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新年阳光照进我的新家——2021年度因灾倒损居民住房重建走访

[时尚] 时间:2024-03-29 22:55:5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93次

原标题:新春走基层|新年阳光照进我的新春新新家——2021年度因灾倒损居民住房重建走访

家,是走基住房重建走访老百姓新年最深的期盼。

2021年,层新我省遭受严重暴雨洪涝、年阳年度风雹、光照地质等自然灾害,进的居民全省核定因灾倒损居民住房需重建、因灾需修缮对象分别为2311户、倒损10321户。新春新

“确保重建户安全、走基住房重建走访温暖过冬!层新”困难群众让各级党委政府牵挂。年阳年度数据显示,光照截至2021年底,进的居民我省倒损居民住房开工率、因灾竣工率均为100%,实现年底前完成恢复重建任务的目标。

农历新年脚步渐近,倒损住房的困难群众搬新家了吗?住得舒适吗?连日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深入荆门、宜昌、黄冈、神农架、恩施等地走村入户,看到他们用质朴的笑脸点赞我省提升“民生温度”的孜孜追求,听到他们用朴实的话语感激党和政府送来温暖和希望。走访发现,全省各地因地制宜抓重建——有的将倒房重建与产业发展结合,助力乡村振兴;有的遵循自然规律、注重科学选址,防止再次伤害;有的在重建中注入孝文化新元素,促进乡风文明……正是这种绣花般的精准作为赢得了民心的温暖回应。

回归的亲情 让父母喜笑颜开

叶玉祥(右)和宋培君老两口拿着老房子拆除时的照片,在新房前高兴地留影。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包东喜 朱熙勇

采访对象:叶玉祥,78岁;宋培君,75岁。

采访时间:1月10日

采访地点:荆门市东宝区子陵铺镇八角村

“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住上了宽敞的新房,还让一大家人其乐融融!”见到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王梅,与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和区应急管理部门领导,一起上门参观他们家的新房,叶玉祥和宋培君老两口穿着一身新衣,灿烂笑容挂在脸上。

他们家的老房子是1982年盖起的5间土坯瓦房,40年过去,房子早已破败不堪,每逢极端天气,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3个孩子都在外地,留守乡村的老人不想麻烦孩子,危房就难以改造。

老远,红色的瓦顶熠熠闪光。走进院子,是平整的水泥地面,宽敞的堂屋、卧室,还有四合院、厨房、厕所、过道等应有尽有。

“去年9月29日动工,11月2日就搬进来了,比上次建房快多了!多亏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不然,我们还住在危房里。”两位老人开心地笑着说。

“以前孩子们回来,没地方住,上厕所也不方便,过年都不愿意回来,现在新建四合院还没来得及装扮,就已经激起儿子媳妇孙子们回家的兴趣”。” 叶玉祥说。

“我们用政府倒房安置资金2万元,吸引他们家3个儿子各投入孝顺钱6万元,一家人都回来看老人,多好!亲情也回归了,这可是金钱买不来的幸福景啊。”东宝区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朱正忠感慨道。

村支书王梅眼角湿润,曾经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她说:“到村里任职5年,每到下雨或者恶劣天气,老是睡不着,掰着指头盘算该安排人去哪家看看!自从去年我们村一口气用省级补助资金解决9户的倒损危房问题,再遇上暴雨天,我和同事们也能安心地睡觉了。”

“村里像他们一样的情况有好几户,以前,居住条件差,子女不愿回,也不愿意掏钱为老人们盖房,老人痛惜子女将就着住在老旧危房里。通过政府资金的投入,撬动了儿女们改善老人们居住条件的孝心和动力,带动了一家几代人的亲情回归。”王梅说。

据介绍,八角村2021年因灾房屋重建9户,总投入116万元,其中省级补助资金20万元,带动各户子女共出资96万元帮助老人建房。

记者采访获悉,东宝区涉及5个乡镇78户因灾倒损房屋重建,补助资金近200万元。而像八角村这样带动子女和亲人投资建房的,在全区危房倒房改造户中占了相当比重。

农家乐开起来 一家人就能团聚了

松柏镇堂房村村委会工作人员在王绵海的家门前打扫庭院。(通讯员 王玉涵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蔓 通讯员 王玉涵 陈海龙

采访对象:神农架林区松柏镇堂房村村民王绵海

采访时间:1月11日

采访地点:神农架林区松柏镇堂房村

洁净的窗、白色的墙,一栋三层农家小楼已竣工。

望着村口蜿蜒的小河,神农架林区松柏镇堂房村58岁村民王绵海百感交集:“明年农家乐就能开业了,我家的生活也会好起来。”

