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生活 与古为新——贺飞白中国画艺术展侧记

[焦点] 时间:2024-04-19 07:18:1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45次

原标题:扎根生活 与古为新——贺飞白中国画艺术展侧记

桑梓情 1984年

金玉满场 1981年

渊明采菊图 2004年

戏曲人物系列之七 2004年

戏曲人物系列之二十六 2008年

东山白云意 2007年

戏曲人物系列之二 2004年

马为天地间之灵物2018年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海冰 通讯员 符坚

4月9日至5月16日,扎根中国“与古为新——贺飞白中国画艺术展”在湖北美术馆展出,生活术展贺飞白是新贺20世纪湖北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馆方表示,飞白举办此次展览,画艺既是侧记对湖北老一辈艺术家的个案梳理,也是扎根中国该馆持续开展的“20世纪湖北美术史”专题研究的延续。

贺飞白,生活术展著名国画家,新贺1940年生于湖北恩施,飞白1965年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画艺长期从事中国画创作和美术编辑出版工作,侧记曾任湖北美术出版社总编辑。扎根中国贺飞白擅长中国画人物,生活术展旁及鞍马、新贺山水、花鸟,其创作兼有传统美学与地域文化的特性。他扎根时代生活,与古为新,力争对中国绘画作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其作品于简练的笔墨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叙事和平淡天真的意趣。评论界称,其工笔人物,有老莲遗风,古厚雅正;写意人物,形神兼备,涉笔成趣;皮影戏曲人物,赋色与水墨交融,借古开今;鞍马神骏,取法汉唐,探索新意。

本次展览分为“根植传统与时代叙事”“地域风貌与山水灵趣”“笔墨意趣与生活日常”三部分,对贺飞白创作历程、师承学习、创作特质进行系统梳理,以代表性作品背后的故事和线索为切入点,展示他1964年至2018年创作的人物、山水、鞍马等百余件作品及创作手稿、信件、出版物等。

贺飞白代表作《桑梓情》,居于展厅醒目位置。作品表现了开国元勋贺龙在湘鄂边根据地骑在水牛上与老农话桑麻的情境,画风朴实厚重,境界含蓄深远,不落俗套的构图及人物关系的安排、细节的刻画,正是作者的用心所在。该作品获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银奖,收录于《世界美术史》《湖北省中小学美术课本》等出版物。国画大师叶浅予在《六届全国美展的启示》中一文称,“贺飞白的《桑梓情》洋溢着诗一般的意境,把人们带到革命浪漫主义情绪中去。”著名画家黄永玉也曾谈到,“贺飞白的《桑梓情》使我由衷地感动”。4月14日,贺飞白在展厅回忆说,1985年的全国美代会上,华君武诙谐地问他“是不是贺龙的亲戚”,“怎么画得那么生动感人”。他答道,主要是因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人品、人格让他感动,贺老总在湘鄂边根据地战斗过,贺老总的家乡与他的家乡一水之隔,自己对这一带民风民俗、风土人情都非常熟悉。贺飞白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那个靠在贺龙背后有几分骄傲、几分顽皮,带着贺龙红军帽、面带微笑的小男孩,可以说有他童年的影子,“作品画的是贺老总,实际上也是我自己桑梓情怀的抒发”。

不光是《桑梓情》,贺飞白很多作品都与生活经历有密切关联。他介绍称,创作吸收皮影造型元素的戏曲人物,是因小时候喜欢皮影戏,经常跟着皮影班子跑,皮影戏人物形象的夸张概括,富有装饰趣味的造型,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创作鞍马的直接动因,则是少年时的坐骑——枣红马,常驮着他走村串寨,游遍家乡山水。儿时记忆难以忘怀,他提笔画鞍马,并系统研究商周、秦汉以来的历史遗存中马的造像,重点品读汉、唐鞍马艺术的韵味,逐渐形成自己鞍马艺术的面貌。

少年熟读《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深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的贺飞白,在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同时,自觉根植传统。贺飞白说,学习传统,不是照搬古人,他学习传统中国画的精神、规律、方法,同时融入当代的情怀、思考进行创新,逐渐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他认为,除情感因素之外,决定艺术高下的还在于表达的形式。大凡一幅中国画作品,均由“造像、笔墨、开合”三要素做统筹,亦以此三要素别高下。

“任何一门艺术,要达到一定的高度,绝非一日之功。这个过程是比较漫长的,期间经历的甘苦,知者自知。”贺飞白说,中国画艺术家终其一生的努力在于创造: 其一,对具鲜明个性特征的造像及形式符号、笔墨语言的提炼;其二,对包括笔墨本身在内的作品境界、气象的追求。而画家对外物的感悟和内在心灵的体验,则是这一切的原动力。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