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知识 >驼城逾万名林长书写绿色答卷 正文

驼城逾万名林长书写绿色答卷

[知识] 时间:2024-04-26 11:40:4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68次
背山栽植油松、驼城侧柏,逾万水平沟整地栽植紫穗槐、名林沙棘,长书荒坡险洼种柠条……村里该种什么树,写绿65岁的色答姜良彪门儿清。他是驼城米脂县高西沟村党支部书记,也是逾万村里的首任村级林长。

“村级林长”是名林个新名词,对姜良彪而言却并不陌生。长书

“你瞧,写绿那背山上的色答油松林是我们1971年至1973年栽的,当时约20厘米高,驼城3座山头共栽植660亩。逾万”4月9日,名林姜良彪告诉记者,1953年以来,高西沟村四任班子三代人坚持植树造林,将土地贫瘠的“秃山沟”治理成山清水秀的“陕北小江南”。

种树,是高西沟村60多年的铁规矩;护林,早已成为一代代高西沟人的共识。

“1958年起,我们就对林地和草地实行‘封禁’,严禁羊上山,严禁人为破坏。”姜良彪坦言,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才“锁”住了村里难得的绿,林长制的建立更是把这张“绿色保护网”越织越密,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

榆林地处毛乌素沙地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是黄河中游和陕西北部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榆林市将落实林长制作为制度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机遇和核心抓手,全面建立市县镇村四级林长制体系。

“当前,我们设立四级林长共11055个,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地和治沙基地等重点区域单独设立市级林长。”榆林市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王立荣告诉记者,当前,榆林市林木保存面积2360万亩,林木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0.9%提高到36%,生态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流沙越过长城,南侵50多公里,吞没农田、牧场200多万亩,沙区6个城镇和412个村庄受到风沙侵袭压埋,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每年因水土流失输入黄河泥沙高达5.13亿吨……

这是一组多么令人惊心的数字!

然而,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榆林,也是我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危害严重的地区之一。

黄土丘陵沟壑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万平方公里,年入黄泥沙量由5.13亿吨减少到2.9亿吨;全市建成1500多公里的4条防风固沙林带;城郊建成100万亩的环城防护林带……

这是一组多么令人惊喜的数字!

这组数字,是一代代榆林人不畏艰难、敢于斗争,用70多年的坚守换来的。

林长要干什么?要怎么干?

“守绿、护绿、增绿、用绿、管绿、活绿……就是从林业部门‘小马拉大车’到各级各部门‘同唱一台戏’,林长制破解了生态文明建设多方面难题。”王立荣介绍,林长制的核心是责任制。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当前,榆林市全面贯彻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按照“北治沙、南治土、全域治水”的总体思路,切实把落实林长制、加强林草资源管护与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紧密结合起来,分区推进,分类施策。

“我们北线重点防止毛乌素沙地二次沙化;南线重点推广高西沟生态治理模式,山顶缓坡修梯田,山坡植绿固水土,山底筑坝拦泥沙,综合治理水土流失;西线重点推进白于山区生态环境自然恢复和系统治理,建设储备林、碳汇林基地;东线重点开展沿黄绿化造林和红枣林保护。”在王立荣看来,推行林长制,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科学管理、综合治理,要守好绿、用好绿、管好绿。

将封山禁牧工作纳入林长制职责范围,开展常态化督查暗访;全面排查整治2013年以来项目实施中可能存在的涉林违法违规行为,全面彻底整改;把县级总林长、镇级林长的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考核等次评定的重要依据……

为了将林长制落到实处,榆林市层层用力,一个地块一个地块过,一个村一个村过,只为将绿的底色由“浅”转“深”。

完成营造林及种草面积500万亩,全市70%以上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稳定在60%左右,沙区植被覆盖度达到65%以上……以林长制为抓手,到2025年,榆林市将交出这样一份绿色答卷。

“今年,我们将实施林草项目205个,营造林及种草100万亩,建设生态振兴示范村20个、森林村庄50个。我们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将林长制推深做实。”王立荣告诉记者,下一步,榆林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乡镇林草资源管护站、村级林草资源管护队和护林员队伍,让每座山、每片林都有制度管、有人管。

(陕西日报 李旭佳)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