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公示躺平干部”,一场拿基层公务员祭旗的政绩工程?

[综合] 时间:2024-04-18 09:04:3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51次

作者|朱昌俊

媒体评论员

近日,一张落款为广东佛山市三水区“南山镇推动干部队伍转作风提效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公示干部公务工程《南山镇2023年度躺平休闲人员拟定名单公示》在互联网平台上广泛传播,引发网友热议。躺平

作为网络流行语,“躺平”很多人都知道,基层甚至被视为当代年轻人的员祭一种亚文化。“躺平式干部”的政绩说法同样不让人陌生。2023年的风声央视春晚上,演员沈腾在一个名为《坑》的公示干部公务工程小品节目中就形象地刻画了一位“不担当不作为、不肯干也不敢干、躺平卷起袖子在一边看”的场拿“躺平式干部”,引发了很多人讨论。基层

作为一种现象,员祭“躺平式干部”在现实中是政绩客观存在的,并且有媒体梳理发现,风声在过去的一年,全国各地对“躺平式干部”都采取了相应的整治行动。中纪委国家监委也多次发声,要求“躺平式干部”站起来,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让混日子的干部没市场。

不过,这个镇评选出的8位“躺平休闲人员”,却让人五味杂陈,并没有收到预期中的一边倒的掌声,反倒引发了一些质疑。难道是大家对“躺平式干部”太包容了?答案显然不是。那么,问题出在哪?

“躺平”是不是违纪?如果是,要按违纪处理

舆论质疑的焦点之一是,说到“躺平式干部”,大家虽然对其所指都心领神会,但要下一个精准的定义却很难,而当地评选“躺平休闲人员”的具体标准目前是一个谜。

根据公示信息,这些人员名单是“通过谈话调研、民主评议、作风效能领导小组审定等工作环节,经镇党委研究同意”后拟定的,也即是内部评选而来,这引申出两个疑问。

一是,公职人员“躺平”与否,到底是领导、同事说了算,还是应交给公众来评价?当地的评选,显然是选择了前者。正如很多网友担心的,这种在概念和标准本来就不够清晰的情况下所进行的内部评选,是否可能让那些不善于搞关系,或者说没有背景的“老实人”吃亏?

二是,这次公示的8人名单,包括基层网格员、某居委会副主任、文旅办工作人员等,“处理对象都是基层工作人员”,这份结果也与社会常识多有违和——难道“躺平式干部”都是基层人员,没有“领导”?还是“领导”被默认拥有“豁免权”而被排除在“民主评议”之外?

此事还有一个明显的矛盾点在于,面对外界对于评选程序正义(标准不明、评选对象仅限定于基层工作人员)的质疑,当地工作人员表示,“这不是认定工作人员违纪”。也就是说,尽管这些人被认定为“躺平”,但不算违纪。

问题是,按照一般的理解,公职人员“躺平”的表现形式,一般就是消极对待工作、磨洋工、尸位素餐等,而类似的行为,明显涉嫌违纪,需要依纪惩罚,而不一定是贴上一个“躺平休闲人员”的标签警示一下就可以。

比如,“慵懒无为、效率低下”“消极应付、推诿扯皮”“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等损害群众利益行为”;玩忽职守不履职,有形式主义或官僚主义行为等,都可以在相关法纪规则中找到明确的追责依据。它对应的惩罚措施,可以是警告、记过,也可以是撤职、开除等。

也就是说,对于社会普遍理解的“躺平式干部”,并不缺乏处理规则,放着白纸黑字的纪律要求和法律条文不用,创造性地搞出一个“躺平休闲干部”评选,是否有“多此一举”之嫌,也有变相矮化法纪严肃性之虞。

像央广网的评论所指,当地这样对相关人员冠以“躺平休闲”一示了之,反倒容易误导民众将之作为最终的考核管理结果,于党纪国法之外“从轻发落”了。

去年8月,中纪委的文章中也谈到,让“躺平式干部”站起来,要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敢于动真碰硬。此事的最大槽点,恰恰就是当地工作人员无意间透露出的“躺平休闲不算违纪”的逻辑。

这是一种值得警惕的倾向,也暴露了某种具有普遍性的基层政府运作现实,那就是即便公职人员“躺平”了,还是能够继续“混下去”,很难被定性为违纪,遑论威胁到“铁饭碗”。

就以此事为例,即便是被认定为“躺平休闲”,也只是需要接受“一段时间的帮扶教育”--如此大张旗鼓地评选操作,又是前期谈话调研,又是后期开展帮扶教育,看起来是明确对干部“躺平”说不,对被评出的具体个人也可能会带来一定的触动,但真实的效力是严重存疑的——因为它连纪律红线都未触动。

而其最终带来的好处,很可能仅仅是当地镇政府关于作风整顿工作可以在年度总结上记一笔——以创新工作方法的名义。

从这个角度看,此事本身难逃以形式主义反形式主义的“窠臼”。

当然,在当前背景下,网友对这样一种基层政府动向的“不感冒”甚至是担忧,还可能出于两种现实原因。

一是,随着地方财政压力明显上升,减少财政供养人员有了更大的现实迫切性。这几年,山西、青海等地的一些“人口小县”推行的机构改革,也已经在着手行动。那么,对于那些真正“在其位不谋其职”的“躺平式干部”,是否也该及时明确退出机制,该清理的清理,而不是搞一份看起来很严的“躺平休闲人员”名单?

二是,现有的公职人员考核机制、激励机制,是否在客观上助长了“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局面,导致公职人员“躺平”、“内耗”之风蔓延?说到底,避免干部“躺平”、“休闲”,提升政府效能,还是得从考核机制这一源头指挥棒的优化上多想办法,向制度要活力,要效能。

本文系凤凰网评论部特约原创稿件,仅代表作者立场。

编辑|刘军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