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门越开越大 迈向合作共赢——高水平开放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

[休闲] 时间:2024-04-19 05:07:1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153次

原标题:大门越开越大 迈向合作共赢——高水平开放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

中国的大门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越开繁荣同样需要中国。从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合作到发出“一带一路”倡议;从开展深层次市场化改革,共赢高水到多项国际展会如期举办。平开我国始终致力于构建全方位、放成发展多层次、为实宽领域的现高全面开放新格局。开放,质量之路已成为当代中国的必由鲜明标识。

当前,大门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越开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合作实施更大范围、共赢高水更宽领域、平开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成为一条必由之路。

内需潜力释放

催生更高水平开放

11月15日,历经8年、31轮正式谈判,中国、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这意味着,全球约三分之一的经济体量将形成一体化大市场。

这一协定签署后,中国对外签署的自贸协定将达到19个,自贸伙伴将达到26个。与此同时,中国通过协定新建中日自贸关系,这是中国首次与世界前十的经济体签署自贸协定,使中国与自贸伙伴贸易覆盖率由目前的27%提升至35%。

“一个逐步走向封闭的国家,怎么可能去签署一个更高水平的自贸协议呢?”日前召开的国新办吹风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用这样的反问,驳斥“中国封闭论”。

“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将启之际,中国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外界有声音质疑,中国是不是要走向封闭?此次协定的签署,恰恰证明,中国开放的大门正越开越大。

改革开放40余年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近年来,由于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循环动能明显减弱,而我国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客观上出现此消彼长的态势。在此基础上,我国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然而,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并不等同于“闭关锁国”。恰恰相反,进入新发展阶段,扩大内需在推动高水平开放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一方面,14亿人口的内需大市场成为推动高水平开放的独特优势和基本条件;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内需潜力的释放,需要以更高水平开放融入国际经济循环。

日前落下帷幕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累计意向成交726.2亿美元,比上届增长2.1%。从“卖遍世界”到“买遍全球”,拥有14亿人口、超过4亿中等收入群体的中国市场,吸引着越来越多外国投资者的目光。随着对外开放的持续扩大,更多高质量外资的引入不仅将形成高质量的供给、创造新的需求,还会驱动国内企业提升竞争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

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第128届广交会、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从京津冀、粤港澳到长三角……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背景下,三大国际展会在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如期举办,架起扩大对外合作的桥梁,同时释放出追求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信号。

开放促进改革

不断激发经济活力

在海南省海口市中心,几幢高楼的玻璃外墙上,倒映出洁白的云朵和远处的椰子树。其中的全球贸易之窗大楼,是众多外资企业在海南的“共同家园”。

几个月前,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成立并入驻办公。“这里环境优美,办公舒适,更重要的是各种涉企服务周到便利。”公司负责人韩薇说,作为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依托海南国际投资“单一窗口”的便捷办事通道,他们两三天就完成了注册手续。

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持续推进,前来投资的外资企业越来越多。以往,用户信息不互通、信息重复验证、资料重复提交、办理流程不清晰等,是外资企业设立和投资过程中常遇到的烦心事。为此,海南省将涉及投资相关的业务审批系统整合到一个窗口,为外国投资者提供公司开办、项目建设等“一站式”全流程服务。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离不开通过改革改善营商环境,最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在过去的两年中,我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从2018年的第78位,大幅跃升至2020年的第31位,连续两年位列营商环境改善幅度全球排名前10位。这一跃升清晰显示了开放带来的改革成效。

今年1月1日,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正式生效,为外商在华经商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把近年来相关政策措施、经验做法,整合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制度规范;进一步缩减全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由2019年的37条缩减至30条……

“很多领域是在开放中激活的,不少制度创新也是在开放中产生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说,“中国用实践证明,开放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手段。”

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这是我国首份关于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文件,分别提出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数据等5个要素领域的改革方向。

经济特区、自由贸易港、自由贸易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一系列重大战略和政策逐步落地,共同成为我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试验田”。

合作带来机遇

让世界分享中国红利

11月12日上午,装载着4000件跨境电商货物的卡车,从宁夏银川市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海关监管中心驶出。这标志着宁夏首趟“一带一路”跨境电商国际卡车班列正式发车。

这趟卡车班列全程运输里程1.2万公里,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预计14天后抵达目的地比利时,然后将货物分发到欧洲其他国家。

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欧班列仍实现逆势增长。截至11月5日,2020年中欧班列开行达10180列,已超去年全年开行量;运送货物92.7万标箱,同比增长54%。今年以来,运送医疗物资近800万件,共计6万多吨,不仅成为中欧之间抗疫合作的“生命通道”,还为维护国际供应链产业链稳定提供重要支撑。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7年间,斯里兰卡改写71年未建新铁路的历史,克罗地亚修建跨海大桥的梦想变为现实,内陆国哈萨克斯坦有了出海口……“一带一路”从愿景转化为现实,成为全球重要的国际合作平台。

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此时,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推进全球自由贸易,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贡献力量,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让世界分享中国改革开放红利。

“一带一路”数字贸易指数、“一带一路”供应链、“空中丝绸之路”……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带一路”是名副其实的高频热词。随着服务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量的比重不断上升,我国服务贸易也在升级加速,成为对外开放的新增长点。商务部发布《中国服务进口报告2020》预计,未来5年,我国服务进口规模累计达到2.5万亿美元,占全球比重将超过10%。

“我国发展服务贸易,不仅适应国内消费升级需求,而且将形成与各国、各地区合作共赢的巨大市场空间,成为双边多边自由贸易的重要引擎。”迟福林说。(■ 佟欣雨)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