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 >郭美瑜:以“棉”作画 绘万千世界 正文

郭美瑜:以“棉”作画 绘万千世界

[综合] 时间:2024-04-20 03:24:1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42次

胡杨的棉遒劲感在郭美瑜手中渐渐显露

深夜,郭美瑜正在赶制棉花画作品《蝶恋花》。郭美(受访者供图)

一间十多平方米的瑜作工作室,挤满了大大小小的画绘棉花画作品,一张案台占据了一半空间。世界被一屋子花鸟树木包围着的棉郭美瑜,伏案不语,郭美一头扎到一棵树下,瑜作通过镊子、画绘剪刀、世界铜线、棉胶水的郭美辅助,经过捻、瑜作撕、画绘抽、世界粘等轮番操作,一团团棉花就这样变身成一株遒劲的胡杨。

差不多完工了,不过朋友建议我多粘一些叶子更漂亮,我觉得也不错,或者加一两只野兔,画面可能会更灵动。郭美瑜放下手里的工具,端详着眼前的新作,极认真地复盘。

和棉花打了半个世纪的交道,在她的巧手中,飞出过千百只形态各异的鸟、开出过无数娇艳多姿的花、也搭建起许多亭台楼阁,精益求精已经成为她的习惯。学习棉花画不仅要喜欢,更要用心。她一直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作为漳州首创的一种工艺美术形式,棉花画综合运用彩扎、浮雕、国画艺术技法精心塑制而成,经手工抽丝粘、贴,精心塑造、新颖构图而成,造型生动,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那时候,弹棉匠为满足顾客需要,时常在棉絮上铺花和缀字。20世纪60年代,漳州棉花生产合作社的两位弹棉被师傅,创造性地把附着在棉被上的精美图案分离出来,配上山水画淡雅的背景,镶嵌到玻璃框里,起名叫棉絮堆画,棉花画就此诞生。至80年代初,棉花画行业达到鼎盛时期,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40多家新闻媒体对漳州棉花画作了专题报道,棉花画一时风靡全国,供不应求,远销40多个国家。那时在漳州,市民每逢乔迁、新婚,都把新房中挂有一幅棉花画当作得意的事。

17岁便进入棉花画厂做学徒的郭美瑜,亲眼见证了棉花画的无限风光。然而到20世纪90年代,棉花画厂纷纷倒闭,盛极一时的棉花画几乎到了人散艺绝的境地。为了生计,郭美瑜只好回家协助父亲打理照相馆。照相馆的一些道具和花草,都是我用棉花制作的。她心有不舍,始终没有放弃过这门技艺。

2004年,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记者来到法国一户普通人家拍摄节目时,主人指着墙上的棉花画说:欢迎来自棉花画故乡的朋友。而那时,棉花画在它的故乡漳州已消失十几年。大家这才猛然想起,那曾经钟爱的棉花画和作者如今何在?

众里寻她千百度,他们找到了郭美瑜。

凭着对民间艺术的钟情,为了挽救即将失传的棉花画,郭美瑜忍痛关闭了家族老字号照相馆,把家改造成棉花画工作室,专心创作。她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同时又进行创新,在棉花中掺入绒线,使棉花画的亮度、色彩更胜一筹。她还将中国画、雕塑、现代光电技术等巧妙地融入创作之中,让棉花画从原来的平面堆塑改为具有立体感的浮雕、圆雕造型,更加活灵活现,一改棉花画较为黯淡的缺憾,作品更夺人眼球。

功夫不负有心人,郭美瑜的棉花画作品掀起了一番热潮,屡屡在工艺美术赛事中获奖,被各家博物馆收藏,并被福建省政府授予第四届福建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2010年,棉花画被确认为漳州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郭美瑜成为棉花画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棉花画是纯粹的手工艺术品,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郭美瑜表示,棉花画基本技法包括抽丝、按压、捏、搓、扎、剪、叠贴、刷胶固化,每一样技法又包含很多小技巧,光基本功就要练上好几年,创作一幅棉花画耗时也长,没有耐性和定力是不行的。

50年守艺路虽不易,但所幸郭美瑜并不孤单。她的女儿吕嘉慧从小耳濡目染,大学期间便跟着母亲系统学习了棉花画的制作技艺。吕嘉惠的加入,不仅给母亲带来精神上的支持,而且给棉花画的创作带来了新的理念。同样作为漳州市棉花画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吕嘉慧在学习传统花鸟画的基础上,喜欢结合时代特点增加一些创新设计,让棉花画活泼俏皮,希望更能吸引年轻群体。近几年,吕嘉慧每年都会创作一幅应景的生肖作品,《携桃献瑞》《猪事吉祥》《喜气鼠鼠》《金虎献瑞》……每一个都不断在颠覆母亲郭美瑜的传统认知。我慢慢试着让她接受我的新点子,比如冬奥会期间我制作的‘冰墩墩’和‘雪容融’,还有最近我建议‘非遗’进校园时创作的萌版航天人,她觉得也蛮不错的。吕嘉慧笑着说。

近年来,郭美瑜和吕嘉慧经常会到学校和社区开课,推介棉花画。每逢漳州非遗圩日,也会受邀前往展示技艺。凭着这份热忱与坚守,母女俩齐上阵共同为漳州棉花画传承助力。如今郭美瑜年仅三岁半的外孙女对这个手艺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平日里活泼调皮的小姑娘,从来不在外婆制作棉花画时捣乱,她有时候会缠着我做手工,而且很认真。希望能在她的心里,种下一颗小小的种子吧。郭美瑜微笑着说。(张 旭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