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时尚 >探寻汉字之源 传承中华文明 正文

探寻汉字之源 传承中华文明

[时尚] 时间:2024-01-23 18:36:3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99次

二〇二一年谷雨时节,洛南县举办仓颉祭祀活动。汉字本报记者 郭诗梦摄

在仓颉小镇举办的研学活动中,孩子们跟随讲解员了解汉字文化。传承

在仓颉小镇举办的研学活动中,孩子们认真练习书法。探寻资料照片

仓颉园中的仓颉雕像。

仓颉创造的28个汉字。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为本报记者 郭诗梦摄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传承文字之一,汉字是文明如何诞生的呢?自古有仓颉造字的说法。相传,探寻仓颉在洛南县的汉字洛河边上,将人类历史上最初的源中华28个汉字手书刻于元扈山峭壁之上,洛南也因此被誉为“汉字故里”。传承

近日,文明记者慕名前往洛南,对仓颉造字传说一探究竟。

汉字故里 寻找文化之根

据相关资料记载,仓颉是轩辕黄帝的史官,天生四目重瞳、十分聪慧,记忆力超群。仓颉做事认真,很少出差错,一直用结绳记事法记载史实。但时间久了,事情太多,绳结多到他自己都很难辨认,因此,仓颉决心要找出一种简单易记的符号。他向黄帝请求辞官后,出游天下,遍访智者,寻求录史记事的办法。仓颉在洛河旁受“元扈凤图”“阳虚鸟迹”的启示,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鸟迹图形字符,并将其中28个字手书刻于元扈山峭壁之上。

当仓颉造字成功,发出第一缕文明之光时,天地为之动容。古书中记载:当仓颉造字成功,那一天的白天下雨如粟。从此,这天便被命名为“谷雨”,也成为祭祀仓颉的日子。

每年4月,都是洛南县最热闹的时节。全县要隆重举行恭迎“仓圣”祭祀活动:金声振,钟鼓齐鸣;迎神位,恭迎文祖;沐圣光,服侍安放;献三牲,五谷丰登;万民仰,敬献花篮;诰天地,恭诵祭文……祭祀仓颉在洛南已有千年历史,民间每逢谷雨祭祀仓颉从未间断。洛南人把“仓圣”当作神明顶礼膜拜,祖祖辈辈虔诚地守护着中华文脉。祭祀仪式庄严肃穆,祭祀用品十分丰盛。

据了解,2014年,“仓颉传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3月13日被文化和旅游部列入中华民族文明发源文化发祥重点项目之一。仓颉造字对中华民族走向繁荣昌盛起到了重要作用。

几千年来民间流传着仓颉造字的许多故事,至今仍口口相传。特别是灵龟负书、墨染黑潭、仓颉授书处、火烧石壁、阳虚鸟迹、天降雨粟等故事家喻户晓。《春秋元命苞》《河图玉版》《竹书纪年》《荀子》《史记》《山海经》等20余部史书典籍中也均有记载。

“仓颉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使中华民族魂有所依,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开端,是全球汉语言体系共同的精神家园。因此仓颉文化不仅是洛南的,是中华民族的,更是世界的;是国人文化自信的奠基石,更是文化软实力的有效传播载体。”洛南县文化馆副研究馆员吕建民说。

弘扬传统文化 打造书法研学基地

7月20日,在洛南仓颉小镇的仓颉碑林文博园中,来自西安市的王女士仔细端详着里面的每座石碑。“我听说今年才正式开园,园中收藏了近代诸多碑刻。作为书法爱好者,我一定要来看看。”王女士对记者说。

“打造仓颉碑林就是希望能发扬仓颉造字的创新精神。这里丰富的史料也为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提供了研学资料。”在采访中,仓颉小镇负责人王卫伟向记者说。

汉唐书法看西安碑林,汉字书法发展史看仓颉碑林。据了解,仓颉碑林文博园分为汉字源流馆、历代书法长廊、五体书法馆等3个展区。整个园区以汉字源流演变为脉络,以中国书法经典作品石刻为主要展陈对象。园内的碑刻呈现“一条线两个面”的总体布局:一条线即历代书法长廊,两个面即以清代书法名作为主的五体书法馆和拟建设的国际书法馆。其中,汉字源流馆展览陈列汉字的发展流变过程,历代书法长廊刊刻从先秦至明末的历代书法经典,五体书法馆刊刻清代至近现代的书法名家名作,并附以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的发展流变图文。截至目前,仓颉碑林已刊刻陈列历代书法名作400余件,后续拟陆续刊刻书法经典3000件。

