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上·百年印记 | 盐碱地上种水稻

[探索] 时间:2024-04-23 23:18:0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41次

原标题:松花江上·百年印记 | 盐碱地上种水稻

东北网5月21日讯 (记者 王亮)1998年的松花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的江上特大洪水改变了很多人命运,也改变了黑龙江省肇源县鲶鱼沟的百年蔡云楼。做过老师、印记盐碱校长等职业的地上稻他,现在已经成为本地能人,种水带领村民共同致富。松花

蔡云楼接受记者采访。江上

肇源县鲶鱼沟在很久以前是百年广袤无垠的湖水,与松花江、印记盐碱嫩江链接。地上稻随着历史变迁、种水江河改道,松花这里的江上湖水最后变成河沟,留下满满一沟的百年鲶鱼,鲶鱼沟由此而来。

20日,记者在肇源经开区鲶鱼沟实业公司见到了董事长蔡云楼。采访中,他感叹到,是那场洪水改变其人生轨迹。

今年无人农场的水直播现场。

“洪水过后因生活所迫,决定自主创业。”蔡云楼表示,深思熟虑后,承包水面做起了养殖。那时洪水退却后,草鱼、鲶鱼、鲫鱼都特别多。第二年捕捞出二百多万斤鱼,赚到了第一桶金。

养殖成功后,蔡云楼当时发现盐碱地承包价格非常便宜。于是,2003年开始他承包盐碱地,并改良它,进行养殖和种植。

改良盐碱地并非一蹴而就。2007年,他圈定1000亩地,组织了省、县专家科研团队,开始搞试验。结果,亩产700斤才回本的水稻,怎么也不能突破600斤。

蔡云楼告诉记者,5年赔了860万元,专家团队也解散了,但是他不能放弃,做农业就要坚持做下去。

2010年秋收,蔡云楼在试验田里发现一块10亩的地块,亩产达到860斤。蔡云楼静下心比对研究,发现产量的反差来自温度,实验发现,气温的差异会导致水面盐碱溶解分离现象,直接影响到水稻放根和稻苗生长。

经过多年实践和研究,蔡云楼和他的团队已经总结出一系列的盐碱地水稻生产标准。他表示,温度是盐碱地种植水稻的关键,这些标准缺一不可。现在,肇源盐碱地种植的水稻稳定在亩产1000斤左右。

盐碱地种植水稻不是他的终极梦想。他的想法是打造一个无人农场:无人机水直播、田间管理无人直接参与、秋收自动化机械收割……“无人农场,今年是试验的第3年了,前2年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蔡云楼告诉记者,他们通过失败已经总结了经验,突破了一些关键技术,今年希望成功。

据悉,鲶鱼沟实业集团已拥有土地近20万亩,其中水域面积12万亩、耕地3.5万亩、草地芦苇5万亩,成为集淡水鱼、湖蟹、大雁、弱碱性大米、芦苇养殖、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集约化、产业化农业企业。企业下设12个生产基地,还采取订单签约方式与农户紧密结合,签订收购合同,定期对农户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同时,农户所需种子、农家肥等都由公司统一购入,一方面保证了有机绿色种植标准,另一方面也为农户降低了前期生产投入,在稳固提升市场高端供给能力的同时,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王亮)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