去年4月,因为山体下陷,王绵海家的老屋下沉。想着数十年经营起来的“窝”眼看要化为瓦砾,王绵海老泪纵横。正在一筹莫展之际,村支书陈关明告诉他:可以争取应急部门的救助款,重建新房。“还可以利用重建机会,建一栋农家乐小楼,为过往游客提供食宿。”

不久前,有关部门正筹划将这里开发成旅游景点,建农家乐小楼正好契合这个发展机会。想到儿子、儿媳常年在外打工,两个孙子一直留守在家,王绵海充满了希望:“那一家人就可以在一起了。”

只用短短4个月,新房建成了。从救助资金到位到找国土、城建等部门办手续,王绵海没操一点心。摸索着白墙,王绵海感觉像在梦里。这栋楼寄托了王绵海一家人的新期盼。憧憬着幸福的未来,王绵海忙不迭地筹划着。偌大的院子里,哪里挖口井,哪里立个桩,王绵海的心中想了一遍又一遍。“要适合旅游者们的心意才好。”

坐在门槛上,老王算了一笔账:“救助款有3.65万元,银行贷些款,再拿出积蓄,建房资金就够了。农家乐收入可比一家人在外漂泊打工强多了,很快可收回成本。”

“将倒房重建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千方百计帮助群众发展经济。”省委、省政府始终把“长远”二字反复掂量。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不仅是重新站立起来,也是一次新的发展起跳。

一栋新建的徽派风格两层农家小楼,是襄阳市谷城县石花镇龙湾村一道靓丽的风景。45岁的贾仁明和哥哥商量着在家开展电商经营,带动龙湾村农副产品销售和乡村旅游。“当地政府很支持,我们又可以大展拳脚。”贾仁明兴奋地说。年轻时外出务工患上尘肺病的他,感到生活又充满阳光。

“任何艰难险阻,都阻挡不住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步伐。”参与倒房重建工程的省应急厅有关负责人感慨。

云雾深处安新家 腊肉年货飘香

陶文新察看新腌制的香肠、腊猪蹄等年货。 (通讯员 刘显武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雯洁 通讯员 李伟 韩锐

采访对象:陶文新一家

采访时间:1月10日

采访地点:宜昌市夷陵区下岸溪村

层峦叠嶂,云雾弥漫。山腰上一片平坦处,三排整齐划一的集中安置点房屋依次排开,陶文新家新盖的两层半新屋就在第二排最右端。

在自家的顶楼夹层里,他正细细察看着刚腌制的香肠、腊猪蹄等各类年货。22天前,他家结束了受灾后半年过渡期,搬入新家,亲朋好友热热闹闹地杀了4头年猪。

去年7月20日深夜那场暴雨,让陶文新后怕:熟睡中的一家人被一声巨响惊醒,暴雨将土坯房的后墙冲垮,屋顶的瓦片掉落,屋边的排水沟堵塞……

灾情发生后,他们被紧急转移到百米外的安全地带,一家人远远望着被暴雨损坏的家,暂时放下的心又揪了起来。土坯房是陶文新的父亲陶成光1969建造的。这所房子见证了陶文新大女儿成家远嫁,小儿子成长成人到外面务工闯世界。

陶文新一家安全转移不久,各级干部上门慰问,送来大米等生活物资,更是将各项帮扶政策传递给他们,每人享有1800元的过渡期生活救助资金。随之,“安新家”成为一家老小最迫切的期待。

当地党委政府,应急部门和村里立即行动起来,帮助他们在集中安置点寻找合适的宅基地、平整地基、设计房型、购买材料,邀请工匠,为重建新家忙乎开来。

为帮助灾后重建,宜昌持续实施民生保险,陶文新家获得农房保险理赔资金2.1万元,3万元的因灾倒损房屋恢复重建补助资金很快到账。各级干部多次帮忙协调,部分建筑材料先赊账购买,各项补助下来后再支付。儿女寄来务工所得,亲朋好友施以援手。建新房的10多万元有了着落。

“党委政府拿出真金白银,树立我们重建家园的信心!” 站在新家顶层,陶文新看着朦胧的远山和云雾,由衷地感激。

去年10月20日,占地80平方米的两层半小楼的主体结构完成,共有4个房间,两层都有卫生间,楼顶的半层用作储物间。

女主人龚昌秀盘算着往后添置热水器、空调等,让生活更舒适一些。

据悉,夷陵区去年因灾倒房需重建200户,重建对象去年12月底前全部入住新居。此外,因灾倒房恢复重建、修缮及过渡期生活救助资金541.3万元1月11日前全部打卡到户,冬季救灾御寒衣被下拨7600件套。

党的干部给我们送来了温暖

沈耀荣(左三)在向记者介绍情况。 (通讯员 杨长春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光正 通讯员 杨长春

