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区中药材种植赋能健康经济打通产业链梗阻 最大限度挖掘中药材价值

[焦点] 时间:2024-03-29 20:18:5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72次

原标题:太行山区中药材种植赋能健康经济打通产业链梗阻 最大限度挖掘中药材价值

初冬时节,太行通产太行山区的山区柴胡、半夏等中药材陆续开始收获,中药植赋最大中药值《经济参考报》记者走访发现,材种材不少中药材种植合作社依托订单经济、康经“一药多用”等方式,济打打通中药材销售渠道,业链最大限度挖掘中药材本身价值,梗阻让中药材成了区域内重要的限度富民产业。部分药企和从业人员建议,挖掘在中药材种植高速发展的太行通产过程中,要注意药田的山区“轮作休耕”,并根据自身能力适度延长中药材产业链,中药植赋最大中药值确保中药材产业长期稳定发展,材种材让更多人共享健康经济发展的康经成果。

中药材种植成为太行山区富民产业

“今年半夏收成不错,市场行情也好,我种的这15亩地,预计能有近20万元的收入。”东明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刘圣科边晾晒半夏边说。

东明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三思乡。初冬时节,记者看到一台台半夏采挖机正在地里有序穿梭,收获着埋在地下的“金疙瘩”。一大早,社员们已拉回了5车半夏,筛选分级、去皮清洗、分摊晾晒……南和区委副书记、政府区长韩明智说,中药材产业已成为全区的扶贫产业、富民产业,目前全区共种植中药材面积3万多亩,带动2万多人增收,他们计划2021年扩大5000亩中药材种植。

毗邻“药都”安国的博野县近年来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4.81万亩,中药材种类30余种,并成立了44个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从业人员6800人。2019年,全县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总额2.4亿元。博野县杜各庄村村民高辉说,当地还建起了中药材加工车间,他家今年种植了5亩多柴胡,种植收入将近4万元,老伴在车间打工,每天能赚80元左右,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不少企业建立的中药材基地也带动了农村中药材种植。以岭药业的一位负责人说,以岭药业通过自建和共建的模式,在河北涉县、河北故城县、河南嵩县等药材道地产区建立了20余个符合中药材种植和采收质量管理规范标准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基地主要种植以岭药业产品所需的连翘、丹参、土元等大宗道地药材,从而实现了健康产品原材料的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从源头保证药材质量稳定可控。

这位负责人说,涉县位于太行山深山区,人多地少,土地贫瘠,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说。但当地山坡上长有不少野生连翘,因此他们在当地建设了以连翘种植为主的10万亩太行山道地药材种植基地。得益于此,河北涉县的中药材特色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物流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个因素确保药企药农双赢

记者走访发现,太行山区中药材种植模式让药企和药农都获得了稳定收益,主要有以下三个因素:

一是以合作社为“桥梁”让药企和药农都能得到长期稳定保障。部分合作社负责人称,如果企业直接和农户联系,一方面药材质量得不到稳定保障,一方面双方“契约精神”可能并不太强,如中药材市场价格较高时,农户可能直接把中药材卖到市场,中药材市场价过低时,企业可能会从其他地方收购。合作社作为企业和农户之间的“桥梁”,既可组织农户,规范人们生产,依靠规模优势帮助大家提高议价能力,又是一道风险“防火墙”,出现任何问题由合作社承担相应损失,让企业放心合作。

东明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魏志平说,他们流转了5000多亩土地,吸引近200名社员参与种植。不仅能够利用规模优势在选购种子、农家肥时以较低的价格买入,还通过与相关公司的协议,在收购时如遇市场行情较差,企业要按照最低保护价收购,如果行情较好,以低于市场价5%的价格收购,保障双方利益。

