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娱乐 >一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正文

一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娱乐] 时间:2024-04-25 01:31:1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191次

原标题:一份温暖人心的份温民生答卷

免费营养餐让孩子的笑脸很灿烂。陈俊 张玉英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民之所望,暖人政之所向。民生

我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答卷理念,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中之重,份温扎扎实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暖人持续改善人民生活,民生民生工程按照既定目标顺利推进,答卷进一步提升了人民群众的份温获得感、幸福感、暖人安全感,民生交出了一份精彩温暖的答卷民生答卷,抒写了浓烈的份温民生情怀。

党的暖人十八大以来,我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民生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出发,重点围绕脱贫攻坚、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生态环保等方面实施了一大批民生实事工程,民生工程亮点纷呈,惠民政策逐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将出发点和落脚点指向民生

走进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敬老院,院子里干净又整齐,种植的树木和鲜花给小院平添了几分温馨。

为破解农村牧区养老难题,兴海县从制度建设、服务方式等方面入手,针对地区服务半径大、居住分散等制约,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购买为保证、代养为补充”的养老服务模式,提升农牧区社会养老服务能力。

养老是民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为人民谋福祉的一项最直接、最现实的工作。

同样的幸福犹如暖阳照进贵德县新街回族乡鱼山村老年人驿站。

村民祁兴云说:“以前我一个人在家比较孤独,现在有了老年人关爱驿站,即使儿女不在家,老人们一起聊聊天、下下棋、跳跳舞,内心充实多了,儿女们也放心。关键是这里环境真不错,即温馨又干净,比家里热闹,以后要天天来,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晚年生活这么幸福。”

“老有所养”,彰显的是党和政府炽热的为民情怀。为更好地推进“幸福养老”工程,我省积极开展养老服务业务培训交流,海北藏族自治州被国家纳入第四批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湟源博仁养老服务中心和湟中永和养老康复中心纳入国家第一批储备项目,积极推进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支持建设10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50个农村互助幸福院,下拨省级补助资金2500万元,8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购建项目已签订意向性协议,2个新建项目正在建设中,50个农村互助幸福院已全部完工。“幸福养老”正由梦想慢慢变为现实……

民生落地,幸福的笑容才会在脸上灿烂。大写的民生就是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八宝镇冰沟村搬迁户马成彪干净明亮的客厅里,76岁的老人神采奕奕。回忆起搬迁前的场景,马成彪觉得仿佛像是在梦里:“住在山上的土坯房里,路不好走,出行困难,生活也不方便。”

易地搬迁项目实施后,马成彪家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统一规划的小庭院收拾得干净整洁。屋里,电视机、抽油烟机、热水器、洗衣机等电器一应俱全。

“想不到我这个庄稼汉,还能像城里人一样生活,感谢党的好政策!”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作为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群众生计问题的最有效方式,要求各地党委政府要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打好脱贫攻坚“当头炮”。

全省上下克服高寒缺氧、施工期短、运输距离远、建材价格上涨等困难,加强调度,紧抓黄金施工季,加班加点,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目前共建设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272个,修建搬迁群众住房5.2万栋(套),20万搬迁群众实现搬迁入住,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全面完成。一幅更加美好的民生图景在人们面前展现……

把人民幸福作为第一目标

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这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脱贫攻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加大脱贫攻坚力度,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态与脱贫协调推进,贫困地区整体面貌发生根本性改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在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河阴镇的德吉家园,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小区内树木翠绿欲滴,花儿竞相开放,一派欣欣向荣之景。

走进48岁的藏族汉子格巴加家中,电视机、冰箱、茶几等家具用品一应俱全。格巴加说:“政府替我们想得真周到!原来我们居住在土木结构的房子里,自筹一万元就住上了80平方米的楼房。地板、洗脸池、马桶、锅炉、灶台都是装修好的,我们直接就可以拎包入住!”

“家里就靠40只羊和0.053公顷土地的收入勉强度日,那时候日子真困难啊!”一提起在大山里的日子,格巴加觉得“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为了让贫困群众“搬下来、稳得住”,政府为格巴加提供了公益岗位,每个月有1100多元的收入。空余时间,他和媳妇还去哥哥的桑杰民族服饰公司打工,每人每月有2500元的工资。

现在公司的效益也非常不错,加工的服饰还销往天峻、刚察、黄南等地。格巴加对现在的小日子非常满意,再也不是原先愁眉苦脸的样子了,他乐呵呵地说:“前不久,我的儿子还刚娶了媳妇呢!”

近几年,我省出台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系列政策措施,开展社会救助兜底脱贫绝对贫困“清零”专项行动,共纳入特困供养对象1.87万人,基本生活标准达到870元/月,同比增长16%,轻度、中度、重度失能人员照料护理费分别达到300元/月、450元/月和750元/月,临时救助12.3万人次,人均救助水平达到1626元,及时发放一次性物价补贴和取暖救助资金。

同时,在全省城镇和农牧民聚居区,“小而多”的光伏电站亦如雨后春笋般快速“生长”。目前全省光伏扶贫规模已经达721.6兆瓦,覆盖39个县、1622个贫困村,68086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享受生态“红包”。

“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已经成了我们的‘绿色银行’。仅去年,发电量就达到了895万千瓦时,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在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十三五”村级光伏扶贫项目收益分红仪式上,村里分得10万元光伏发电红利,优干宁镇荷日恒村党支部书记斗格杰喜悦之情写在脸上。

