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预计保持20%以上增速 预制菜大热,川企如何乘势而上?

[时尚] 时间:2024-04-20 12:01:4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45次

原标题:规模预计保持20%以上增速 预制菜大热,规模川企如何乘势而上?

6月第一天,预计位于遂宁市船山区的保持高金食品旗下川味预制菜工厂内,腌腊、上增速预势而上卤制品等车间的制菜二十多条生产线正在忙碌。经过预煮、大热油炸、川企切片、何乘装碗、规模包装、预计杀菌等程序,保持红油耳片、上增速预势而上芽菜扣肉、制菜水煮肉片等即食、大热即热、川企即烹、即配的预制菜从这里发往全国各个零售网点。

时钟倒回去年,预制菜在消费端开始大热。据天猫数据,去年“双11”期间,预制菜成交额同比增长约2倍,多个品牌先后完成了百万元级别以上的融资。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预计保持20%以上的增速,并有望在2023年突破5100亿元。

以“川味”驰名的四川,在预制菜新赛道上表现如何?相关川企又将如何乘势而上?

有基础

大热前,不少川企已“潜行”多年

“仅今年春节期间,销量就同比翻了一番。”四川高金食品市场部相关负责人早已感受到市场的“火爆”。目前,该公司旗下川味预制菜在线上线下均有销售。消费者只需微波炉加热4分钟或水浴加热8到12分钟,便可将八宝菜、芽菜扣肉等四川乡土菜肴呈上餐桌。

不止高金食品。在调味料、下饭菜等领域基础较好的四川,经营预制菜成品、预制调理肉制品的企业不少,其中还有不少企业已在预制菜行业“潜行”多年。

2016年,四川无厨供应链创始人蔡通汉从IT行业转行进军餐饮业,探索传统川菜标准化。3年前,蔡通汉的公司开始打造川菜半成品供应链,主要生产“粉/面浇头”等半成品肉制品。“我们已在B端(B指Business,企业用户商家)‘潜行’多年,只是没被消费者熟知。”蔡通汉介绍,预制菜提升了菜品的制作效率,缩减了餐厅后厨的人力成本和地租,需求可观。

2018年,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开始着手研发自热系列产品。该公司研发总监、总经理助理刘金星介绍,红烧肉、鱼香肉丝、日式咖喱鸡等公司旗下预制菜产品近年来都保持增长势头,小酥肉、炸蘑菇等更是成为“爆款”。

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院长陈功表示,四川优质、丰富的蔬菜、肉类等保证了预制菜原料的质量,老牌肉类加工企业的产业配套、供应链体系都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有机遇

未出现称霸预制菜市场的“大单品”

谈及预制菜火爆原因及带来的机会,多位采访对象指出,主要跟食品工业、冷链物流的发展及疫情等有关。但同时,中国预制菜市场渗透率还较低,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能称霸整个预制菜市场的“大单品”也暂未出现,这也是这个行业的机会所在。

但川企在预制菜赛道上仍有诸多短板。一是关键能力有欠缺。“在B端,川企有一定的优势。但新锐品牌竞争主要集中在C端(C指Consumer,消费者),发展很快。”蔡通汉说。此外,“四川预制菜产品销售范围、对象都比较局限,在‘重现原汁原味、保证营养’技术层面也有发展空间。”陈功说。

二是基于企业的“单打独斗”很难形成合力。3月底广东省出台的《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提出,要建设预制菜联合研发平台,壮大预制菜产业集群,培育预制菜示范企业等。和广东相比,四川则主要依托企业及其现有资源和厂区。

补短板

除了“研”,还要关注“产”和“销”

如何补齐发展短板?

不久前,成都大学与高金食品“预制菜研究院”在成都大学肉类加工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揭牌。这是国内首家以“川味”为特色的预制菜研究院。

成都大学四川肉类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王卫表示,双方在预调理肉制品合作研究方面已有深厚基础,“在预制菜技术研究、产品开发上形成了系列成果,在市场开拓上也积累一定的经验。”他们共同打造的“传统特色肉制品标准化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及应用”项目获得了2021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除了“研”,还有“产”和“销”。以高金食品为例,其旗下“巴蜀公社”品牌借助川菜优势地位,推出“川菜九大碗”系列产品,复制出大家记忆中的坝坝宴,唤醒不少食客的乡土记忆。目前,该系列产品已成为该品牌某电商平台线上速食菜热销第一名。

“未来,预制菜面向的消费场景和群体会更加细分,我们需要持续顺应市场,推广产品。”刘金星说。记者 文露敏

(文露敏)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