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陈萌山:粮食超1.3万亿斤是今年农业生产的头等大事

[综合] 时间:2024-04-18 19:10:3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60次

  中国小康网北京5月24日电 记者殷云“仓廪实,全国天下安”。政协2020全国两会上,委员万亿全国政协委员、陈萌产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陈萌山带来《关于优化国家粮食储备体系的山粮食超提案》,并就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斤今确保小康之年粮食稳产提出了建议。年农

  优化国家粮食储备体系

  今年以来,业生在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中,大事粮食等战略物资储备为城乡居民居家防护,全国特别是政协一些疫情严重地区的封城、封村,委员万亿保障供给不断线,陈萌产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山粮食超陈萌山认为,斤今优化调整粮食储备体系,以更好服务国家宏观调控,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应对各种社会、自然风险,意义重大。

  “2019年,我带领研究团队,到河南、湖北等粮食主产区,云南、贵州等粮食产销平衡区,以及福建、广东等粮食主销区深入调研,发现目前粮食储备体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陈萌山指出,“一是运行效率不高。我国政府粮食储备量世界第一,每年都要耗费巨额财政支出,但基层粮库普遍反应,粮库中的储备近10年都未曾动用。二是收购政策不合理。现阶段,储备粮收购尚未实现“优质优价”,不区分品种和专用属性,统一价格收购,导致好粮入市、差粮入库,部分地区甚至出现进口劣质粮顶库的现象。三是轮换机制不健全。当前储备粮轮换周期在2-4年,存储时间较长,品质下降明显,加上不同品种和质量的粮食混储,直接影响后续加工,企业拍粮积极性不高,轮出的粮食往往只能走低端市场,进一步带来严重的轮换价差负担。”

  为此,陈萌山建议国家加大对粮食储备体系的改革力度,有的放矢,促进粮食收储与生产、市场对接,合理确定储备规模,培育社会缓冲储备,加快收储轮换。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针对粮食储备体系运行效率不高,要确定粮食合理储备规模,强化中央政府储备。根据人口规模、粮食产销布局确定合理规模,充分考虑农户存粮减少等新形势,把非务农人口纳入测算基数。理清国家、省、市、县各级战略储备权责,合理确定各级储备数量,适当增加中央政府储备权重。针对全国重点粮食消费区、改革发展关键地区强化战略储备配套。加强粮食流通保障能力建设,确保战略储备具有较高的应急保障能力。同时,要培育和发展社会储备,降低政府储备成本、提高收储运作效率。

  针对收购环节政策不合理,要加强顶层设计,形成优质导向。充分考虑区域品种布局、专用属性、仓储条件等因素,制定出台切实可行的中央储备粮质量标准,引导形成粮食储备优质化导向。同时,要探索实施分级定价收购政策,优化战略储备质量。做到分级分品种收购储存,对优质品种做到专收专储。

  针对轮换机制不健全问题,要调整轮换周期,确保粮食质量。同时,要放活管理,提高轮换效能。建议将储备总量的静态目标调整为动态目标,允许粮食在全年平稳有序轮出,避免集中轮换打压市场。在总量动态稳定的前提下,允许粮库根据市场波动适时调整轮换节奏,缩小政府轮换周期与企业轮换周期的差距,建立与市场良性互动、与消费升级相适应的收储轮换机制。

  为乡村振兴装上科技引擎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十四五”谋划之年。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处于重要的交汇期,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广泛渗透到农业农村各个领域,多学科高度交叉、多领域深度融合,正引领农业农村技术变革升级、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和产业格局深度调整。陈萌山建议,在“十四五”期间,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布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投入力度,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装上强劲有力的科技引擎。

  一是优化农业科技创新布局。加强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接续实施基因育种重大专项,加大科技创新工程和基本科研业务费支持力度,重点研究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人工智能、纳米制造等一批颠覆性技术,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着力突破农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集中攻关生物种业、农机装备、智慧农业等战略领域的“卡脖子”环节,确保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二是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科研机构管理,按照控制总量、放活内部的原则,允许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自主设置和调整内设机构与编制配备,自主开展职称评聘、引人用人、收入分配等工作。建立健全产业导向的科研立项机制,确保科研项目精准反映农业农村需求,实现“研学产”向“产学研”转变。

  三是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增加财政投入总量,使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2%以上。优化财政投入结构,使稳定支持比例达到70%,加大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和大科学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创新农业科技投入方式,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导风险投资等参与农业科技活动。

  要实现小康之年粮食1.3万亿斤目标

  “疫情的洗礼,让农业和粮食的重要性眼前化了、显像化了,让我们更加感受到‘仓廪实、天下安’的深刻哲理及其深远意义。”陈萌山指出,“我们要充分地看到疫情给农业带来的严重影响,造成春耕备耕和春管进度受阻。我们要充分地看到我国粮食面积已经连续三年减少,2019年全国粮食面积17.4亿亩,较2017年调减2888万亩,减少了1.6%,今年稳定面积压力依然很大。我们要充分地看到农民种粮收益持续下降。2018年三大谷物平均亏损85元/亩,种粮净利润已经连续3年为负,严重打击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我们要充分地看到各种自然灾害的严重威胁。我们要充分地看到国际贸易环境更加复杂,弥补产需缺口的风险凸显。”

  “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坚定发展目标不动摇,从政策、装备、技术、监测等方面多向发力,采取有力措施,牢牢把握粮食丰收主动权。”陈萌山说。

  一是坚定目标不动摇,保障粮食面积不减少。粮食1.3万亿斤以上的目标是今年农业生产的头等大事,明确各自在稳面积稳产量、粮食安全保障的责任。要切实压紧“米袋子”省长负责制,主产区要压实重担,稳定、增加粮食面积、多产粮、多贡献商品粮,主销区要确保一定的粮食面积、产量和自给水平,产销平衡区要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区域供需平衡。

  二是进一步完善支持政策,释放强烈的政策信号。多措并举提高支持政策力度和覆盖范围,稳定政策预期。及时下拨“一喷三防”补贴经费,提高补贴标准。弥补粮食主产区发展短板,依据粮食净流入量、粮食生产资源消耗,对标全国人均GDP水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增加对粮食主产区的转移支付。

  三是加强设施装备建设,夯实粮食生产的地基。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支持力度,提高区域农田建设的科学性,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补贴资金提高至3000元/亩。对经营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合作社,推广基础设施“先建后补”的方式。将粮田机耕道建设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的内容之一,加快推广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应用,在现有高标准农田建设及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基础上,设专项支持粮食全程机械化推进计划。

  四是促进粮食集成技术推广,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以优质品种及其配套技术、农机转型升级为两翼推进“藏粮于技”发展,加快机制创新,实现技术到田、技术到村。

  五是密切跟踪病害虫害监测,推进科学减灾防灾保产量。实行有侧重的分区防控。进一步提高专业化防治队伍和广大农民群众科学防病虫害技术水平和应急防治能力,发挥统防统治的协同效应。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