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耕语中评:用闽南文化化解台胞心结

[探索] 时间:2024-04-24 17:50:3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70次
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陈耕海沧闽南文化研究会专家组组长陈耕(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北京10月22日电(记者 海涵)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语中海沧闽南文化研究会专家组组长陈耕日前在参加第二届海峡两岸人文学论坛期间接受记者采访。评用陈耕主要就闽南文化之于两岸的闽南意义和作用表达了看法。他认为,文化两岸要了解、化解理解、台胞谅解,心结最后才能实现和解。陈耕其中最重要的语中就是闽南文化,闽南文化可以用来化解台湾人民的评用心结。创造性地发展闽南文化是闽南两岸同胞共同的责任,在联手共同推动闽南文化创新发展的文化过程中,才能实现两岸一家亲。化解  陈耕表示,台胞闽台两地的一些人文学科可以放在我们中国文化的长时段的历史和整体性的区域中来进行关照,这才符合历史思维。台湾现在有些人正在企图用台湾这个小区里的历史来诠释台湾的历史,这是很荒谬的。因为历史是具有整体性的,台湾的历史重视中国历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所谓“历史思维”,正如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高翔同志认为的那样:“历史思维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长时段的眼光。也就是观察问题,要坚持将研究对象置于较长的历史时期冷静观察,深入分析。二是整体的眼光。不能见孤木以为森林,不能用局部的考察代替对整体的把握,更不能用个别案例的结论代替对全局的认识。三是发展的眼光。即不能把研究对象静止化。静止构不成历史,人类社会一直处于发展变动状态,这是最基本的历史实际。这三个特点,是历史思维最基本的原则,不可动摇。”  陈耕说,站在闽南,我们今天同样要更加系统地重新研究闽南的文化和历史,更加系统地研究闽南前辈创造发展创新闽南文化的智慧和规律。  所谓更加系统,陈耕表示,一是把闽南文化放在更为辽远的时间范畴来研究。不能局限于一时一事,不能基于个别时段的历史现象轻率地做出长时段的历史结论。要把闽南文化放在从五代时期,中原南来农耕文化和原住古百越海洋文化的融合,催生海陆相融的闽南海洋文化,到宋元时代彪炳世界的泉州刺桐港,再到明代中国最大的外贸港口漳州月港,到清以后的厦门港和49年以后的台湾高雄港,而后到21世纪的今天,在这样的长时段里来观察,深入分析,是可以发现新的规律性的东西。二是把闽南文化放在更加广阔的空间范畴,不仅仅是厦漳泉,还有对岸闽南、南洋闽南、港澳闽南、欧美闽南、外地闽南,是七、八千万人共同创造共同拥有的闽南文化。要用整体的眼光、整体的把握,不能用个别案例的结论代替对全局的认识。三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闽南文化。闽南文化不是静止的、过去的、僵化的。静止构不成历史,人类社会一直处于发展变动状态,闽南文化同样是与时俱进,生生不灭,直至今天依然生机勃勃的当代文化。我们传承闽南文化,是为了创造性转型、创新性发展闽南文化。这正是我们今天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     “当我们按照这三个方面重新认识、重新梳理闽南的历史与文化,重新总结闽南文化历史给我们提供的经验、教训和智慧。我们发现,闽南的历史,就是四个港口的历史。”陈耕解释说,一是宋元时期的泉州刺桐港,曾经是世界最大的港口,创造了珠光青瓷、水密隔舱等许许多多彪炳于世的文化;二是明代漳州的月港,打破明王朝的海禁,迎接大航海时期经济全球化第一波浪潮的中国最大对外港口,创造了克拉克瓷(来样加工的青花瓷)等传播世界的文化;三是清以后的厦门港,曾经是闽台对渡的唯一口岸,又是闽南人过台湾、下南洋的出发地和归来港口,引领了闽南茶、糖、龙眼干的出口,鸦片战争以后引领闽南文化现代化,培育了许多中国近代的杰出人物;四是1949年以后台湾的高雄港。由于西方的封锁,香港和台湾在大陆改革开放之前的30年里成为中国仅有的对外开放区域,台湾的高雄港一度成为世界第三大港口,台湾的闽南语流行歌曲、电视歌仔戏、电视布袋戏成为20世纪下半叶闽南文化创新发展的典型。  陈耕说,历史说明,谁是闽南最大的港口,谁就引领闽南文化的创新与发展;闽南的海洋文化是千百年来闽南文化生生不灭的重要发展动力,是中国海洋历史文化的杰出代表。2017年厦门和漳州十二个港区组成的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超过高雄港,成为世界第14大港口。厦门,又一次成为海峡两岸最大的航运中心。而海沧正是这12个港区中最大的中心港区。当今世界,海洋占地球的面积71%;世界的GDP80%产生于沿海一百公里地带;世界的贸易90%是海运。世界最发达的是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也是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现在中国正在推动粤港澳湾区建设。人类向海洋、向港口海湾型城市的集聚和靠拢,已经成为发展大趋势。在世界走向海洋,走向湾区的大趋势中,在港口引领闽南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里,我们必须在这个世界潮流和历史经验中来思考新时代闽南文化如何再出发?中国历史研究院闽南文化研究中心落地海沧,昭示着历史正在把新时代闽南文化研究再出发的使命赋予海沧。我们应该有这样的历史使命感。海沧曾隶属泉漳厦,地跨月港、厦门港,而今又是厦门港中心港区,旣是开台第一人颜思齐的故乡,又是杨衢云、林推迁、林文庆、庄银安等诸多华人华侨的原乡。海沧有义务承担起更多的闽南文化传承、研究、创新的使命。  如何以闽南文化为纽带加强两岸之间的联系和交流?陈耕说,习近平总书记说,两岸的融合,闽南文化大有文章可做。因为每四个台湾人中就有三个祖籍是闽南、讲闽南话,闽南文化是台湾社会最主流的文化。闽南文化包括厦漳泉、台湾、港澳、南洋、欧美等六大块地区的华人文化,影响广泛。  他表示,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历史思维来看待闽南文化,首先是长时段,不能只看最近的两百年,还要从中华民族上前来的历史中看闽南文化的形成和演变;其次,要有整体性。闽南文化是由六大块组成的,要去看这六大块是如何此起彼伏推动闽南文化发展的。第三,要有发展性。要思考如何在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闽南文化。闽南文化不是过去的、僵死的、过时的东西,它是今天依然活在我们身上的生动活泼的文化。文化是生生不灭的,并随着时代发展。如何跟上时代,这是新时代闽南文化最重要的任务。   “创造性地发展闽南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责任,在联手共同推动闽南文化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才能实现两岸一家亲,”陈耕指出,两岸要了解、理解、谅解,最后才能实现和解。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闽南文化,闽南文化可以用来化解台湾人民的心结。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