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 >“小挣青年”来了,00后先整顿自己 正文

“小挣青年”来了,00后先整顿自己

[焦点] 时间:2024-04-27 05:47:2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128次

    

“小挣青年”来了,00后先整顿自己

“小挣青年”是后先反社会传统的,但在某种意义上,整顿自己又是小挣青年社会形势变化所带来的结果。也许在未来,后先社会环境变化后,整顿自己他们又会回归到原本的小挣青年工作生活轨迹。

撰稿丨郁风

在北京,后先我和一位刚辞职做自媒体的整顿自己朋友交流辞职感受,他从知名媒体中层岗位辞职,小挣青年本来再过几年很有可能就会当上高层。后先他一脸兴奋地说,整顿自己辞职的小挣青年最大感受就是再也不会上班了。

在成都,后先我发现工作日有阳光的整顿自己下午,咖啡厅、茶馆、书店的露天座位上总是挤满了人,适合拍照的场景边总是挤满来打卡的漂亮女孩,似乎她们都不用上班。

在杭州,朋友得知我不用上班时,无不露出羡慕的神情,并告诫我:别找工作,现在这样挺好的。

▲成都太古里(图/图虫创意)

▲成都太古里(图/图虫创意)

一股新的社会风潮悄然形成:从小镇青年到小镇做题家,从社畜打工人到灵活就业人员,如今还催生了一个新名词:“小挣青年”。

“小挣青年”原本指每天都有收益,能小挣一笔,不追求“快挣钱、挣大钱”状态的人。如今被延伸出更丰富的精神内涵:放弃追求一夜暴富和高薪,却通过小事情、小生意挣小钱,并因此拥有乐活状态,且保持心理富足的年轻人群体。

两种含义的差异在于,前者有种出于维持生计的考量,在“挣大钱”的希望越发渺茫的情况下,只能通过摆摊、开小店、送外卖快递、兼职等方式,来维持物质世界的温饱。而后者则更多含有个人的选择,他们原本有着不错的学历,不错的工作和收入,却在日益繁重的工作压力下选择遵从内心,从事一些“钱少”但更为轻松省心的工作。

在2023年的一份关于“心目中理想工作”的调查中,愿意选择“钱少、事少、不累”工作的人数,是选择“钱多、事多、累”的人的2倍。

短短几年间,年轻人的就业观、价值观发生如此大的转变,个中原因值得探究。

01

不可否认,最大的原因恐怕是整体大环境的变化。

在求职难背景下,很多年轻人干脆“放下身段”,放弃对高薪、高大上工作的追求,转而去找寻一些听上去不那么体面,挣得也不多,但能维持生活且能维持心理富足的工作。

在媒体《每日人物》所记录的三个“小挣青年”故事中,后两个“小挣青年”很具代表性。

一位本硕毕业于世界百强名校,一开始做的是光鲜的办公室白领工作。但经历职场PUA和打压后患上抑郁,最终选择去宠物店洗狗。

另一位法本毕业,曾经做过体面稳定的铁饭碗工作,也做过教培行业。如今她干着三份兼职:白天在咖啡店打工,晚上做家教,周末做调酒师。

为了做好兼职,她辞掉了本职工作。但她认为,自从做了“小挣青年”,干三份兼职比之前做一份工作还轻松解脱。其实,该女孩做三份兼职工作,每个月累计收入只有6000多元,不及当地平均工资。

▲一位“小挣青年”的摊位(图/“每日人物”公众号)

▲一位“小挣青年”的摊位(图/“每日人物”公众号)

我一位在成都开书店的朋友,招聘每日店长的日薪是120元。有时还要兼顾做饮品,打扫卫生,但这样每天报名兼职的人仍然络绎不绝。

一个原因是在成都找一份全职工作,工资可能也只有四五千元;另一个原因是在书店做兼职,不仅闲暇时可以看书,而且能和诸多爱书之人交流、结识,还能参与组织各种店内文化活动。这种精神上的充实和满足感,是其他薪水更高的全职工作提供不了的。

02

另外一方面,这届年轻人的权利意识正在不断觉醒提高。比如有一家书店发现,店内被翻阅最多的书是《劳动法》。在“00后整顿职场”频上热搜的当下,年轻人更为关注工作权利和尊严,反职场PUA不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口号。网络曝光、投诉、劳动仲裁,成为年轻人热衷尝试的手段。

更有一部分人,索性离开老板,选择成为“小挣青年”。后浪研究所发布的《2022年轻人小快乐报告》显示,如今年轻人心目中最令人快乐的工作就是开间小店。而在调查里,快乐排行首位的群体通常是企业主、个体商户、创业者,都是远离老板的工作。

图/后浪研究所

图/后浪研究所

推动越来越多年轻人做“小挣青年”的,还有社会评判标准的变化,以及人们对心理问题的越发重视。

这个变化在我的身上有最直观的反映。

起初别人问起我的工作,当我的回答是自由撰稿人时,他们纷纷露出不解甚至是轻蔑的神情。在他们眼中,“自由职业”等于“无业游民”,甚至一些人语重心长地劝告我,“赶紧找个工作,不上班是不行的”。

曾经有一度,为了避免费尽口舌向旁人解释“自由撰稿”是什么,我干脆说自己工作是“互联网运营”。而现在,当我说起自己做自由撰稿时,不少人都表示出羡慕的眼神。

今年年初,两个自称“废物”的B站UP主走红,她们都毕业于211名校,一个做过编导、广告策划、大厂员工,另一个在火锅店当保洁员,其中一人2017年毕业后5年存款仅有5000元,但两人却很开心,自嘲“当个废物也没关系”。

视频出来后,虽然引来一定争议,但也有不少人欣赏她们这种乐观、满足的人生态度。评价一个人的标准,从传统的挣多少钱,有多少资产和头衔,逐步变为能否在生活中实现自洽,活得开心、充盈。

03

与此同时,心理问题日益成为困扰当下年轻人的梦魇。心理疾病越来越影响人们的健康甚至生命,因抑郁等心理疾病自杀的案例时而见诸报端。

时下人们越来越多思考工作、挣钱的意义。如果工作带来的不是快乐,而是无穷的痛苦负担,那么挣再多钱的意义何在?或者说,一个人工作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让自己在世间辛苦地活着吗?

契诃夫有句名言:“我的生命快结束了,可我从未生活过。”当下年轻人不愿成为契诃夫笔下的悲剧人物,比起“活着”,他们更追求“生活”,比起物质的丰饶,他们更追求精神的丰盈。

我的一位朋友讲过一个例子,他说过去成都路边低头擦皮鞋的擦皮匠,擦一双鞋几毛钱,一天收入只有几十块。但擦皮匠会花十块钱,昂起头去茶馆点一杯热茶,和周围穿着精致的“体面人”一起,慢悠地把茶喝完。在茶馆中,擦皮匠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和乐趣,找到了庸常繁重工作之外的精神满足。

▲一位“小挣青年”的摊位(图/“每日人物”公众号)

▲一位“小挣青年”的摊位(图/“每日人物”公众号)

今天的“小挣青年”,也许是某种意义上成都擦皮匠的翻版。差别在于,擦皮匠从事卑微的擦鞋工作是迫于无奈,他们只能通过擦鞋来谋生。但一部分“小挣青年”,他们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在多项选择中找到了更适合当下自己的道路。

“小挣青年”是反社会传统的,但在某种意义上,又是社会形势变化所带来的结果。也许在未来,社会环境变化后,他们又会回归到原本的工作生活轨迹。

不过,我本人大概率是不会了。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