在仓颉碑林文博园中,几间类似教室的房间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房间内摆放着带有中国元素的古朴桌凳,两面墙上悬挂着书法作品。原来,这里是园区为打造书法研学讨论班专门设立的。去年7月,刚放暑假的洛南县西街小学的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仓颉小镇参观学习,感受书法魅力。“我们观看了‘仓颉文化’的宣传片、博物馆里的石碑,还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练习书法。那次研学让我对‘仓颉造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深深地爱上了书法艺术。”西街小学学生闫金秋回忆。

仓颉小镇的工作人员寇峤介绍,正式开园后,仓颉小镇接待集观光旅游、文化研学、学术研究为一体的书法研学活动,让这里真正成为书法爱好者的聚集地。

“文字是文化的根,没有文字,中华民族的文化难以延续。洛南精心打造仓颉碑林这一文化品牌,不仅能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挖掘汉字文化内涵,接续书法碑刻文脉,还能更好地让仓颉文化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商洛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良说。

文旅融合 助推乡村振兴

在仓颉小镇附近居住的寇亚军,现在每天都过得很开心。2017年,还是贫困户的寇亚军享受镇上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一家人从山里搬进了仓颉小镇附近的安置房。“搬进来时就像做梦一样,从没想过这辈子能住进这样宽敞明亮的房间。家里还通着暖气,冬天娃娃再也不冻脚了。”寇亚军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仍很兴奋。

搬进新家后,帮扶工作人员还为寇亚军在仓颉小镇的旅游酒店找了一份后勤工作,每个月有2000余元的稳定收入。住在这里不仅交通便利、生活质量高,工作也有了着落,没过多久,寇亚军便脱贫了。

目前,仓颉小镇附近共建了5期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累计容纳452户1684人,这些人大多都在仓颉小镇务工。

李志超是小镇上一名制作拓片的工人。“曾经没有手艺,四处打零工,收入也不稳定。被安排在仓颉小镇制作拓片以后,我渐渐爱上了这种传统文化。如今我不光凭借制作拓片成功脱贫,还成了一名书法爱好者。”李志超笑着说。

汲文化之精华滋养乡村振兴的土壤。据王卫伟介绍,过去仓颉小镇紧邻保安镇易地扶贫安置点,周边聚集了大量贫困劳动力。通过发展文旅产业,小镇上建设了酒店、特色小吃街等,周边不少贫困户做起了文化产业,有人学习雕刻石碑,有人制作书法拓片,不少人还成为书法爱好者。仓颉小镇不仅解决了附近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在洛南,仓颉文化不仅体现在仓颉小镇这一处,更渗透在洛南的每个角落。每年夏天都是洛南人最高兴的时候,因为,县上的仓颉文化惠民演出要开始了。虎皮裙、桃花裙……演员们穿着各式服装,向群众表演仓颉传说中的故事。据了解,洛南县文化和旅游局近年连续举办仓颉文化惠民演出,歌舞、诗词朗诵、小品相声等观众喜闻乐见的节目精彩纷呈,演出至今已举办了20余场。

“我们让观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感受到党的好政策。”吕建民说,“我们将结合乡村振兴的好政策,在接下来的惠民演出中设置相应的节目。”

近年来,洛南县委、县政府抢抓文旅融合发展机遇,加强文化文物事业发展,深入挖掘仓颉文化,大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不断加强“大旅游产业增长极”的培育,依托仓颉造字、河洛文化等人文资源,以“仓颉造字”为核心IP,延续汉字文化文脉,重点打造形成了集“文、教、养、游”为一体的文旅特色仓颉小镇。目前,仓颉小镇已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纳入了第三批陕西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省级文化产业基地。

巍巍秦岭,滔滔洛水。在洛南这片土地上,孕育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根与魂。千百年来,仓颉造字的传说早已成为凝聚海内外华人的精神纽带,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奔向辉煌。(陕西日报记者 郭诗梦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