采访对象:沈耀荣,70岁;刘金花,73岁

采访时间:1月11日

采访地点:麻城市夫子河镇

11时,冬日暖阳驱散浓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杨庙村低保户邹忠胜的新屋,墙壁雪亮,梁上挂着腊鱼腊肉,桌椅、冰箱整齐摆放。听到村党总支书记邹红元的喊声,女主人沈耀荣从厨房迎出来,说老伴到镇上买药去了。

“我和老伴都70岁了,我有肺气肿,他有糖尿病,低保金够平时生活、吃药,以前的4间老屋破旧了也没钱维修。”沈耀荣说,她家原来的房子是1990年建的土砖房,年久失修,每逢天气预报有刮风下雨,村干部担心房屋倒塌,就提前上门安排他们到侄儿家去住。去年6月4日下暴雨,下午老屋倒塌,幸好老两口没有受伤,还抢出来一些家具。

去年夏天,杨庙村共有3户因洪灾房屋倒塌。单人户邹海东,5月15日倒房两间。低保户王东平,妻子有疾病,两个孩子一个读初中一个读小学,6月5日倒房3间。7月5日,邹红元主持召开“因灾倒损房屋恢复重建民主评议会”,13名参会人员一致同意重建,享受补助金。夫子河镇政府与这3户签了《恢复重建责任书》,邹红元是包保责任人,要求各户在去年11月底前完成房屋重建。

“我家建新屋花钱不多,我只付了匠人们的生活费,再买点新家具,就搬进来住。”沈耀荣说。原来,建房的其他费用是村集体垫付的,补助金发下来后冲抵,不足部分由村集体承担。

“是党的干部搭救了我们,给我们送来了温暖。”沈耀荣对邹红元连连道谢。春节临近,在外地务工的女儿说要回来过年,老两口开心地准备了一批年货。“女儿女婿3年没回来,这次一家人要到新屋团年,他们肯定也高兴得很。”沈耀荣笑呵呵地说。

麻城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邱东林说,去年汛期麻城多次遭受强降雨袭击,部分群众住房倒塌或严重受损,对正在居住使用的唯一住房因灾倒塌或毁损需要重建、修缮的困难家庭,政府均进行救助,共34户重建户、78户修缮户获得补助金。

刘家大湾村的刘金花也是低保户,一人居住。去年5月19日,她的屋顶被大风掀飞,她请人换上坚固的铝合金屋顶瓦,获得补助金3000元。“这笔钱付匠人们的工钱、生活费,绰绰有余。感谢党,把我放在心上。”刘金花说。

平地上砌新房 再不担心山体滑坡了

蒯友芝坐在新家的堂屋烤火。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曾莉 通讯员 陈发志 何艳芳

采访对象:蒯友芝

采访时间:1月10日

采访地点:咸丰县清坪镇龙潭司村

夹起一块肥中带瘦的腊肉,喝上一口米酒……1月10日傍晚,恩施州咸丰县清坪镇龙潭司村村民蒯友芝一家人,正在重建的新家里吃着腊八节的团圆晚餐。老人半眯着眼说:“新家的味道,真好!”

一周前,76岁的蒯友芝带着家人搬进新房——一栋二层小楼,堂屋、厨房、厕所、卧室等一应俱全。看着新床、新被褥,寒冬腊月里,蒯友芝的心里仿佛燃着一团火。

新房窗外不远处,静静流淌的小河对岸,有一处墙体和地基开裂的房屋,那里是蒯友芝伤痕满目的“老家”。

去年6月,持续暴雨导致山体滑坡,蒯友芝和儿孙们住的老房子成了危房。“雨水一阵一阵,山坡上滑下的黄土,都快到了屋后……”蒯友芝心有余悸地回忆,她带着儿孙们,撑着伞,深一脚、浅一脚的“逃”到亲戚家。等雨停后,他们回家一看,房子的墙体和地基开裂,宽的裂口有1厘米,成了危房,不能住人,老人眼泪夺眶而出。

蒯友芝是脱贫户,一家六口人,儿子和孙子在外务工,老人和儿媳、孙媳在老家种植柑橘和柚子增加家庭收入。今年再次受灾后,借住在亲戚家的蒯友芝不舒心,忧心着日后的生活。

镇政府和相关部门核查灾情后不久,当地应急管理部门人员就上门宣传政策,帮助开展恢复重建工作,用足政策,整合搬迁、重建等补助,共为蒯友芝和她的儿孙两户重建户筹集了15万元,并将原本老人和儿孙分建的平房,合二为一建成了两层楼房。

今年元旦节后,蒯友芝全家搬进了宽敞明亮、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新房。新房避开原址地质灾害隐患点,建在河对岸平地上,蒯友芝说:“再也不用担心山体滑坡威胁啦!”

与儿子媳妇孙子孙媳曾孙一起住进新房子,古稀之年的蒯友芝满怀幸福的憧憬,“春节把新灶烧得旺旺的,四世同堂过个年!”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