1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108次

  别让考研成为就业压力的媒体延时器

  考研热在某种程度上是延续了就业压力,而非缓解。考研

  2018年,热某高校毕业生将达到820万人,种程创历史最高纪录,度上就业成为报考研究生的延续业压最主要动因。继2017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高涨之后,非缓2018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继续高涨。媒体考生中,考研往届生增幅超过应届生。热某(《中国青年报》12月25日)

2c9b56bfafd9457eb77d6638a09c9974.jpg

  资料图:自习室贴出的种程告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屡创新高的度上同时,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也在不断增长,延续业压从2007年的非缓36.1万,迅速增长至2016年的媒体59万,增长比例达到63.6%。全国硕士研究生的报考竞争度、录取难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到2016年达到3∶1。

  在中国教育在线联合微博教育发布的《201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中,有关考研动机的调查显示,“改变学校背景出身,提高就业竞争力”是考研的主要动机,比例超过70%。而比较茫然、还没有作好就业准备以及为就业“备胎”,分别达到30%、21%。也就是说,大多数人考研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提高能力,而是为了贴上新的身份标签,在择业中增添筹码。那么,考研能否真正实现“提高就业竞争力”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再进一步提问,同样是选拔性考试,4年之前的高考是否提高了就业竞争力呢?如果提高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在4年之后选择走进新的考场?如果没有提高,那我们凭什么认为考研就可以呢?

  我们知道,教育的主要功用至少有两个,一个是提高个人能力,另一个是改变社会地位,这是人们接受教育的主要动因。反映到现实里,即学历与薪水成正比例关系。总体上,学历越高,收入越高。尤其是现代社会正在逐步从“熟人社会”转向“陌生人社会”,用人单位如何在茫茫人海中判定人才,学历就是最主要的凭借之一。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