二是“全产业链”式手把手指导,保障中药材品质。涉县以岭燕赵中药材有限公司负责人宗建新说,农民虽然有丰富的种植经验,但从传统的种植大田作物到种植中药材仍需一个适应过程。如在种植玉米过程中,除了施肥、打药、除草外,并不需要过多田间管理,而连翘种植一次可以连续收获多年,但需要在收完连翘果之后对植株进行修剪。因此,他们免费为村民进行技术培训,在种植过程中有技术员进行全程指导,企业在收购时对中药材品质也有相应要求,从而使中药材种植规范化、标准化。

同时,多地在选择种植中药材品种前,对土地进行了科学的检测,并提前组织农户进行现场学习。例如,南和区三思乡2017年邀请河北省农科院的相关专家对全乡土地进行了系统检测,发现大部分土壤为弱碱性,天然的沙土成分很适合根茎类中药材种植;博野县翠伟柴胡知母合作社与河北省农科院、河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技术合作,聘请有关专家担任技术顾问,提前组织合作社成员及种植户进行现场学习等。这些为之后选择中药材种植品种、与相关药企谈判提供了支撑。

三是多措并举将中药材“吃干榨净”。河北涞水郭家峪村党支部书记张鹏飞说,黄芩生长5年到7年再收获药性最强,每亩每年的利润在1500元左右,综合算下来经济价值并不太高。之后,他们与驻村工作队在多地调研发现,在不影响黄芩正常生长的情况下,可以用黄芩的根、叶、芽、花等部位做茶,这就可使中药材的价值最大化。

河钢集团石钢公司驻郭家峪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封喜才说,他们多方筹措资金,为村里办起了茶叶加工微车间。新产品被市场接受需要一个过程,他们便抓住“消费扶贫”的机会,前期将黄芩多个部位制成的茶叶销到了河钢集团石钢公司,使得产业获得较快发展,目前多个品种的茶叶在市场上备受好评,“吃干榨净”使黄芩亩均效益提升14000元以上。

“轮作休耕”保质量延长产业链促发展

记者发现,中药材种植不同于传统的粮食作物,无法常年在同一块土地上持续耕种,部分中药材种植基地因长期种植中药材导致病虫害增多、药性衰减、药材质量不达标等,为确保中药材成为长久的富民产业,部分专家和从业人员提出以下两个建议:

一是做好“轮作休耕”,确保中药材种植稳定发展。“现在中药材种植局限性逐渐凸显。”魏志平说,随着合作社规模的扩大,对进行轮作的土地需求量逐年增多,而部分群众受传统思维束缚,不愿把自己的土地“轮作休耕”,合作社存在着土地流转成本增加、租期不稳定等客观困境。订单的多样化,也对不同药材种植技术提出了新的考验。

河北省中药材产业创新团队保定药材综合产区试验站站长李树强说,种植中药材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思维。一方面要降低农户预期,如果种植玉米、小麦等作物,每年纯收入在1000元左右,而种植中药材的纯收益每亩在2000元以上就有相应的价值。一方面要做好“轮作休耕”确保中药材种植长期稳定发展,如安国市目前共种植15万亩中药材,经过多年经验积累和研究,他们发现,上茬是禾本科作物如玉米等,下茬种植药材效果最好,如果连续种植中药材,尽量要选择不同科属品种的中药材种植。此外,各地相关部门也要多组织合作社负责人、种植户走访学习,丰富他们的种植经验,提高对各种种植问题的应对能力。

二是延长中药材相关产业链,让更多人共享“健康经济”发展。李树强说,育苗、种植、收割、初加工、仓储物流、深加工、新产品研发、销售等环节构成了中药材全产业链条,目前太行山区多地还是以中药材种植为主,产业链较为分散,带动就业能力有限。

韩明智说,2019年起,南和区投入400万元扶贫资金建设了中药材晾晒仓储项目,建筑面积4200余平方米,晾晒面积3500平方米。之前农户收获完中药材后只能进行简单的清洗和晾晒,而现在可以进行烘干、切片等初加工,并可以放到冷库中恒温保存,让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不流失。同时,新设备的引进,带动了更多人就业,不少年轻人看到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前景,选择回乡工作,成为乡村振兴的人才保障。(□记者 赵鸿宇 石家庄报道)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