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在制衣车间里的笑容——云南维西县筑巢引凤扩大就业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见闻

[时尚] 时间:2024-03-29 03:02:0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61次

  孟夏的绽放制衣维西,万物葱茏,车间巢引成果生机盎然。笑容县筑维西华伟服装有限公司制衣车间里一派繁忙的云南景象:一件件漂亮的时装走下生产流水线,走出维西,维西走向欧美和东南亚市场。凤扩

  生产流水线上的大业210多名工人用双手创造着劳动价值的同时,创造着脱贫摘帽后更加美好的拓展脱贫生活,他们的攻坚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这些灿烂笑容的见闻背后,正是绽放制衣维西县“筑巢引凤育企业、创业带动就业固脱贫”的车间巢引成果有力举措。

彝族姑娘五金妹:“我要珍惜时间好好干!笑容县筑”

  “我们好日子更有保障了”

  担任永宁社区党总支书记职务以来,云南苟松感触最深的维西就是,“移民群众从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贫困山村搬到维西县城,改变的不仅仅生存空间,更是观念和价值。我们的工作要围绕这一转变而开展。”

  这一改变正在永宁社区康恩家园移民群众身上发生。

  杨秀梅,傈僳族,今年24岁,是制衣车间三组组长,在搬到精准扶贫移民搬迁点康恩家园之前,他们一家住在一方山水养活不了一方人的攀天阁乡嘎嘎塘村火头组。

  “我们家是前年搬到康恩家园。刚开始时,我们生活很不习惯,尽管在政府的帮助下吃不愁、穿不愁,但由于没有稳定的工作,我们对未来充满忧虑。”杨秀梅说,“今年4月,我们移民点附近有了制衣厂,优先招聘我们移民群众,我第一个报了名,通过培训如期转为正式工人,除了工资收入外,公司还为我们缴‘五险’。我的弟弟也在这里工作,也担任着生产小组组长。有了稳定的就业,收入有了保障,我们的好日子更有了保障。更重要的是,我们就近当工人,能照顾到老人和孩子,老人和孩子不再成为留守老人、留守儿童。”

  余明英,傈僳族,今年30岁,是第六组的组长。这位来自白济汛乡共吉村耍母底的年轻人很能干、很开朗,她的一席话表达了年轻工人的心声,“从贫困山村来到县城,从农民变为工人,我们的思想观念、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改变。我们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农经济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为城镇化、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方式。公司从上下班到产品质量管理制度都很严格,刚开始时,我们不适应,感到很不习惯,觉得时时处处守纪律约束,很不自由。通过培训,我们适应了这里的生产生活方式,我还被选为组长。我们当组长的除了管好自己外,还要按照生产流程管好19名组员。”

  两个月的试用期结束后,公司实行计件工资,包吃外,每人每月工资在3000元至5000元,公司还为工人缴纳“五险”。

  从农村到城市,从农民到工人,这210多名来自贫困山村的青年人奔跑在筑梦的新征程上,其中精准扶贫移民变迁点康恩家园183名。

制衣车间每一道生产流程都有严格的质量要求。

  “筑巢引凤,互利共赢”

  维西华伟公司是名登服饰总公司的分公司,总部在广东深圳。在谈到入驻维西以来的感受时,维西华伟公司负责人王伟说,“我的感受可以概括为一句话:筑巢引凤,互利共赢!”

  “维西县委、政府出台并认真落实招商引资政策,为我们提供“一站式、一个窗口”便捷服务,税收减免政策落实到位,厂房免费提供、劳动力转移培训补贴资金到位……一句话,我们企业‘拎包入住’。”王伟介绍说,维西县委、政府领导和保和镇党委、政府等部门领导多次到公司了解情况,为企业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良好的投资环境是企业入驻维西的第一个原因。入驻维西的第二个原因是维西劳动力资源很充足,有利于公司拓展业务,实现更大的发展。公司现在生产的服装主要出口到欧美和东南亚市场,生产订单由总部安排。

  “今后,我们还打算研发一批民族服装品牌。我们公司从今年4月1日起开始生产,到现在,制衣车间已经通过培训培养了维西籍210多名合格工人,订单很多,生产任务很重,我们正在抓紧生产。”

  人人心中都有梦想,个个脚下都有力量。

  “我们实行计件工资,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干得多、干得好,收入就高,谁努力工作,谁就获得更多的报酬,谁的日子就更好过!”康恩家园移民搬迁点彝族姑娘五金妹在工厂上班已经2个多月了,她和工友们一样,胸怀更加美好的梦想,从农民到工人,从农村到城市,从思想观念到生活方式都在发生显著变化。

  云南网通讯员 杨洪程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