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满22周岁在校学生犯罪案件可由少年法庭审理!“恶童”案例自古有之 经典作品引人深思

[娱乐] 时间:2024-01-17 05:47:3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61次

  中国小康网讯 20日,恶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发布会,不满重新界定了少年法庭的周岁罪案之经受案范围,其中明确,校学人民法院立案时不满二十二周岁的生犯思在校学生犯罪案件,强奸、由少猥亵等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年法杀害、庭审伤害、理案例自绑架、典作拐卖、品引虐待、人深遗弃等严重侵犯未成年人人身权利的恶童犯罪案件等,可以由少年法庭审理。不满引发社会热议。周岁罪案之经

  这则消息引发社会关注,有网友指出“恶童”现象自古有之。实际上教育的缺位、家庭的破碎、环境的影响……无形当中都给孩子提供了犯罪的土壤。实际上,儿童犯罪是个全球性问题,以至于国外专门出现“恶童”这一名词,一些社会学、心理学专著,甚至严肃文学影视的作品中都有讨论。下面一起来看一下。

  儿童对成人的“狩猎”

  2012年,丹麦拍摄了一部反映儿童心理及人性拷问的社会学电影,名字叫《狩猎》,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看到海报上男主角怅恨的神情,你可能想象不到,他是被一位幼儿园小朋友逼上了绝路。

  主人公卢卡斯是一位心地善良、性情温和的幼儿园护工,深受师生们的喜爱。这其中有一位心理早熟的小女孩,对他产生了情愫,甚至像一个小大人一样对他“表白”。

  卢卡斯自然拒绝了女孩的示好。没想到,小女孩竟然对他采取了毁灭性的的报复——撒谎对家长说,遭到了卢卡斯的性侵!卢卡斯生活在丹麦的一个小镇,和小女孩家长也都是童年玩伴,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可以说“阡陌相闻”。

  一石激起千层浪,小镇的人们都无条件地相信孩子的话。先是背后对卢卡斯指指点点,然后所有的家长都怀疑自己的孩子遭到性侵,让孩子们统一口径,指控卢卡斯;看到卢卡斯不屈服,便采取冷暴力,最后直至大打出手。影片中最令人心碎的一幕,是圣诞节的时候,所有的店铺都对卢卡斯紧闭,他已经在小镇上没有了容身之地!

1597284213733629.jpg


  电影《狩猎》中,小女孩的谎言成了大人的灾难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女孩承认了撒谎,人们开始表面上原谅了卢卡斯。可是在卢卡斯的儿子举行成人礼的那天,照例要通过狩猎来庆祝,他却差点丧生于枪口之下。

  一个小孩随口的谎言,竟引发了整个社会对受害者的敌意,这不能不引人深思。影片通过一个典型的“恶童”,来反映人性共通的症结,归根到底,所有的教育问题最终都指向社会。

  反人类的儿童秘密警察

  《一九八四》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即使您没读过,也听说过它。这部由英国著名记者、左翼作家乔治·奥威尔创作于1949年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反乌托邦”性质、科幻题材的社会寓言。

  乔治·奥威尔在书中构筑了一个未来的虚拟世界,由于其思想的前瞻性,书中的很多预言在1984年之前就已经发生了,这里不一一赘述,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一下,作为理解历史和认识世界的一个参照。今天我们着重来说说书里面的孩子。

  主人公温斯顿的邻居派逊斯,每日生活在惊恐之中,原因是他有个秘密警察般无孔不入的女儿。派逊斯不小心在梦话里说了反对“英社”的言论,便被女儿告发了。

  派逊斯家的孩子们不但对自己家长监听、揭发无所不用其极,而且玩的游戏都充满了暴力色彩。他们学习吹奏军乐;把玩玩具手枪,并且经常拿着它对人咆哮:“你是叛徒!我要消灭你!”

1597284088648615.png


  电影《一九八四》中的儿童秘密警察

  他们还喜欢观看行刑场面,并且把暴力付诸实践:爸爸请来给家里修水管的工人,成为他们弹弓袭击的对象……派逊斯家的孩子除了充当统治机器的工具,几乎泯灭了孩子身上的天真、善良与感恩等诸多品质。

  在《一九八四》的世界里,派逊斯家的孩子不是个例。“老大哥”把“英社”所有成员的孩子都培养成了“少年纠察队”,他们游行、远足、操练、高喊口号,成为一个个把人性之恶发泄出来的“小野人”,充当反动统治者制造恐怖世界的帮凶。

  奥威尔笔下的病态儿童,实际是历史上某些阶段的病态社会的缩影。当成人世界陷入疯狂,你还如何指望孩子们正常?当人们不再追求正义、友爱与真理,那么他们的孩子就成了最直接的牺牲品。

  “救救孩子!”

1597284366977641.png


  鲁迅《狂人日记》丁聪漫画

  早在100年前,我国近代思想启蒙先驱鲁迅先生,就在他的新文化运动的开山之作《狂人日记》中,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救救孩子!”我想,这句话放在任何年代、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形态中都不会过时。

  只要有儿童这个群体,就始终存在儿童教育问题。因为我们正是参照外部世界的样子,来塑造自己的孩子。儿童的心理,反映了社会的心理;儿童的共情能力,代表着社会的共情能力;儿童的集体无意识,便是社会的集体无意识。

  现实中发生的惨案,提醒全社会都应密切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而严肃文学影视作品中的寓言,则为我们揭示了人性之恶,真的不受年龄界定。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一从出生开始便“投身入社会”,他们观察世界的方式、体验生命的过程,都蕴含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甚至是阶段性历史的“精简版”。但精简却不简单,儿童教育依然是摆放在社会学家案头的重大难题之一。(子华)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