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榛心榛意”谋振兴——记海北州祁连县八宝镇白杨沟村第一书记秦海榛

[探索] 时间:2024-04-20 06:45:1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94次

  秦海榛(右三)和工作队员上门了解情况。榛心榛意尹耀增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2月29日,谋振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八宝镇白杨沟村第一书记秦海榛早早来到办公室,兴记为一号文件的海北海榛宣讲做着认真全面的准备,查阅资料、州祁做笔记、连县写感受……

  “你们要过来啊,宝镇白杨我在文创基地等着。沟村”正在忙碌的第书秦海榛接到电话后,放下手中工作和白杨沟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马占仓冒着细雪向文创基地走去。记秦这个文创基地以前是榛心榛意一个废弃的水泥厂,2023年,谋振白杨沟村通过申请项目投资500万元将其打造成了旅游文创研学基地。兴记

  来人是海北海榛白杨沟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项目的施工方负责人。“基地二楼的州祁房子都空着,你们可以把项目部设在这里,给我们交一部分租金,你们也方便。”秦海榛不放过任何增加村集体收益的机会。

  “这没问题,反正我们也得修建项目部,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提前进场开工了。”该负责人表示。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项目总投资1300万元涉及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路灯的更换、游步道等,竣工后,我们村发展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能力将得到极大提升,你们一定要保质保量。”秦海榛说。

  白杨沟村位于著名风景区卓尔山脚下,距离祁连县城3.8公里,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集河流、峡谷、丹霞、雪山、田园为一体,自然风光优美,有“卓尔山秘境”之美誉。全村三面环山,傍丹霞山体而居,白杨沟河自南向北,贯穿全村,田间作物与山中林木相映成辉、风景秀丽。

  “我们立足本村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改变原有的‘吃租’思路,与村‘两委’确定了‘变荒地为基地’的发展路线,并将闲置的土地利用起来,打造集食宿、露营、游玩于一体的农旅综合体,实施乡村旅游发展项目,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40.73万元,较上年增长近1倍。”秦海榛说。

  在增加群众收入上,白杨沟村实行“外出务工+就地就近就业+自主创业+公益岗安置”等举措,2023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967.74元,脱贫户人均收入达到17518.54元。

  从精准扶贫开始,秦海榛主动要求驻村工作,已连续驻村7个年头。2021年来到白杨沟村担任第一书记,之前在峨堡镇白石崖村担任第一书记。

  每到一处,秦海榛通过走村入户一个一个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针对村情民意和村“两委”干部想办法、跑项目、谋发展,细致耐心的工作得到了群众的交口称赞。

  村民包登虎去年5月被查出得了肺癌,秦海榛知道后忧心忡忡,一直为包登虎能好好看病而东奔西走。

  2月29日,秦海榛再次来到包登虎父亲的家里询问情况。“登虎的病情咋样了,有好转吗?”一进门,秦海榛就问包登虎的父亲包怀满。“做了手术,现在去北京复查了。感谢秦书记为孩子办理异地就医手续,感谢秦书记和村干部对我们家的关心和帮助。”老阿爷紧紧握着秦海榛的手激动地说。

  据工作队员唐紫薇介绍,包登虎患病后,秦海榛多方协调将包登虎纳入了“低保”,申请了大病救助,办理了“单人保”和异地就医的手续。“不能让群众因病返贫,要想方设法减轻包登虎看病的负担,这是我作为第一书记的职责。”

  每年春耕前或者雨季到来前,秦海榛都会带头去疏通村里5公里长的排水沟,并向群众宣讲环境卫生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用马占仓的话说:“秦书记为村民办的好事实事远不止这些,村民们关注的出行、医疗、养老等民生问题逐一得到解决,受到全村老百姓的一致称赞,现在村民们参与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积极性更高了。”

  “现在大家伙确实都赚了些钱,但我们白杨沟村真正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特色没有走出去啊。”秦海榛若有所思地说。

  “白杨沟村有着绝佳的原生态自然风光和交通优势,要把社会资本引进来,借助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淳朴的民风大干一场。”一张蓝图出现在秦海榛的脑海里。

  说干就干,秦海榛和村“两委”以及驻村工作队“想办法、出点子”,编写白杨沟村项目方案,召开党员大会讨论方案,理清产业发展思路,整合现有资金资源,最终确定修建旅游文创研学观光体验基地、儿童乐园等旅游项目。积极探索委托经营、入股经营的方式,将白杨沟村产业划分为基础设施股占50%,资金投入股占30%,经营管理股占20%三大基础股份,采取收益明晰、风险公摊的方式将白杨沟村旅游文创研学基地盘活,将村内的“树湾”打造集露营、游玩于一体的农旅综合体,探索促农增收“新引擎”,保障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为完成年收入50万元打下基础。

  “思来想去,农产品也得销出去呀!”秦海榛积极申报“秘境白杨沟”商标,打造村内的农产品实物,不断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通过收购村民油菜籽、青稞等方式夯实联农富农带农机制。截至目前,全村共开设农家院、农家宾馆12家,培养旅游从业人员70余人。

  “我们将继续依托生态优势,加快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大力发展运动健康、观光休闲等第三产业,推动一三产业深度融合,让乡村产业兴起来、人气旺起来、村民富起来!”秦海榛说。

  (尹耀增 陈小明)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