河南县由于光照充足,全年平均日照时间约2642.7小时,按满负荷运行发电量计算,全年将达895万千瓦时,预计年收益达200万元以上。

光伏电站的发展和电能替代的推进,既让“纯境河南”更纯净,又让牧民鼓了腰包,实现生态环保和持续脱贫致富“双赢”。预计未来,河南县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将为当地带来约1.1亿元的收益。

我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协调增绿增收,努力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大力实施生态保护与服务脱贫攻坚行动计划。

并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贫困地区整体面貌发生根本性改变,贫困群众吃水难、用电难、行路难、住房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让民生之利惠及更多群众

一件件民生工程,让底线更加牢固、让生活更加便利、让红利全民共享……

天下民生事,最暖民众心。壮丽的民生画卷徐徐展开,幸福洋溢在每一位百姓的脸上。

“我已经收到了航空公司的录取意向书。真的没想到有一天我也有望圆梦蓝天。”藏族女孩才让吉兴奋地说。才让吉的父亲获悉女儿被东方航空西宁基地录取的好消息,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好的教育改变了孩子的命运。”

像才让吉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国家从2015年起将新增招生计划主体全部投向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3年来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共安排90余万人,相当于为中西部地区增建了近百所万人大学。

2018年,我省启动西宁三县、海东、海北、海南、海西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实行普通高考平行志愿改革并取得圆满成功。调整省属本科高校招生计划结构,开创性设立生态地区、贫困地区以及涉藏州县三个专项招生计划,完成农村牧区招生计划1156个,占省属高校本科层次省内录取总数的14.1%。

“没有教室,帐篷当教室;缺少教师,干部中选、群众中找”。这些正是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早年间教育工作的真实写照。如今,随着一项项支持我省民族地区教育倾斜政策落实,带着深情厚谊的各种教育红利,在辽阔的草原生根开花。

“以往每逢汛期学校经常出现学生教室、宿舍漏雨的情况,冬天因天气极度严寒不得不提早放寒假,教学质量无从保证,这几年,我们的办学条件改善了,能够上足课时、开足课程,过不了几年我们就能在全州范围内实现追赶超越目标。”玛多县黄河乡寄宿制学校负责人说。

为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差距,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省委、省政府将“全面改薄”作为夯实教育基础、改善民生保障水平,实施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落实省政府统筹安排、市州政府监督检查、县级政府具体实施责任。省政府每年与各市州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将“全面改薄”开工、竣工情况列入重点督查考核内容。工程实施过程中,按照“一校一本一图”要求,精准分析每所学校的办学条件缺口,以“缺什么补什么”“一校一策”的原则,从最薄弱的地区、最薄弱的学校、最薄弱的环节入手。

全民健康,是百姓的呼唤。让老百姓能看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始终是省委、省政府牵挂的重大民生问题。

2019年,全省综合医改持续深化。扎实开展以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优化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严控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等为主要内容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多种形式医联体建设,全面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开展100种藏成药遴选工作。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省共建立家庭医生服务团队1979个,累计签约常住人口310.02万人。

“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让我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黄河乡热曲村牧民土旦才仁高兴地说。2017年土旦才仁被诊断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对土旦才仁这样的贫困户家庭来说这无异于雪上加霜。通过大病医疗救助项目,6万多元的医疗费自己只花了8千元。

“过去,卫生院只有一排土木结构的破旧平房,医疗器械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药房也只有简单的能数得过来的一些常用药,医生基本上是马背上的医生,重病大病不能治疗。现在平房变大楼,设备好,病房好,大夫治病态度和气,护士照顾周到。”78岁的热曲村牧民罗科说。

家住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央隆乡的仁青措是个哮喘病患者。她说:“我这病一到冬天就犯,犯起来难受得很,可家里没有多余的钱,一直没有住院治疗过。如今参加了新农合,看病国家报销大部分,有了这么好的政策,今年我在县医院住院将近一个月,把我这老毛病彻底治了治。”

民生大于天。如今,一项项民生答卷化作实实在在的民生笑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步变成现实……

记者箴言:群众的小事就是政府的大事

群众利益无小事。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社会进步,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发展和改善民生,都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让人民群众从发展中得到实惠,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民生的事是天大的事,老百姓需要办的事情也许很小、很具体,但这恰恰是群众最需要办好的事,事实上,对百姓而言,每一件看似琐碎的小事恰恰都是关系切身利益的大事。小事更是一面镜子,在细节上映照出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

看一个干部有没有为民情怀、有没有担当精神,有一个直观而有说服力的“试金石”,就是看其面对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会不会扑下身子、撸起袖子、挑起担子,能不能主动进位、敢于担当、勇于作为。

暖心的民生答卷炽热的为民情怀。当我们再次翻开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于袅袅茶香中仔细品读“不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政府“配餐”为群众“点菜”,一大段一大段有关民生的叙述与安排,于文字背后读懂了蕴含其中的党和政府的初心与使命,让我们从中倍感温暖和力量。文字之外,从一件件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小事入手,为百姓谋福祉。更能切实从书写在三江之源、河湟谷地一桩桩、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上得到民生情怀的具体答案。(陈俊 罗珺)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